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帶寶寶去附近的湖邊玩,正趕上向日葵開發,孩子、大人都玩的很開心。
之前有朋友問我:“寶寶那麼小,經常帶出去玩不累呀。”說實話,真挺累的,揹著一大包紙巾尿不溼等寶寶用品,還要隨時做好抱娃徒步的準備。但是我依然願意帶她出去玩。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林間最後的小孩》,書中提出
書中引用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與自然的斷裂和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鬱症等上升之間的關係:
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綠色自然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出現焦慮、抑鬱等各種心理問題的風險能降低55%。
而另一項美國研究證實,缺少綠色空間等城市環境因素,會增加肥胖症、癌症、心理疾病等各種疾病的風險。
2015年《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戶外活動的時間是近視發生的唯一強相關因素,眼睛接觸陽光的時間越短,近視的風險越高。
然而現在很多孩子的週末活動,被補習班和興趣班添滿,唯一的娛樂方式是去逛商場。上次帶寶寶去奧飛歡樂谷玩沙池,看到外面好多孩子帶著眼鏡玩著刺激的電子遊戲。
現在的家長們也不會刻意帶著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即便是節假日帶孩子外出旅遊,大都是選擇迪士尼這樣的大型遊樂場所,而非有山有水樹木蔥蔥的大自然。
豈不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帶她去大自然暢遊。
剛剛看到梅婷在《女人30+》裡的採訪影片,她帶著一雙兒女遠赴雲南旅遊,動手染布、騎腳踏車兜風、觀察植物等,透過在自然中探索學習,女兒快快動手能力非常強,而且特別自信。
經常聽很多家長跟我說:“我不是愛旅遊的人,真不知道怎麼帶孩子親近大自然?”以下幾個方法,供家長參考:
因為植物花期長,行為和成長極其遲緩,部分生長於特殊成長環境的植物,拍攝起來不容易。今天推薦給大家幾部我覺得還不錯的植物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是被地理和生物老師推薦最多的。開篇先講解了植物地域總體分佈,而後向人文情懷延伸。
跟隨《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腳步,
逆流時間而上到達35億年前的中國區域,看植物從海洋細胞開始爬上陸地,從匍匐在地到站立起來,進化出種子,綻放開花朵,打造一個鬱鬱蔥蔥的植物天堂;
去到森林之中,看一棵茶苗經歷百年長成參天茶樹,看一棵竹子在地下攻城略地長出一片竹林,看林中野果被人摘下成為盤中之餐,看秘境野草被塗在傷口之上被人珍惜;
去到廣闊平原間,看一株大豆被人發掘出她的種子,看一種雜草演化擴張到處處稻田,看遍地花朵被人捧起裝點成家;
去到城市之中,看一片葉子被蠶咀嚼織出華麗篇章,看園林之中植物帶人重返自然;
去到高山之巔,荒漠深處,沉入水底……
看到人類一直被植物環繞,植物的身影無所不在。
中國以三萬多種植物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選取其中21科28種植物,匯聚200多位主創三年制作,走遍國內27省和世界7個國家,描繪出了中國植物的模樣。
以神奇的中華本草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國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醫藥文化。
紀錄片以輕鬆趣味的基調呈現富有傳奇色彩的中華本草,講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本草故事,尋訪與中藥有著深厚情感和羈絆的人物,展現他們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探究根植於中華文化中的生存智慧。
這部紀錄片帶領著我們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在那裡開闢了一塊菜地,花了一年時間種滿四季蔬菜,體驗播種、灌溉、收穫、烹飪的全過程。
透過種植瞭解英格蘭的相關歷史,透過種植去感受季節變遷。
最後,再推薦一本種植書給讀者朋友:《給孩子的種植大書》,非常實用的一套種植書。
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在評價《給孩子的種植大書》時提到:
倡導並踐行自然教育、環境教育二十多年來,我們深深地發現,這些全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種植”就是這樣一件有趣、有意義、不乏挑戰更不乏樂趣的小事。
種植是建立明確的“四季感”的過程,春花夏葉、秋收冬藏,都是四季的饋贈;種植是與土地親近的過程,親近土地,可以有效地治癒“自然缺失症”;種植是植物課,也能認識那些與植物共生共存的大小動物們;種植還是認識物質迴圈、能量流動的好機會,是培養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