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姜昆:讓相聲在南國結出佳果

近日,廣東衛視精品喜劇節目《美好生活歡樂送》第四季在廣州進行錄製。新一季,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攜弟子周煒、大山、劉惠、句號等人組團登場。此外,戴志誠、鄭健、大兵、武賓等喜劇大咖現身助陣,盧鑫、玉浩、金霏、陳曦等全國各地的相聲班主也帶來多個精彩節目。

節目組表示,《美好生活歡樂送》新一季將再接再厲,讓觀眾們在歡笑中看到傳統相聲藝術代代傳承、推陳出新的動人場面。錄製期間,姜昆接受了羊城晚報等媒體採訪,暢談相聲藝術。

訪談|姜昆:讓相聲在南國結出佳果

談節目:電視為年輕演員提供了大舞臺

羊城晚報:請談談參與《美好生活歡樂送》的初衷?

姜昆:《美好生活歡樂送》是我和臺裡的領導一起策劃的,我們都想相聲藝術,尤其是年輕一代相聲演員的風采展現在廣東衛視的平臺上。當然,我們也希望全國的電視觀眾能共同欣賞撒在這個平臺上的笑聲。

羊城晚報:如何評價後輩演員在節目中的表現?

姜昆:來參加節目的相聲界年輕人,都經過了小劇場的多年磨鍊。透過這個節目,他們從容量有限的小劇場走到為大眾服務的平臺上,展現了他們所屬地方的特點、個人的特色、精湛的技藝……我對大家呈現的節目還是非常滿意的。

羊城晚報:作為一個北方人,您對廣東熟悉嗎?

姜昆:其實多年來我一直有到廣東深入生活和演出。從心裡講,這幾十年當中,我從廣東學習到不少新鮮的東西。尤其是老一輩的演員,像楊達老師,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粵語方面的學習資料和財富。我們也創作了很多跟廣東生活相關的節目,像上一季節目中播出的“姜昆帶你學粵語”系列,收視率非常高,獲得了好評,我心裡特別高興。我也希望我的弟子們能夠繼續深入廣東生活,用最接地氣的創作演出方式,讓相聲這枝花朵在南國開得更鮮更豔,結出更好的果實。

羊城晚報:上一季《美好生活歡樂送》中,“姜昆帶你學粵語”系列節目獲得好評,您的創作由頭和思路來自哪裡?

姜昆:我總結了自己學習粵語的一些方法、遭遇到的趣事,透過相聲把“人人心中有,個個嘴中無”的東西講出來,在觀眾中引發共鳴,這就起到了讓觀眾快樂,進而欣賞相聲這門藝術的效果。

訪談|姜昆:讓相聲在南國結出佳果

談傳承: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生生不息

羊城晚報:您的弟子周煒、大山、劉惠、句號都來到了節目裡,有些人跟您也許久未見,這次師徒團聚的最大感受是?

姜昆:我的感受就是他們都老了,我收他們為徒時他們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轉眼他們也一把年紀了。好在他們都沒有扔掉自己的專業,繼續在創作演出的道路上,為人們播撒著歡笑。雖然他們的創作層次和藝術成就各有不同,但他們的藝術初心始終不改,我也希望他們在藝術道路上繼續砥礪前行。

羊城晚報:您的弟子如今也有自己的徒弟了,您覺得這種班社文化和師徒關係,是怎麼樣帶動新一代相聲演員進步和學習的?

姜昆:我們既然走在相聲這條道路上,就要遵循前輩給我們定下的一些規矩,用師承的方式來培養弟子,實現技藝相傳。人們都說“三年功夫五年腿,十年練不出一張嘴”,曲藝學習需要長時間磨鍊,不是簡單地在學堂裡一蹴而就的技藝。我希望他們能夠心存平實,對藝術懷抱忠誠,繼承老一輩的傳統,讓相聲藝術發揚光大。

羊城晚報:傳統的“傳幫帶”的形式有哪些有助於傳承的工作可以做?

姜昆:我們在一些高校進行中國傳統曲藝,包括相聲板書類、說唱類教材的編撰工作,也試著在一些學校建立曲藝學科。我也希望相聲、曲藝藝術的傳統教育方式,能夠進入學堂正規化的教育體系。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能讓我們的傳承生生不息。

談未來:對相聲在南方的發展充滿信心

羊城晚報:您覺得相聲文化要在大灣區或者嶺南文化區發揚光大,應該怎樣克服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

姜昆:相聲既然是一門語言藝術,那就要在語言方面發揮它的特長。一方面要學習本土的方言,跟觀眾的關係更密切、更接地氣一些。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年輕人,說普通話、甚至外語的能力都很強,也由於普通話的普及,相聲成為全國人民都能夠欣賞的藝術。我想在未來,只會講方言、不會講普通話的觀眾肯定越來越少了,我對相聲的發展,尤其是相聲在南方的發展充滿信心。

羊城晚報:對於當下相聲市場的生態,您有何看法?

姜昆:我認為眼下我們的相聲藝術發展得非常好,好就好在更多年輕人進入了相聲的隊伍,業餘的相聲演員、小劇場的演員們也加入了相聲隊伍,也有許多年輕觀眾喜歡相聲。這幾種因素,造成了我們的相聲市場非常火爆。

羊城晚報:從藝數十載,您對後來者有何話想說?

姜昆:如果我們相聲演員一個個小小的藝術作品能夠潤萬家、潤萬心,起到一些“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作用,我想,我們這門藝術、我們這些演員,就會覺得盡到了自己的一份責任,無愧於心。

文/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實習生 餘融

內容來自羊城晚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63 字。

轉載請註明: 訪談|姜昆:讓相聲在南國結出佳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