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上廁所是人們平常不會多加討論,卻又非常重要的事情。

隨著人類文明和衛生觀念的發展,上廁所這件事變得越來越簡單。

但在古代,上廁所卻是一件非常麻煩,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危險的事情。所以古人們是如何上廁所的呢?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古人們上廁所分為好幾個階段,分別為戰國之前,戰國到西漢。在周朝之前,我國人民就擺脫了矇昧階段,有了廁所的概念,開始不再隨地方便。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廁所,是位於西安的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遺址中的廁所,距今差不多有6000年時間。

不過那時候的廁所還相當簡陋,只是一個大坑而已,人就蹲在大坑邊緣,人朝黃土背朝坑。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而這種廁所是相當危險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踩滑,跌入大坑中。甚至我國古代還因為這種事情死過人。

根據《左傳·晉景公》記載,晉景公“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意思是晉景公在吃飯的時候覺得肚子脹,就跑去廁所,結果因掉入茅坑死亡。也不知道晉景公最終是因為“腹脹而死”,還是被淹死的。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這種廁所後來到春秋末期逐漸被取代,但一直到漢朝建立時都還有人用。

可以說一直到先秦時期,古人上廁所都是非常危險的。

之後取代這種大坑的廁所,名叫井溷。其中井指的是深坑,溷指的便是豬圈。井溷,就是豬圈和廁所合二為一的設施。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當時的中國先民還不咋吃豬肉,人們養豬的唯一目的是為了獲取豬的糞便,以做肥料。

所以當時的中國先民便將豬圈和廁所結合起來,設計出了一種兩層建築。

下層是豬圈,多是建在地面上用幾堵牆圍起來,然後在豬圈上再搭一層,在這層“地面”上留一個孔洞,這就是廁所了。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人在入廁時,排洩物會直接掉入豬圈中。

當然,為防被豬“偷襲”,在這些井溷入廁的地方往往會放一根棍子,如果“有豬頭冒出來”,可以將其打下去。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而劉邦進入廁所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之後便逃之夭夭。

很多人在看到鴻門宴這一段的時候,都不解劉邦為啥能這麼簡單就逃掉?但只要我們知道當時的廁所構造,一切就都瞭然了。

這種井溷的豬圈那一層,會在一堵牆上留有小洞,名為竇洞。這個竇洞的作用,是能讓糞夫直接用工具將豬的糞便從豬圈內推出去。

據推測,劉邦極有可能是從竇洞爬出去的。只能說不愧是漢高祖,能屈能伸,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當時的人誰也想不到劉邦能這樣跑掉。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到了西漢時期,廁所又得到了一次進化,這時候出現了旱廁的雛形。

在我國西漢梁孝王的墓中,考古人員們就發現了一種非常類似於旱廁的廁所。

這種廁所不僅有腳踏板,還有扶手,非常的人性化。發展到東漢時期,古人們的廁所甚至開始分起了男女,且為了消除味道還增設了天窗、排氣孔一類的設施,可以說這種廁所基本達到了現代人能夠使用的標準。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因為旱廁的方便安全,再加上古代中國作為一個農耕民族對於肥料的需求,直接讓旱廁在中國上千年曆史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一直到明清時期都是我國人民使用型別最多的廁所。

旱廁中堆積的排洩物,也是中國工業化之前最重要的肥料來源。

當然,搬運這些排洩物的掏糞工,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勞動人員,像掏糞工人時傳祥,就曾被評為勞動模範,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不過在明清時期就比較講究了,人們會認為廁所是腌臢的地方,因此我國明清時期的宮殿--故宮是沒有廁所的。

在沒有廁所的情況下,宮內人員上廁所只能用一個桶解決。至於馬桶這個名字,就來源於西漢時期外形做成老虎的便桶(後為避諱帝王名字,將虎改稱為馬)。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當然,作為宮內人員,像皇后、妃子、皇帝這些人,他們在使用“馬桶”時自然非常講究,往往要用香灰在桶底鋪一層,使用完後再用香灰蓋起來,以防有味道溢散。

奢侈一點的,甚至會丟入香料。

此外一些宮內人員使用的馬桶,在外形上也非常豪華。像慈禧使用的馬桶,就被稱為官房,意味著像一所房子一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8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先秦的最危險,明清的最為講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