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終於有人把宜豐這座古塔說清楚了!

由 尉遲長喜 釋出於 休閒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崇文塔位於宜豐南屏瀚峰文化園的最東端耶溪之濱,綠秀山尾。

崇文塔非佛教寺院之藏經塔或貯舍利之塔,乃為崇尚文風而建,故稱崇文塔。

崇文塔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創基,崇禎四年(1631年)建第2層,十三年(1640年)建第3層,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第4、5層,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方建第6、7層,前後歷時九十一年始合尖。

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磚剎為瓷剎。嘉慶二年(1797年)又改瓷剎為銅剎,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修。第五層西北向門上嵌塔銘石一方,上刻“崇文塔”和“光緒十九年重修”。

崇文塔為七層八面,樓閣式。磚石結構,以桐油石灰為粘合物。塔體裡外都施白堊。

崇文塔塔高45.5米,每兩層間有腰簷與平臺,腰簷面為斜坡溜水,下部作鋸齒選澀和仿木椽頭。

平臺面敷石板,下部作鋸齒迭澀,第1、2層間與2、3層間的平臺下無迭澀,只作斜面,石板下置龍紋瓦當和風紋滴水。

各層每面均設一門,各門之上端以磚砌額枋,色青門側飾以壁龕式小窗,塔壁敷白灰,厚5釐米。

第5層西北向門上嵌塔銘石一方,上刻“崇文塔”和“光緒十九年重修”。底層外對徑8米,內室對徑4.3米。從第2層起逐級收分。第7層外徑6.5米內室對徑3.2米。收分比為1:0.035。

底層南、北、西三向各開一門,東門為假門,形似神龕。西門一側夾層磚壁內設石階梯通道,繞南折至東盤旋通入第2層,直至塔頂,層層均同。各層梯道門錯向而開,使整個塔體各方配置相等。

第2層以上各層設四實門、四虛門,錯向而開,其中三虛門的上端又變化為形狀不同的通風窗。

實門與虛門間的夾壁內設迂迴轉折的甬道和三五級臺階,遊人可由此登上塔身外側的平臺,廣眺四野。由於梯道與門間甬道迂迴曲折且各層位置都有變化,使人如入迷宮。

塔室為穹窿頂,正中嵌石上留有一懸垂線的圓孔。石下部刻有八卦圖。每室3-4個壁龕;5-7層設有神臺,最高層壁龕上方塑四大天王像。

塔蓋為八合攢尖頂,鐵剎,下為覆缽,中置寶瓶,尖冠寶珠。簷角原有風鈴,鐵質。

崇文塔在當代經過維修,2015年江西省文物部門對其進行實施保護性維修。1983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維修後的崇文塔,又恢復了她的偉岸的雄姿,傲然矗立,更顯奪目。加上又坐落在南屏瀚峰文化園,整個環境既現代化又古典化,很優美!

崇文塔從創基至今為止已有394年的歷史。數百年以來,崇文塔像定海神針一樣,巍峨屹立在南屏瀚峰文化園最東端的耶溪之濱,守護著這千年古縣。故此,這才年年風調雨順、無災無害。

崇文塔雄偉壯觀,構造精美。塔身每層八門,塔壁為夾牆,夾牆中,一條石臺階梯通道,盤旋通至各塔層,各層梯道門錯向而開直達頂部。石階已磨損岀凹面。

登上塔頂,如臨雲端,九嶺山脈、耶溪河岸的宜豐縣城盡收眼底;站在頂層,頓覺心曠神怡,胸懷洞開。極目遠眺,只見市井鱗鱗,群山亙連,耶溪水澄如練,繞山而來,飄然而去。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詩人騷客,登塔賦詩,禮讚吟頌。現摘錄《宜豐史話》“八景概覽”中的兩首詩詞為證:

一經峰青江樹賒,崇文風日倚晴沙。

真疑貝葉傳花雨,為想鸚鵡悟浮槎。

證入維摩清磬遠,坐將蘭若白雲斜。

出郭極目村煙晚,琴罷何心勾漏砂。

(清胡亦堂)

離城方里許,一塔隱招提。

寺古慈雲滿,山空慧目低。

鋪金飛貝葉,鳴玉繞寒溪。

坐久諸緣靜,人天已不迷。

(清吉必兆)

崇文塔是我們宜豐文明的標誌,是宜豐文化的象徵。宜豐這座千年古縣,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崇文塔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

時光飛逝,百年滄桑早已逝去,留下了宜豐人民對歷史文化最深的敬重。古塔,以慈善和平靜的姿態,深深紮根於宜豐這片沃土,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血脈和精神脊樑。來源:宜豐線上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