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風起”,“一車難求”
5月15日,浙江杭州蕭山橫一村綠道上的騎行者。 張勇供圖
最近,“沿著長安街追落日”成為95後北京女生安文潞生活中的新樂趣。每逢下班早的日子,她就會換上騎行褲、戴好頭盔,推著今年春天剛買的腳踏車,加入長安街的“騎行大軍”。
“收穫最多的是快樂,一直追著太陽蹬車,風吹在臉上也挺涼快,還能認識一起騎行的小夥伴,健身需求也可以滿足。”安文潞說。到了週末,她時不時地與三五好友一同前往潭柘寺、新首鋼大橋等城市熱門騎行地“打卡”。
安文潞新培養起來的騎行習慣,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內“騎行熱”的縮影。如今,在上下班高峰的非機動車道上,在散發著夜宵燒烤味道的城市街巷裡,在臨近風景區的綠道上,常常能看到騎行愛好者成隊穿行的身影。在社交平臺上,與騎行相關的路線攻略、“堵車”場景、車型“種草”、穿搭建議,以及頗具個性化特點的騎行軌跡圖,都在不斷引發新的話題討論。
人們對騎行的熱情,也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國腳踏車協會發布的《2021年1-6月中國腳踏車行業經濟執行分析》,2021年上半年,腳踏車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357.1億元,同比增長45.4%;實現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77%。
在消費端,捷安特、美利達、崔克、閃電、Brompton等腳踏車品牌大都出現了熱門車型斷貨現象,二手交易平臺上相關車型也多以高於原價的價格售出,頗為搶手。
疫情之下,騎行“風起”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通勤、健身、休閒、社交:騎行很“百搭”
“北京-草原天路”是健安騎行隊隊長孫洪濤疫情前騎過的最遠一段路線,“高高的山上有風車,白馬在草甸子上漫步,景色美極了。不過當時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像隊友那樣一直騎到西藏掛壁公路、新疆獨庫公路去”。
2020年春天,孫洪濤組織了疫情暴發後隊裡第一次小規模短距離騎行,“街上人還很少,一路騎過來,能感覺到內心堆積的壓力在慢慢釋放。現在,我們常去的是京郊的紅井路、妙峰山、戒臺寺,騎行、賞景都不耽誤”。
近兩年來,孫洪濤留意到,騎行隊伍裡的年輕人漸漸多起來,“有時騎到路口一看,周圍都是騎車的年輕人,還有一家三口一起出行的,小孩子也有一輛童車。同隊裡新加入的年輕人聊天,他們也說,騎車通勤,比起乘坐公交、地鐵更健康,還能看到城市不一樣的風景”。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年輕人樂於分享騎行中的見聞:夏夜晚風中的路邊小花、凌晨5點的故宮角樓、趣味十足的標識牌、街邊偶遇的小店……往日一閃而逝的城市景緻,在騎行人眼中開始有了更多的細節。
疫情期間,由於遠距離出行減少,在城市周邊發現新的趣味,並不止於騎行,野餐、露營、飛盤、飛釣、槳板等戶外新玩法,正日益佔據年輕人的業餘時間,為他們彰顯自身個性、表達生活態度提供“道具”。不過,在眾多戶外專案中,騎行又呈現出了一定程度的特殊性。
一方面,從“手錶、腳踏車、縫紉機”的結婚“三大件”,到風靡全國的“二八大槓”,再到上下班高峰成群結隊的“腳踏車王國”,以及如今馬路邊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騎行的魅力早已透過時代影像、長輩敘述和親身經歷,絲絲縷縷地落入年輕人的“靈魂深處”。
另一方面,騎行兼備通勤、健身、休閒、社交等功能,使用場景多元、觸達範圍廣,具有“百搭”特性,為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若是遇到公共交通出行因疫情受限的特殊時刻,擁有一輛腳踏車還能帶來幾分安全感和確定性。
“下班前在騎友群裡說一句‘今晚誰騎車’,就可能會收穫一段新路線、幾個新朋友,甚至是一頓夜宵,這種‘說走就走’的自由感覺,在疫情期間是很難得的。”安文潞說。
“一車難求”背後,不只是市場火爆
7月的一個工作日下午,記者走訪位於北京北新橋一帶的捷安特直營店時,一名身穿校服的中學生正在店裡試騎。
“現在正是暑假,很多家長都帶著孩子來買腳踏車,童車銷量不錯。今年上半年,我們總體銷量同比增長了三四成,連水壺、尾燈這類騎行裝備都賣出去不少,但店裡銷路最好的還是公路車,基本都斷貨了。”捷安特北新橋直營店負責人張桂富說。
