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九寨溝:人間仙境依然美麗

由 夏德才 釋出於 休閒

川觀新聞記者 徐登林 文/圖

重建近4年,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如今怎麼樣了?9月27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召開前,記者實地探訪,一線看恢復現狀。

美麗的五花海

從樹正溝到日則溝,再到則查窪溝,記者看見千湖疊翠,萬流飛馳,到處遊客呼朋引伴,歡笑聲四起。恰逢世界旅遊日,阿壩州九寨溝景區依其卓爾不群的美麗強勁吸粉,雖受疫情影響,當天仍接待遊客5280人,旅遊開始逐步升溫。

重建方獲重生

九寨溝是中國唯一、世界罕見的以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和鈣華灘流為主的風景名勝區。2017年8月8日7.0級突如其來的地震,讓美麗破碎,令人嘆息。

“地震前,九寨溝景區從未出現湖群全面性渾濁,更沒有危及當地社群安全。”九寨溝管理局局長趙德猛介紹,2018年6月25日、7月10日,兩次暴雨引發九寨溝景區多處山洪泥石流災害,景區內湖泊水位上漲5~20釐米,湖水一夜變色,渾濁不堪,這顯示地震後九寨溝湖群應對強降水的韌性降低。

地震給九寨溝景區造成的破壞以樹正溝火花海最為典型。火花海是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27處遺產點之一。地震導致火花海堤壩潰決,形成了長40米、寬12米、深15米的決口,湖泊幾近乾涸,湖區發育裂縫100餘條。

火花海堤壩形成瀑布

“基於地震後一年多的監測,分析了火花海湖群的演化趨勢,透過多方案比選,確定了以傳統材料糯米灰漿和地震中垮塌的塊石、鈣華土等為主要原料的修復恢復技術方案。”九寨溝管理局科研處高階工程師肖維陽說,該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肯定和支援。

火花海修復恢復中,創制了“振衝碎石樁固基、糯米灰漿築壩、竹錨加筋護坡、生態材料堵縫、分形景觀設計、本土植物綠化”的綠色技術體系,還原了潰壩前地下水滲流、地表水溢流、生態水供給、大氣降水調控,維持了微生物、鈣華生態平衡,成功恢復了火花海震前生態系統。

遊客在拍照

肖維陽特別介紹了竹錨加筋護坡技術。他說,專案建設中,工人們大膽嘗試用竹材代替原來普通錨杆中的鋼筋,用改性糯米灰漿代替水泥砂漿作為灌漿材料,製作形成一種新型、環保、低能耗的邊坡治理、加固技術。糯米灰漿與竹錨杆形成的加筋結構可大大提高壩體坡面整體穩定性。

肖維陽介紹情況

火花海重現,開創了自然遺產修復恢復先河。

九寨溝景區重建過程中,始終堅持環境友好、影響最小和無新增影響等原則,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要求,科學審慎推進受損遺產點修復。

除了遺產保護堅持科學引領,九寨溝景區還加速恢復生態環境。到目前,累計清理震損林地1.67萬畝,補植補造樹木65.6萬株,點播樹種1431公斤,撒播草籽8071公斤,完成生態環境修復1387畝、生態環境恢復4245畝。

仙境依然美麗

水之至善,美之極致。九寨溝縱深40餘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樹正溝、日則溝、則查窪溝形成“Y”形分佈,總長達60餘公里,其間分佈著114個湖泊、17組瀑布和5處鈣華灘流。

記者在火花海看見,四圍青山之下,淡藍色的湖水清澈見底,隱隱可見水底的樹樁和鈣華埂。在火花海堤壩口向下遊雙龍湖之間還形成一個巨大瀑布。“以前這裡水流較小,也比較隱蔽,現在水流變大,成為一道吸引人的新景觀。”九寨溝景區講解員德西志瑪說。

在則查窪溝的長海是九寨溝內最大的海子,湖最深處達百餘米,水源皆來自高山融水,一年四季都不會乾涸,水中倒映著青山,像是藍色琉璃一般美不勝收。

五彩池是則查窪溝的精華,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寶石鑲嵌在密林之中,蔚藍、淺綠、絳黃、粉藍五彩斑斕的顏色如果凍般呈現,美得像一幅天然的畫。

在日則溝最著名的景點當然是諾日朗瀑布。“我活了67歲,第一次看見這麼美的瀑布。”來自成都市錦江區的市民劉正權一邊感嘆,一邊招呼同行的老伴給自己拍照。他說,他們跟團來到九寨溝,同車40多人,大家都對這裡的美景讚不絕口。

諾日朗瀑布

日則溝珍珠灘順著環山公路一路下行,呈扇形分佈在一大片鈣華體上,清澈的激流在傾斜且高低不平乳黃色鈣華灘面上濺起無數水珠,點點水珠就像巨型扇貝里的粒粒珍珠。

晴看水,陰看山,半晴半雨看雲煙。“今天天空陰沉沉的,不是看水的最佳時候。”德西志瑪無不遺憾地說,要是大晴天,九寨溝會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