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至初冬時候,冷空氣還沒來,還是一派深秋景象,趁著還溫暖的時候,再次去往頤和園,這次是全年倒數第二次到頤和園來,那時天黑的很早,不到五點就日落了,趕在太陽落山前進入新建宮門,大大的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這個時間非常短暫。其實除了冬天之後的金光穿洞,其他地方也有很不錯的金色光影。
岸邊的碼頭處,看著夕陽,一種暖暖的味道,遠處的十七孔橋和龍王島進入了陰影中,西山的輪廓被照射得很清晰。
深秋的時節,一切都有一種秋風掃落葉的感覺,顯得有些蒼涼。
柳樹是儲存綠葉最長的喬木了,一般十二月如果不是太冷的話,還是綠的,而二月份柳樹就又會發芽。知春亭這裡,柳樹隨著秋風搖擺,夕陽的餘暉從柳樹間穿過,是一種很美好的光影畫面。
太陽離著西山邊緣越來越近了,佛香閣被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玉瀾堂門口的奇石,被金色陽光一照,顯得金燦燦的。
仁壽殿是東宮門進來以後最大的殿,面前有七間、進深有三間,四周有廊子,捲棚歇山式的屋頂,金龍和璽彩畫,大殿前龍鳳各一對。
過了仁壽殿,進入大戲樓旁邊的夾道,就是上萬壽山的路了,路過景福閣貓部落,特意來看看那些熟悉的身影,小花貓一個月間,從弱不禁風的幼貓,搖身一變,變成了大貓,不知它這生長速度怎麼這麼快,也有可能是快要到冬天,毛變長的緣故。
走到後湖,後湖邊的水杉也變成了紅色的。
樹葉不斷落在地上和湖裡,體現出一種寧靜的感覺。
老樹盤根錯節的及其發達的根莖,這才是自然天成的樹木樣子,造型非常漂亮。
後湖兩側樹木基本已經變成黃色,其實我很少拍攝到頤和園秋季風景,大多數都是夏天來的。
路過兩棵巨大的銀杏樹,因為太高大,鏡頭只能容納下一部分,我所佔的位置,是樹的中間,底下還有一大段。這倆樹幾乎把這一小塊地方,反襯成金黃色的。
這裡已經快接近寅輝城關,後湖在這裡被截斷,只能先上來,記得春天來的時候,這裡的幾棵樹上有倆松樹。
從寅輝城關穿過來,就是四大部洲了,因為修繕之中,只能從遠處看看它,藏傳佛教式的建築。
建築有一部分就在山體之內,期間搭配有石頭,造園藝術體現得相當出色。
四大部洲東側有一個山谷,可以從亂石走下去,這個山谷是頤和園裡陰氣較重的地方,沒有人下去,我春天的時候曾經下去過一次,那次在上邊的時候還風平浪靜,一下到底下,四周立馬狂風大作,好像觸動了什麼神靈,也就沒再敢深入。
這是善現寺遺址,之前來,有一次很晚的時候,真看到這裡出來和尚。這時距離進新建宮門已經接近一個小時,天色這時候才黑下來。
黑天就不敢在萬壽山後山多停留,後山古樹怪石太多,容易使勁產生聯想,完全黑下來之前從山上下來了。除了東宮門,給頤和園的涵虛牌樓留個影。
這是去年全年倒數第二次來頤和園,開放的時間已經變成了淡季,五點就停止售票,幾乎每次出來都是黑天,現在奇怪的是,頤和園周圍共享單車連個影子也看不見,東宮門外得走800米,到西苑去才能找到,非常的不方便,其他幾個門也是寥寥無幾,新建宮門外,得走到萬泉河才能找到,北宮門,北如意門,西門,南如意門得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