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露天陶瓷博物館——井陘南橫口千年陶瓷水鎮

由 漆雕佁 釋出於 休閒

  南橫口位於井陘縣中部,距縣城約5公里,地處太行山西部,綿河、甘陶河交匯之處,襟山帶水,景色獨特,東側的紅岸山“秀林春色”為井陘八景之一。南橫口建於西漢年間,舊稱馬家寨、南寨,解放後更名南橫口。自宋金始,南橫口陶瓷業十分發達,是河北四大名窯之一,是井陘縣儲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古瓷窯遺址,2001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中國楹聯文化村。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井陘窯的連綿興盛,讓南橫口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在太行深處閃耀著熠熠的光芒。

  畢元明先生詩云:

  水帶山環旱碼頭,南來北往任交流。

  千年古驛鋪林立,六塞新村窯櫛稠。

  影壁盔牆祁子墨,秦磚漢瓦馬家樓。

  梨花柳葉春風度,世外桃源快意遊。

  南橫口石牌樓

  南橫口小牌樓

  陶瓷水鎮——南橫口

  南橫口簡介

  三眼閣老母廟:老母廟始盛於明清,供奉於老村口三眼閣之上,青磚綠瓦,石柱木樑,飛簷斗拱,甚是壯觀。三眼閣東西兩眼主供村民行走,西南一眼主供村民挑水洗衣及河東三莊村民行走。1963年毀於洪水。2016年在原址上,按原樣重建三眼閣及老母廟。

  三眼閣老母廟

  做工精細,雕刻精美的古式轎

  南橫口戲樓

  關帝廟:

  千年忠義昭日月

  萬代豐碑雄古今

  南橫口村東臨甘陶河畔,北依綿河南岸,出口與甘陶河匯合而流,俗稱二龍合口。石壁合圍,大道而伸?關聖大帝廟矗立於石壁之上,坐落於大道中央,面南而居,呈一聖當關,邪魔莫入之勢,村落因之赫然而威。

  南橫口村樹齡2000多年的老槐樹

  三王廟:供奉“龍王爺、馬王爺、牛王爺”,統稱“三王廟”。原廟宇建築氣派講究,僅次於老母廟。原建在老母廟旁,毀於1963年洪水。三王廟是南橫口村民祈天求雨,期盼風調雨順,牲畜興旺,來年豐收之地。2017年重建,隨戲樓重新選址於現在位置。

  驛站:古代傳遞政府文書之人中途休息或換乘馬匹的地方。此驛歸屬秦皇古道廣陽驛,此驛處馬家大院北院,東側內設小院。小院後門直通馬家大院書院。驛站東十餘米處為車馬店,是政府文書傳送人及馬匹休息換乘之地。

  古瓷窯遺址

  金代井陘窯醬釉瓷枕

  古瓷窯出土文物

  古窯煙囪

  陶瓷藝人在拉坯

  據專家考證從金代開始,這裡就是瓷鄉,甘陶河、綿河用瓊漿玉液滋潤著這片土地,養育了傳奇的南橫口人,流傳著美譽往事。

  老舍千重原本明清風韻

  窯爐幾處昭然唐宋源流

  馬家大院(北院):坐北朝南,二進院落,結構嚴謹,佈局工整。前院為辦公事務所,後院為生活居住之地。前院倒座瓦房四間,東西為捲棚頂各三間。正房高大,明間三間,兩側耳房各一間,房高6米,舊為硬山頂臥簷式,後經改建但木門窗儲存完好。後院格局同前院,正房東間三間硬山頂,兩側耳房捲棚頂,前簷為明間臥簷式。院東南開有旁門,舊對甘陶河及遠山。

  馬家大院(書院):北院之東,坐北朝南。正房三間,青石砌建,窯洞式硬山布瓦頂,門窗皆為拱券式。前牆青石紋理清晰,上下相對,深淺如一,連成一片,意取“朝天一柱香”。門額嵌石匾一塊,上鐫“孝弟忠恕”陰文,為清“三代帝師”、“壽陽相國”祁雋藻所書。

  祁雋藻,山西壽陽人,官至軍機大臣、左都御史、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一生忠清亮直,勤政愛民,舉賢薦能,政績卓著。席珍在京時仰慕之並偶有交集。祁雋藻勤於政務,善見微知著,體察民情。相傳他歸鄉省親,過井陘,正逢大旱,為席珍慷慨不吝,施粥濟民,操武辦學善舉所感,更喜其文章氣節和意氣豪情,遂於其家小住三日,與其暢談故里鄉情和民風軼事。臨別,無以相奉,乃題“孝弟忠恕”和“子孫才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於席珍。席珍視為珍寶,刻於書房,以彰其裱,更以省人。

  馬家大院(南院):坐南面北,磚木結構。大門舊掛“副榜”匾。外院為卸貨暫息之所,東牆為長20米,寬3米長方形影壁。二門懸(拔萃黌門)匾。南側為倒座瓦房五間,用來待客。瓦房正對“垂花門”,入口兩側有石門墩,正面刻詠獅楹聯:

  鉤爪鋸牙,銅頭貼額,獻自康居疏勒,出自烏弋條支;圓目仰鼻,吐舌奮髯,信是金精之剛,不愧毛群之特。

  垂花門兩側是花牆,花牆和倒座房間舊有“月亮門”,是進出內宅便道。入門進正院前院,正房5間,面東座於1.2米臺基上,為硬山頂帶臥簷式。中為過堂,三道屏門,前出明柱,兩側耳房。後院格局同前院。

  馬清華故居

  禮讓街

  禮讓角:古有詩云: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在南橫口也有這樣的禮讓文化。馬清華在建造上房時,為使村民行走方便,遂特意將西房和北房的連線處外牆處理成圓抹角形式,實際是把自己建房基地的一角退而讓路。體現了房主高風亮節,謙讓大度,誠信禮讓的做人情懷。故這處被幾代人頌揚為“禮讓角”。

  陶瓷水鎮南橫口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加入了籠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這種籠盔瓷非常堅硬,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就像黃金甲一樣。這裡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找到用籠盔壘成的房屋,院牆。古銅色的籠盔疊落成規矩有序的圖案,使南橫口的建築別具特色,置身其間,彷彿遊走於一座露天的陶瓷博物館。

  獅子門

  一個姓氏,一座豐碑,一處宅院,一部歷史,這個古村落的建築,記錄著南橫口村那浩瀚的古陶瓷文明與孜孜不倦,鍥而不捨追求的馬家人。

  南橫口紅色文化紀念館

  毛主席塑像

  民主渠倒虹吸

  碼頭:南橫口磁窯鼎盛時期,產品外銷和部分原料採購分水路和陸路兩種形式,陸路由車馬託運,水路則靠船隻擺渡,南寨碼頭即是當時南橫口停泊船隻,裝卸貨物之地。近靠碼頭沿街商鋪店面林立,可見當時貨物裝卸,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派繁榮景象。

  水鄉風光

  遊人乘上古香古色的畫船,船頭身著古裝的少女彈奏著琵琶,美妙的樂曲伴隨你在甘陶河上泛舟,清澈見底的河水中魚兒向你張望,水平如鏡的碧波上白鵝游來游去,水天一色。置身水鄉,猶如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怎不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