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到歐亞大陸,曾經每一片草原上都徜徉著大群的大型食草動物。隨著全球變化和人類文明在各地的興起,很多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動物都已式微或者消失。而青藏高原腹地尤其是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得以倖免於人類活動的大規模影響,可以說這裡是世界上最“貴”的地方了,有著非常的珍貴的稀有動物,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被逮捕喲!而且在廣袤的地域內儲存了幾乎所有原生的大型食草動物。所有這些食草動物中,最著名的就是藏羚。
藏羚生活在開闊平緩的高原夷平面、河谷和湖盆中。它們採食針茅、嵩草、早熟禾、苔草、莎草、鐮葉韭等植物的莖、葉和種籽,主要以單子葉植物為食。由於高原植被低矮,生產力低下,它們需要在廣大的範圍內移動採食。由於藏羚的適宜生境在整個青藏高原上是分佈最為廣泛的,因此在歷史上藏羚曾經是青藏高原上數量最為豐富的大型動物,其歷史分佈範圍東起甘肅南部,西至拉達克,北到崑崙山,南至西藏那曲,而數量也十分驚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進入青藏高原的西方旅行者經常見到成千上萬為一群的藏羚,留下了寶貴的記錄。當時,整個高原上的藏羚數量規模估計有上百萬只。近代,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藏羚在青藏高原的分佈範圍急劇萎縮。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於大規模的武裝盜獵,藏羚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數量下降至歷史的最低點,據估計僅有五六萬只。而從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努力,大規模盜獵現象逐步得到遏制,藏羚數量略有回升。目前,約有20萬頭藏羚生活在青藏高原北部,而由於人類活動強度的增大和放牧面積的擴張,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藏羚已經在其歷史分佈區的東部和南部消失,青海楚瑪爾河流域、沱沱河流域及可可西里地區已經成為藏羚分佈的東界。
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內的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陽湖和庫賽湖等湖盆地區周邊的高寒草原、草甸,是藏羚重要的產羔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卓乃湖。每年五六月份,有成群的雌藏羚分別從青藏公路以東、可可西里山以南和羌塘東部出發,前往卓乃湖。在這個季節,我們在考察過程中曾多次見到遷徙的藏羚群。每群母羊通常有百餘隻,在遷徙過程中很多小群又匯合成大群,彷彿涓涓細流聚成洪流般向產羔地聚集。遷徙的母羊會翻越高大甚至還有些陡峭的山嶺,也會涉過湍急冰冷的河流。每一隻行進中的母羊都謙卑地低頭望向大地,但它們又都清楚要去的方向,從容地沿著數代祖先踏出的小徑前行,不管風雪如何變幻,前進的腳步不曾停歇。
卓乃湖周邊最集中的藏羚產羔地在湖西端的“爛泥灘”。這是一片在夏季到處是積水,難以穿越的溼潤草甸。就我在冬春季節數次經過所見的情況,這片草甸上生長著多樣繁茂的牧草,夏季應該是非常優質的棲息地。另外,據保護區工作人員說,卓乃湖是微鹹水湖,湖水中礦物質豐富。產羔後的母羊每天都會到湖邊大量飲水,以補充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夏季在卓乃湖周圍產羔的母羊數量會超過兩萬只,而半數以上會在爛泥灘一帶。近年,由於氣候變暖、降雨量增加,卓乃湖入湖水量劇增,湖北岸的天然土堤在2011年被暴漲的湖水漫過,卓乃湖水沿古河道下洩至庫賽湖。流水溯源切入卓乃湖湖床,導致卓乃湖更多湖水洩出,水位下降,水面縮小,暴露出來更多湖濱灘地。幾年來,湖灘上逐漸長出草來,這些新的湖灘也成為藏羚的產羔地。
每年夏季,群聚產羔的藏羚還會吸引來大量食肉動物。據卓乃湖保護站站長說,藏羚產羔季節會有多至二十多頭成年棕熊到卓乃湖南岸和西岸覓食,而且多為帶熊仔的母熊。除了棕熊,狼、禿鷲等食肉動物也會尾隨帶羊羔的母羊群活動。它們都以羊羔為主要捕食物件。
藏羚的羊羔從一出生就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環境挑戰。藏羚的產羔地海拔近5000米,即使在夏季也隨時會降下暴雪或者冰雹。羊羔一出生,母親迅速將其皮毛上的羊水舔幹,吃掉胎盤。羊羔在落地半小時內就能跟隨母親奔跑。但在初生的頭幾天,羊羔經常臥在平坦的地面或者凹陷處,沙黃色的毛色能夠幫助羊羔融入到周圍環境中。而細密的厚羊絨則是羊羔抵禦惡劣氣候的利器。在羊羔經常臥息的時候,母羊在能看見小羊的範圍內活動。一旦有天敵靠近,母羊或者機智地引開天敵,或者勇敢地驅趕天敵。
在高原短暫的夏季接近尾聲時,母藏羚帶著已經能夠矯健奔騰的小羊們沿來路回到海拔較低的冬季棲息地。此時,來自三江源的母羊要帶小羊穿越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這是出生在荒野中的小羊第一次見到現代人類文明的建築物,相比於狼、熊等這些已經伴隨藏羚演化了萬年以上的天敵,公路、鐵路、圍欄以及建造它們的人類,才是它們在當下要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
然而,大多數母羊和小羊都能安然過路。十多年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巡護隊員和社會各界的環境保護志願者每年兩度來到青藏公路沿線藏羚母子群過路的廊道區域,為它們保駕護航。近年來,大部分藏羚都在楚瑪爾河南岸的五北大橋,以及楚瑪爾河以北的索南達傑保護站、不凍泉保護站附近穿越公路。而在藏羚數量最為集中的五北大橋附近,還為藏羚專門設定了一個交通燈。在有藏羚群接近公路時,繁忙的青藏公路交通將為它們暫停,留出時間讓它們過路。而進入21世紀後才修建的青藏鐵路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野生動物廊道,在劃為遺產地或者緩衝區的範圍內,有近1/3的青藏鐵路路段為高架鐵路橋,為野生動物留出了充裕的過路空間。在青藏鐵路建成當年,就有藏羚群就勇敢地從鐵路橋下方經過。一方面證明了廊道選址的成功,一方面也反映了這個藏羚群體的適應性。
今天,在不凍泉至楚瑪爾河南岸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兩側,常常可以見到小群藏羚安詳地覓食和棲息。第一次乘車經過青藏公路這一段時,看著兩側草原上的藏羚和其他野生動物,我不禁熱淚盈眶。如索南達傑英雄在天英靈有知,也當為此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