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作者:張風莉
生命,是上帝對人類最為昂貴的饋贈,擁有生命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何等幸運的事情。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場孤獨的旅行。雖然在這場旅行中,看似有很多的人與我們相伴,但其實陪伴我們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所以孤獨是生命最本真的狀態,孤獨也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莊子雲:“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每一個孤獨者都是思想家,孤獨的人也常常憂鬱。當一個人陷入孤獨的時候,他面對的才是真實的自己和整個宇宙,他的思想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01、懷才不遇,悲憤而登幽州臺
武則天時期,鎮守東北的松漠總督李盡忠忽然發生叛變,
朝廷派兵鎮壓。恰在這時,東北邊境的契丹乘機起兵侵犯大唐,攻陷了幽州、冀州和營州等地。
邊疆告急,武則天派他的侄子武攸宜率兵匆匆迎戰。但武攸宜不諳軍事,剛與敵人交鋒便遭慘敗,大將軍張玄遇亦被生擒。
一時之間,邊關人心惶惶。就在此時,一個胸懷天下、意氣奮發的年輕人向朝廷毛遂自薦,願隨軍出征,浴血奮戰。
這個年輕人,就是參加了幾次科舉都沒有考中,最後不得已以重金市琴,然後將其摔碎,才提高了自己知名度的初唐詩人陳子昂。
火速到達前線以後,作為軍事參謀,陳子昂針對武攸宜的錯誤策略,屢次向其進獻作戰良策,但武攸宜拒不聽取。
眼看軍情緊急,陳子昂向武攸宜請求分兵萬人前去驅敵,但武攸宜依然認為,陳子昂所言俱是書生之見,故再次拒絕。
因陳子昂在武攸宜的耳邊,反覆嘮叨應該如何打仗,令武攸宜不勝其煩,最終將其觸怒,陳子昂從軍中參謀被貶為一般軍曹。
眼看大唐的邊境,在契丹人的瘋狂進攻下危在旦夕,自己的一腔報國之志亦無處施展,三十八歲的陳子昂無比抑鬱和憤懣。
有一天,軍中無事,寂寞壓抑的陳子昂走出軍營,登上了薊北樓,寫下了《全唐詩》中最孤獨落寞的一首詩作: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02、引發共鳴,遂成千古之絕唱
陳子昂登樓的那天,西風獵獵,陳子昂衣袂飄飄,他極目遠眺,俯仰古今,想到了歷史上禮賢下士的很多聖君,比如周文王,比如燕昭王,比如劉備。
這些君主求賢若渴,視人才為國之重器,方才有了江山之崛起,社稷之興盛。
陳子昂感到無比悲哀,因為他生不逢時,在當朝他不受重視,與歷史上的這些明君,他們也已經遺憾地錯過,永遠不可能相遇。
而展望未來,陳子昂更加不能確定,他是否會遇到將來的明主,他覺得自己的一生,或許會一直這樣蹭蹬下去。
他對自己本來有著很高的期許,他出身豪富,對物質沒有什麼慾望,他只想建功立業,實現生命的價值。
可是現在他處處受阻,仕途蹇塞。他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裡,他更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還能不能反轉。
想到這裡,陳子昂覺得自己是那樣孤獨,在這個偌大的世界,沒有人理解他,更沒有人欣賞他,只有他知道自己的內心,是多麼壓抑,多麼焦慮。
一千年過去了,陳子昂的眼前,幽州臺依然矗立,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那洶湧澎湃的歷史浪潮,淘盡了多少英雄人物!
