圖片為比利時攝影師?RitaWillaert授權去驢行使用,未經允許禁止使用
光顯寺位於蒙古哈拉和林,離其首都烏蘭巴托大約自駕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其所在的位置,曾是大蒙古國的首都,依靠成吉思汗兩代人的征戰,其掠奪而來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十分富饒。
直到忽必烈往南遷都後,哈拉和林才逐漸荒廢。
光顯寺又稱為額爾德尼昭,但並不是在蒙古最輝煌的時期建造而成,而是在1586所建,大致處於中原明代時期。
最初的蒙古族主要以信奉薩滿為主要信仰,但後來在皇室的影響下,藏傳佛教引入蒙古並被列入為國教,額爾德尼昭便是這個時期蒙古出現的第一座古寺廟。
蒙古的佛文化,就是從額爾德尼昭寺流傳出去。經過數百年的傳教,這裡不僅是信徒的信仰聖地,也是蒙古的佛學院。
而那些從這裡學成的高僧,也帶著自己的信仰使命,在蒙古其它地方修建廟宇,可以說後來出現的寺廟皆是額爾德尼昭的分院。
隨著信徒逐漸增多,在之後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額爾德尼昭寺由一座廟宇增加到700多所建築物。
19世紀初,為了抵禦入侵,僧人與信徒聯合在四周建造了一排圍牆,並用108座佛塔連線而成,其中有兩座佛塔安葬著一位王子以及其兒子。
但在蘇聯控制期間,額爾德尼昭開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不僅珍貴的古寺廟、文物被破壞,連寺裡的一千多名僧人,都遭到了血腥屠戮。
到蘇聯解體之前,額爾德尼昭只剩下幾座殘破不堪的建築物以及這面佛牆,這也是其後來申遺成功所保護的主要文化遺產地。
19世紀末期額爾德尼昭寺又從蒙古國手中回到僧人手中,但此時寺廟建築群僅剩下一片廢墟,僅存下來的僧人也大都逃離此處。好在後來得到各方援助,額爾德尼昭才又得以復建。
額爾德尼昭寺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古建築寺廟,大至每個殿宇的功能性,寺廟群的佈局,小到屋頂上的磚瓦、木雕都充滿著濃濃的中國味道。總體上,其所呈現出來的風格既有藏傳佛教的影子,也有漢傳佛教的味道。
但又與國內那些金碧輝煌的寺廟不同,雖然是後來重新修繕建造而成,但整體建築比較復古,看起來頗有年代感,而且連院子裡的雜草都沒怎麼修繕,一切似乎都很隨緣一樣。
雖然原建築大都已被摧毀,但廟宇裡仍然保留著一些珍貴的壁畫、文物。再加上作為蒙古第一座寺廟,額爾德尼昭在蒙古國的地位比較特殊,所以平常時間不僅有外國遊客參觀,連本國蒙古遊客也會來到這裡參拜。
但蒙古國畢竟是一個只有320萬的地廣人稀國家,所以額爾德尼昭雖然聞名在外,但最旺季的旅遊時間也沒有多少遊客參觀。
不過近幾年,隨著中蒙關係日漸緩和,也有不少中國遊客慕名到這座古寺參觀。當然對於我們來說,它的確沒有什麼太大驚豔的地方,主要是其地位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