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燒香去,西門上街去”
金山衛一帶有
東、南、西、北門地名
對於那裡長大的小囡
是親切的不得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創衛所制
衛、所是抵禦海盜和倭寇
戰時為軍,閒時墾殖的邊防部隊
在湯和、方鳴謙的謀劃下
安慶侯仇成主持建造金山衛城
這座城開有四扇門
俗稱東、南、西、北門
【東門】
明代金山衛建城後,城東門的護城河邊產生了一條街,俗稱東門街。抗戰前,東門商業繁榮,有店鋪70多家,鎮北同裕油坊存油達萬擔,遠銷江南數省。侵華日軍登陸後,商市一落千丈。
據老人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東門有拱形磚砌城門二座,城門高約10米,寬約10米,汽車可通行,二城門轉彎形連線,中間有約50米空檔,後被拆除,護城河上有木頭吊橋,逐漸毀損。
東門羊肉店
東門小學
“東門”郵戳
如今,在衛清西路和衛零路交界,有個郵政儲蓄所,就叫東門郵政儲蓄所,這地方離東門不遠。有意思的是,這個郵政所前建了很多門,或許,設計師在設計時,就聯想到了東門代表的意義吧。
【南門】
一說起金山衛南門
好多小夥伴有點懵圈
但提起中國軍隊和日軍打過仗的地方
好像有了那麼一點方向
古金山衛城遺址圖
南門地址
在金山衛衛城村3020號邊有座古橋,當地人俗稱南磚橋。這是南門一帶的定南橋。據清代《金山縣誌》說,這座橋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至今已600多歲,是古衛城內儲存完整的明代石橋。它單跨六拼,目前這種六拼石板橋在金山極為少見。
始建於明代的定南橋
我們在這座橋上還能見到古人留下的字跡,如橋聯:“鰲背擎來,秀挹金山片石;虯腰束處,波連玉帶半土。”還有“任鼓飛渡東西津樑共濟,扶登雲修南北道路常達。”說的是這座橋的壯美和功能等,讀來朗朗上口。
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倭寇在金山衛登陸,他們攻打金山衛城。守將侯端與郤清分兵出擊,浴血奮戰。後來守衛在青村(今奉賢境內)、南匯(今浦東境內)的兩支援軍趕到,守軍士氣大增。他們把倭寇的十多艘大船全部燒燬。倭寇軍心大亂,被侯端率領的軍隊全部殲滅。
日軍進攻金山衛城照片
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中國戰士群雕(何寶貴攝)
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孫玉紅攝)
1937年11月5日,日軍從今金山沿海三個登陸點向北攻擊,其中靠近金山衛城的敵軍,從南門入城,守軍浴血奮戰,後來寡不敵眾,壯烈殉國。
80年代建的紀念碑亭
1966年,在南門原城牆邊和南門一帶,立有"十月初三慘案"碑、"殺人碉堡碑"、"殺人刑場碑",紀念那段悲壯的歷史。1985年,金山縣人民政府在城南門口建紀念碑亭,鐫刻碑文記述日軍暴行。
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孫玉紅攝)
2005年,金山區委、區政府在南門又建抗戰紀念地遺址,近年,擴建為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
【西門】
老西門花苑、西門居民委員會
都帶有西門之稱
有當地小夥伴的鄉愁記憶
西門,曾是金山的濱海集鎮。早在民國年間,已是衛城區區署駐地。解放前夕有各類店鋪70多家。1957年並西門鄉、大石鄉、新扶鄉、典浦鄉建金衛鄉。
西門新橋
1958成立金衛人民公社,西門就曾作為金衛鄉、金衛人民公社的政府所在地,是金山衛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黃姑塘
南北大河張涇河與浙江來水黃姑塘在西門鎮交匯,張涇河又將老鎮分成東、西兩部。1965年築衛青路,77年,築衛青西路,87年改成瀝青路面。到1992年,西門鎮地區有城河東路、城河西路、西門老街、南河沿路、衛中路等。今天的西門新鎮區已擴充套件,老鎮以南是滬杭公路,鎮東是學府路,金山衛鎮政府就在古城路西側。
西門地區百度地圖1
西門地區百度地圖2
北門
清代金山衛古城北門位置圖(張峰繪)
古金山衛城北面一扇門,就俗稱北門。解放前的30年代,今天學府路已有松金公路,出北門橋,就是通向北部張堰等地的重要道路。
學府路上北門橋
北門緊靠金山衛北護城河,所以以前有北門沙石碼頭、北門橋等這些名字。2009年,金山衛鎮設北門居委會。
北區核心地帶
北門附近還有一個名字叫“北區”。至於為啥稱北區,一種說法是,八十年代後期,石化廠三期建造時,徵用金衛村和衛城村幾個小組,這樣這裡撤編入石化生活區,是安置廠區職工最北部的生活住宅區,俗稱北區。還有一種說法說,處在北門附近俗稱北區。因是俗稱,所以有的把這叫“北區”、有的稱“北門”。
原北倉地區
北門之北,還有一個地方叫北倉。五代後漢乾年間(948-950年),浦東場鹽課司署自張堰鎮移駐北倉鎮(今金山衛北門外)一個叫浦東的鹽場辦公處在北倉辦公。北倉這地名,就因浦東鹽場在此設北鹽倉而得名。北倉因鹽政辦公地的設立發展成集鎮,這個鎮地跨北倉河兩岸,明初置金山衛後,北倉又成通往北部市鎮的水陸要道,曾有關帝廟、海瑞廟等,一度繁華。
今日北門一帶
(注:部分地域今屬山陽鎮、石化街鎮)
歲月斗轉星移,世事變遷沉浮。那些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的故事還活在不同人的記憶之中。往事如歌,見證繁華,祝願這片土地越來越好,致敬我們的東、南、西、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