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說起“富可敵國”,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句形容詞,說的是某人很有財力,個人資產可與國家相匹敵。而事實上,在廣東省梅州市的大埔縣還真有那麼一位“富可敵國”的官商之人——張弼士。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張弼士是張裕葡萄酒的創始人,一位典型的客家人,其16歲下南洋去印度尼西亞各地闖蕩經商,先後幹過幫工,開過商行,採過錫礦,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終於成為了當時中國在海外奮鬥的百萬華僑中首屈一指的鉅富大賈。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有人說,富商張弼士的生意最紅火時,曾賺到了無數錢財,其個人資產多到幾輩子都花不完!那麼他到底有多少錢呢?——8000萬兩白銀!(一度成為南洋華人首富)這個數字如果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約是280億元。這些錢可能比不了如今的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王健林等現代富商,但是如果比起當時的滿清政府,那您就看出差距了——當時大清國政府國力孱弱的時候,每年財政總收入僅僅7000萬兩白銀左右,而富商張弼士的個人資產遠超大清國的年國庫收入1000萬兩白銀!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可以說,張弼士絕對屬於最成功的華僑華商,只可惜後來其被大清國“說服”,走上了仕途之路,一心一意為朝廷做官——官至一品,領光祿大夫銜。為官之後的張弼士力圖透過經驗、人脈關係“實業興邦”,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清國敗局。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1892年,主張投資設廠,建立張裕葡萄酒品牌。按理說,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某人如果達到“富可敵國”、官至內閣一品的身份,其宅邸起碼也是富麗堂皇,規模龐大,無比奢華的程度。但是,張弼士不是一般人,他比別人更低調、更有內涵,所以建造宅院也是不走尋常路。張弼士舊居“光祿第”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屋建築,坐落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如今已逾百餘年曆史,是當地最著名的一處名人故居景點(門票30元)。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原本張弼士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天下無二的程度,就其宅院建築和規模來說,卻在車龍村裡並不顯眼,甚至會被淹沒到眾多造型精美的客家圍屋群落當中。步入其舊居,三堂四橫一圍的建築格局在廣東地區來說,也並非獨此一處。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唯獨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內設有18個大小廳堂、13處天井,以及99個房間。僅此才能感受到富商大家的闊氣特徵。除此之外,僅從整體來看,光祿第絕對屬於中國最低調的富人宅院了!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遊客深入光祿第宅院各處,首先,你會被那些雕樑畫柱和深沉大氣的裝飾所吸引,不禁使人感慨——古往今來,中國一直不缺有錢人,唯獨缺少有品味的有錢人!從其建築細節和格局可以看出,張弼士則是其中之一!前廳、中庭、後院、花園,無疑不透露著低調、奢華、大氣、中庸的風範。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來到光祿第後院下面的小碼頭,這裡就是當年張弼士出海下南洋,以及多次入朝面見皇帝、慈禧皇太后,以及實業興邦時期會友出行,接待訪客的主要交通碼頭。如今,張氏後人再沒有了當年的各種官商應酬,卻把碼頭開闢成了遊客和攝影師喜歡的一處小景點。遊人甚至可以登上古舊的竹筏在水上玩樂一番。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小碼頭的旁邊是張裕葡萄酒的一處展示中心,白蘭地、葡萄酒都是最經典的款式,遊客在參觀光祿第古宅之餘,完全可以從這裡歇腳休閒,免費品嚐到百年張裕的美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02 字。

轉載請註明: 100年前富可敵國大官商,資產超大清國庫,卻住中國最低調宅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