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涯海角 , 最愛的還是家鄉。 作者供圖
■李應華
我是廣州人 , 和廣州的記憶大多與這裡的巷子有關。小時候外婆家和奶奶家分別在小橋村和西村 , 聽起來離市中心很遠 , 其實就在西華路和流花路。童年時大部分時間踩著青石板在小巷裡度過 , 上大學後拿起相機拍照時 , 也偏好這種風景。如果說是鄉愁 , 小巷風情也許就是載體吧。現在 , 有些小巷已經不在了 , 但是我對廣州的記憶 , 永遠不會消失。
小巷氣味
小巷裡的童年不好過 , 房子偏潮溼 , 完全沒有傳說中的冬暖夏涼 , 下雨天還漏水 , 騎著小單車路過時也不能快意飛馳 , 總得留心路上的坑窪。比較美好的記憶是奶奶家旁邊有一小片草地 , 小時候和同伴們在那裡抓過螳螂喂小雞。還有鄰居院子一棵三層樓高的雞蛋花樹 , 花開滿樹的時候會有淡淡的香氣 , 花落滿地的時候 , 又可以撿回家給奶奶曬乾煲涼茶。
到了小學 , 當時盤福路上那條叫醫國街的小巷承載了放學後幾乎所有美好回憶——小浣熊泡麵、卜卜星、奇多、棒冰、玻璃瓶的汽水 , 還有隻要有球和書包就可以開場的足球賽。
高三那年要上晚自修 , 晚飯多在應元路上的各式小食店解決。為了換口味 , 我走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那時候覺得 , 只要走出學校 , 空氣都是輕鬆的——大街小巷裡聞著煙火氣覓食 , 遇到同學開一下無聊玩笑。經過半年 , 同學們總結出 " 平靚正 " 的食店名單 , 這就是高三除了 " 啃書 " 之外的幸福記憶。
上了大學 , 小巷依舊成為覓食的好去處。那時宿舍樓下就是學校的小北門 , 穿出去之後就是下渡路城中村的 " 廣闊天地 ", 各式小食店就藏在握手樓下的巷子裡。宿舍裡 5 名同學 , 最喜歡在下課後穿過飯堂直奔小北門 , 那裡潮汕老闆賣的小炒才是我們的最愛 , 重油、重口味 , 下飯一流。這樣的小炒店越開越多 , 大多沒有店名 , 我們乾脆用 " 一飯 "" 二飯 "" 三飯 " 來指代。
小巷影像
大學時期開始喜歡攝影 , 這是受了新聞系的女友影響——她剛買了新相機 , 要去恩寧路練手。我們在那裡逛了大半天 , 一直走到西村。
那時 , 我從小住到大的房子已經開始拆遷 , 我拿了她的相機走進已經被鑿開幾個大洞的屋裡拍照 , 在天台上又看到了鄰居家那棵雞蛋花樹。我以為才拍了一陣 , 結果女友不斷催我 , 原來已經有小半個小時了。拍著拍著 , 我有點想哭 , 就像告別家人那樣傷感 , 只好再多拍點照片 , 以寬解心懷。
人生已經到了 " 三字頭 ", 除了在珠海讀大學的兩年 , 其餘時間都在廣州度過。像眾多的城市一樣 , 廣州變化很大。剛畢業那會 , 我特別喜歡拍攝廢墟、斑駁的牆面、那些大大的 " 拆 " 字 , 配上一些感性的文字 , 發到論壇總能獲得不少稱讚。隨著結交的同好朋友越來越多 , 我發現廣州的新面貌 " 風景更好 "。我漸漸明白了 : 多拍照片見證歷史 , 交給後代留念、評價吧。
上述的那些巷子 , 長大後我曾回訪 , 有的還在 , 有的已經不在了。準備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 , 我才發現 , 我和廣州的記憶 , 沒有因為小巷的在或不在而消褪。我愛這個地方 , 不會因為她變或不變而有所改變 ; 我的廣州情 , 只與我和我愛的人有關。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