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信仰,他用20個月三步一拜走完四大名山,腳底的繭比鞋底還厚
苦行僧(Sadhu),是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這種修行包括長期斷食、斷水,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躺在佈滿釘子的床上等等,因為印度教認為,透過經歷這些常人無法忍受的事情,就能先於別人進入天堂,得到神的關照。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是一位苦行僧,但他苦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向佛祖祈求天下百姓安康,國家富強,他用20個月的時間,三步一拜走完普陀山、九華山、五臺山和峨眉山,他的腳繭,甚至比鞋底還要厚,此人便是苦行僧釋正弘。
釋正弘,早年便來到浙江阿育王寺進行修行,後受墓林僧苦行修行的啟發,決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拜普陀山、九華山、五臺山、峨眉山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這裡我們簡單解釋一下何為“三步一拜”。
《周禮》上書: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而三步一拜,是其中最能表達敬意的一種禮節。
一般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會用到這樣高的禮節的,即使是寺廟禮佛,也無需行三步一拜之禮。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便是朝聖的時候。
朝聖之路,信徒們必須嚴格遵守此禮,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誦“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真言,接著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這便是所謂的“三步一拜”。
而且一旦朝聖開始,便不能隨便停止朝聖之路,無論風吹日曬,無論嚴寒酷暑,可想而知,這是一個怎樣艱苦的過程。而釋正弘為了證明自己的誠心,甚至脫掉了自己的鞋子,徒腳走完全過程。
2013年9月,釋正弘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旅程,他幾乎沒有帶任何東西,餓了就去化緣,渴了就喝山泉,很快,他就變得蓬頭垢面,以至於很多不知道他的人,以為他是個“瘋子”,躲得遠遠的,所以釋正弘經常餓肚子。
但他顯然不會放棄,由於長時間磕頭,他的額頭高高腫起;由於長時間不穿鞋,他腳上磨出的老繭,比別人的鞋底都要厚;由於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無數人在背後議論他。但無論如何,他仍然在堅持,2015年5月,釋正弘終於來到了目的地——峨眉山。
很快,令人震撼的一幕發生了——無數僧人信徒加入他的行列,跟在他的身後,三步一拜直到峨眉山金頂的佛像前,那一刻,釋正弘終於可以向佛祖祈禱:阿彌陀佛,願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