站在歷史的長河中,陳子昂覺得自己的生命是那樣渺小,那樣短暫,猶如滄海一粟,又如白駒過隙。
就這樣想著想著,一種巨大的悲愴之感,衝擊著陳子昂的內心,不由地使他流下淚來。
我相信,那一天陳子昂一定哭了很久很久,因為他一路走來,走得實在太不容易,他的心中鬱積了太多的悲涼與酸楚。
他太需要好好地哭一場,終於他有機會登上幽州臺,在這個寂靜無人的地方,徹底地釋放他心中的塊壘與孤獨。
陳子昂的哭,不僅打動了他同時代的人,而且在一直打動著他之後的很多士人。因為他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他不為人知的落寞與孤獨,不只是他個人的,而且是全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
一首《登幽州臺歌》只有寥寥22個字,它騰空而來,戛然而止,它如洪鐘大呂,將會一直響徹下去,敲擊著世世代代人的心靈。
它之所以成為經典和絕唱,是因為它寫出了生命最原始的感受,寫出了生命存在的最高貴的美感。
這種美感,便是孤獨。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03、欲為謝安,追隨李璘成罪人
744年,因政績考核不合格,李白被唐玄宗解聘。但因為李白的職業介紹人是玉真公主,所以李白雖然失去了在皇宮中工作的機會,卻拿到了高額的失業賠償金。
有沒有這筆錢,對李白來說其實無所謂。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知道自己懷有不世之材,所以他憧憬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其實,自從雄赳赳、氣昂昂地離開朝廷,十三年來,李白一直浪跡江湖,再次成為無業青年。
公元756年十二月,李白的家裡來了一個神秘人物,這個神秘人物就是永王李璘的重要謀臣——韋子春。
韋子春誠邀李白出山,為李璘做事。為了讓李白打消疑慮,韋子春告訴李白,永王志在消滅叛軍,興復大唐,而不是具有奪位之心的皇子,這一點請李白儘管放心。
當了十幾年無業遊民,李白實在太想出仕了,他做夢都想成為謝安那樣的人物,在亂世之中解救蒼生,建功立業。所以對於韋子春的邀請,李白幾乎沒有推脫,而是十分激動地接受了。
氣同萬里合,訪我來瓊都。
披雲睹青天,捫蝨話良圖。
留侯將綺裡,出處未雲殊。
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贈韋秘書子春》
李白以為自己從此踏上的,是一條光芒萬丈、前途無限的仕途,誰知卻是一條差點使他喪命、讓他揹負千年罵名的險途。
李白跟隨李璘的軍隊東下的時候,趁安史之亂早已在靈武稱帝的唐肅宗李亨,將他的老子偷偷變成了太上皇,將他的自家兄弟李璘,也定成了比叛軍更重要的打擊物件。
一場影響大唐國運的同室操戈,一觸即發。
最終,唐肅宗在朔方軍的大力支援下,很快打敗了李璘的軍隊,李璘也在757年的二月,被江西採訪使皇甫侁(shēn)所擒殺。
李白萬萬沒有想到,他在加入李璘幕府不到三個月,人生就從高峰跌入了谷底。受李璘的影響,他不僅成了朝廷要繩之以法的囚犯,而且是“世人皆欲殺”的罪人。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04、反覆抗辯,終為世人所不容
在監獄裡,李白寫信到處求救,到處申訴,他甚至寫詩低聲下氣地向他昔日的好友、今日主宰他命運的高適討好,但高適站在維護朝廷利益的嚴正立場上,對李白的處境視而不見。
人人都在罵李白沒有政治頭腦,站錯了隊,可是有誰知道李白的初衷只是想有所作為,他太需要一個平臺,他只是想為他的國家發光發熱。
歷史最終證明,奪取天下的不是李璘,而是李亨,但是真相已被勝利者篡改,李白自然也被千夫所指。好在還有人相信李白是正直的,是清白的,於是竭盡全力將他從獄中撈了出來。
李白的性命保住了,他的苦難卻沒有結束,不久,他又被髮配到荒遠的夜郎。行至半途,因遇天下大赦,李白才得以結束又一場顛沛流離。
這些年來,李白遇見了那麼多的人,經歷了那麼多的事,他總算看透了人性,看透了紅塵,他的銳氣和熱情,比之從前大為消減。
往後餘生,李白,這個大唐盛世的狂士和歌者,曾無數次地執筆寫詩,為曾經的自己伸冤和抗辯。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方舟上,蘭蕙不忍生。
——《望鸚鵡洲懷禰衡》
只是李白不知道,人們只喜歡那個縱酒高歌、無比灑脫的詩仙,沒有多少人願意側過耳朵,認真傾聽一下這個花甲老人悲苦、泣血的心聲。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05、大鵬無力,終在孤獨中死去
公元761年,李白老了,也病了。
有一天,為了排遣苦悶憂鬱的心情,李白獨自登上了位於宣城的敬亭山,寫下了《獨坐敬亭山》一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是宣城的著名景點,李白一生中曾七次登臨,這是他最後一次來到宣城,與敬亭山晤面告別。
李白吃力地爬上了山巔,然後坐了下來,他想再靜靜地俯瞰一下宣城的秀美景色。
山谷裡所有的鳥兒都飛走了,空山也不見了人影,就連天上的那幾朵白雲,也慢慢地離開了,消失在遙遠的天際。