值得留意的是,腳踏車斷貨現象,並不只是捷安特。在各大腳踏車品牌的電商平臺、線下門店,都不乏無貨、下架的熱門車型。
“四五月的時候,有親戚託我買一輛童車,在杭州向幾個業內朋友一打聽,要先付款,一個月後才能拿到車。”“騎友網”創始人張勇說。他發現,疫情期間,不少腳踏車門店的煩惱,已從“生意不好做”轉向“拿不到貨”。
北京MCC騎行俱樂部創始人常文科在北京、蘇州、南京共開設了4家面向騎行發燒友的中高階腳踏車集合店,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店面總銷量已翻了四番,“現在各型號腳踏車基本都要預定,有的型號甚至要等上一年才能做出來。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需求上漲、定製化調整需要時間等因素之外,工廠產能不足、關鍵零部件供應不暢也是造成腳踏車緊缺的重要原因”。
根據《2021年1-6月中國腳踏車行業經濟執行分析》,受全球疫情影響,部分腳踏車零件廠被迫停工或減產,一些高階零部件交貨期已延長至一年有餘,零部件供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從2020年開始的高檔腳踏車短缺。
“現在大部分自行車廠商生產的都是車架,像變速器、傳動系統這類核心部件,日本品牌禧瑪諾的市場份額就佔了全球的六成以上,可以說基本壟斷了整個行業,禧瑪諾的產品在疫情期間供應不足、價格上漲,影響的是整條腳踏車產業鏈。”常文科說。
“一車難求”,讓不少求車心切的騎行愛好者轉向了二手交易平臺。品相良好的“網紅”摺疊腳踏車、輕量化的碳纖維腳踏車等熱門車型,都能在二手市場以持平甚至是超過原價的價格出手。
在常文科看來,市場過熱,也引發了一些亂象。
“騎行火了,不少人發現腳踏車是個朝陽產業,就開始盲目地投資、開店,很多消費者也在盲目‘入坑’,願意花費幾萬元購買自己的第一輛車,可以說整個市場現在都有點浮躁。那麼未來騎行熱度一旦降下來,消費者當下高價買下來的腳踏車,會大批流入二手市場,衝擊我們這樣的新車店面,投資者賺來的熱錢,也會在未來幾年賠出去,進而影響行業的發展,作為從業者,我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常文科說。
有著十幾年騎行經驗的孫洪濤認為,升級裝備應該循序漸進,“可以先從入門公路車開始,騎行人的偏好大都不同,有重視速度的,也有喜歡輕便的,一點點根據需要添置東西、量力而行,騎行之路才能長遠”。
買車只是開始
剛在腳踏車店下了單,安文潞就被拉入了該品牌騎行俱樂部的大群,“群裡還算安靜,群主偶爾會發布一些騎行活動,目前沒考慮過參加,畢竟群裡的人只是買了同一個牌子的腳踏車,社交意願比較低”。
在張勇看來,組織騎行俱樂部,往往是商家為了延伸消費場景而進行的“常規操作”。
“騎行的消費鏈條很長,買車只是第一次消費,之後還會有換車、購買新裝備的需要,品牌引導使用者適應更為遠途的騎行活動,無疑可以促成更多的消費可能。對於新人來說,由騎行俱樂部入手瞭解騎行規則,增強風險意識,也可以規避不少‘坑’。”張勇說。
作為運動器材,腳踏車的定製、維修、保養等服務也是消費鏈條上的重要環節。常文科認為,腳踏車行業在維修人才的培養和維繫上還存在不少發展空間。
“目前行業內還沒有建立起面向維修技師的完整培訓體系,專業人才緊缺,但隨著騎行熱的到來,維修需求已然開始上漲,供需仍不匹配。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技師都是在實踐中一點點積累起經驗,培養需要成本,可大部分消費者對腳踏車服務的付費意願都不高,改變現狀還需要時間。”常文科說。
由騎行帶來的市場想象,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新的思路。疫情之前,張勇創立的騎友網,主要提供腳踏車賽事推廣相關服務。隨著各類腳踏車賽事因疫情暫停,騎友網的經營一度陷入停滯。如何在騎行熱潮中找到新的業務模組?張勇將目光投向了綠道。
“據我們分析,疫情發生以來,騎行增加的主要人群是新人‘小白’和親子群體,綠道的設施條件正適合這兩類人群,而且綠道可以連線附近鄉鎮的景區、民宿、露營地、驛站等,如果我們能為當地政府設計出符合騎友需求的旅行線路,將散落在各地的戶外景點串聯起來,不就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嗎?還能用到團隊之前在賽事推廣上的經驗。”張勇說。
據張勇介紹,在浙江省的餘杭、蕭山、蘭溪、紹興等地,相關專案正在推進之中,“從聚焦賽事選手到關注騎行大眾,我們能服務的人群更廣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