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個人,但是李白知道,這個世界上,很多很多的東西都變了。
面對遼闊的大地和蒼茫的宇宙,李白久久無語。
他想起了自己匆匆走過的一生,前半生他仗劍走天涯,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後半生他飄零沉淪,最後竟身陷囹圄。
高歌豪飲一生,李白也沒有成為他夢想中的那個自己,他就那樣悲哀地老去了。
那天,在敬亭山上,李白坐了好久好久。雖然他平生愛熱鬧,但他也喜歡獨處。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月下獨酌》
那天,在敬亭山上的李白,與天地萬物合二為一,是那樣寧靜,那樣孤獨,那樣落寞。
沒有人能讀懂他,他就那樣一直看著敬亭山,看它的每一棵樹木,看它的每一處起伏。他看不厭敬亭山,敬亭山也看不夠他,他和敬亭山早已成了心有靈犀的神交。
762年,李白預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他在絕筆詩《臨路歌》中寫道: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那隻想直上雲霄、鵬程九萬里的大鳥,終於衰弱無力;那個讓世人愛也讓世人罵的詩仙,終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那個老詩人,一生看起來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其實他的心裡很孤獨。
所以在一次醉酒之後,他不再留戀人間,他獨上西天攬月去了。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06、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下,蒼茫的古道上,一匹老馬正在緩緩行走。
這匹馬不僅老,而且瘦骨嶙峋,走了一天,它的肚子裡還沒有吃過一點東西。它實在走不動了,但是在它的身上,還馱著一個比它還瘦還累的書生。
這個書生,就是元朝的雜劇作家——馬致遠。
時序已是深秋,西風瑟瑟,斷雁寒天。馬致遠不禁裹了裹他單薄的衣衫,可是他覺得還是有點冷。
古道兩旁皆是百年老樹,那屈曲盤旋的虯枝,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就連那纏繞在樹木上的藤蔓,也是無比蒼老的味道。
古樹深處,還棲息著烏鴉,間或有一兩隻從樹叢裡飛出來,又飛了回去,還發出了幾聲嘶啞的啼鳴。
走著走著,馬致遠終於在前方看到了一座小橋,在小橋旁邊,還有幾戶人家。
他實在太累、太悲傷、太惆悵了,他太想找一個地兒歇歇腳,緩緩他的疲勞,釋放他的失意,然後在第二天早上再出發。
沒有人知道,這一人一馬從何處來,要向何處去,永遠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慘淡的落日之下,一個孤單的身影在踽踽獨行。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07、每一個追夢者,都必須忍受孤獨
千百年來,馬致遠筆下的這幅夕陽圖景,圖上的這個孤獨淒涼的身影,為什麼一直在打動著我們?
因為悲秋是中國人共同的情懷,因為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大多數人都難免會陷入馬致遠的這種處境,所以對於他的悲涼和失意,對於他的孤獨和無助,還有他對於夢想的頑強和執著,我們都能設身處地體會。
人生漫漫,要想獲得桂冠,就必須承受那不為人知的孤獨,承受天涯獨行的寂寞,就像馬致遠,為了施展才華、有所作為這個不變的理想,馳行古道,上下求索。
這樣,即使我們遭遇了失敗和挫折,我們瘦弱的身影,最終隱沒在了天邊那最後一抹夕陽裡,那一顆奮進的心,卻無怨無悔。
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裡說:“居不幽者志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意思是說真正的智者,都居住在幽僻之處,如此方能遠離喧囂,獲得內心浩瀚的寧靜。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孤獨是所有傑出人物的命運。”縱觀古往今來,大凡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能夠忍受孤獨,在孤獨中錘鍊他們的品格,成就他們的事業。
而浮躁的人生,不可能有所建樹,因為它充滿了強烈的功利主義思想,違背了生命的初衷。
孤獨是淡泊心境的投射,孤獨也是崇高人格的顯現。耐得住孤獨,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也是一種至高的享受。輕輕關上房門窗門,一切紛擾皆在室外,而室內,則是你一個人的朗朗乾坤。
任何時候,不要拒絕孤獨,因為,它體現著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04 字。

轉載請註明: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