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郗運紅
9月26日,“詩墨靈犀——楊鍵、趙雪松書畫展於濱州市時傑美術館開幕,作為詩書畫界的兩位大家,楊鍵、趙雪松的作品在齊魯大地黃河之洲聯袂出場,吸引了百餘名詩歌、書畫愛好者參加。
開幕式上,楊健先生說:“苦澀的滋味在雪松的書法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再一點,雪松是一個詩人,書法背後的支撐點是很了不起的詩性,今天與雪松兄一起舉辦這個展覽我非常榮幸。”
濱州市濱城區原人大主任魏景芳宣佈“詩墨靈犀——楊健、趙雪松書畫展”開幕,與會嘉賓一起剪綵,參觀展出佳作。
著名詩人、藝術評論家王長征說:“楊鍵的繪畫,具有推倒重來的魄力,他用詩性的筆觸,恢復道統,重建文脈,重新度量中國畫的價值。在浴火中重生,讓令人目盲的五彩,回到黑白的天真的世界裡,回到過去曾經的故鄉;而趙雪松的書法,隱藏著漢字與生命最初的契約,與山川草木的筋骨相連與呼吸與共。人與筆墨的來龍去脈條分縷析,有時苦去甘來,展露笑靨;有時孤獨一擲,嘎嘎獨造;有時奮筆疾書,一士諤諤;有時蓬頭垢面,落拓不羈;有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一根線條裡藏著生老病死,一筆一劃都是命運的判詞,從一個人的筆下流出了眾多的人生。”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15日。
楊鍵,1967年生於安徽馬鞍山。曾先後獲得首屆劉麗安詩歌獎、柔剛詩歌獎、宇龍詩歌獎、全國十大新銳詩人獎、第六屆華語傳媒詩人獎、駱一禾詩歌獎、袁可嘉詩歌獎,多次舉辦過水墨個展及群展。是詩集《暮晚》、《古橋頭》、《慚愧》、《哭廟》的作者。
陳丹青評畫家楊鍵:“你不可取代的狀態,就是畫鞋,那是畫外的資源。現在職業畫家都在畫裡兜圈子,可你在畫外。黃公望多厲害,《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最好?物我兩忘。離開了富春山,他畫別的就不如,為什麼?我這會兒想到一個符號:你畫青菜。你是素食主義者,青菜有意思,但是你不會畫得像青菜——就像你畫鞋,哪像鞋啊,就跟倆蠶豆一樣——但別忘了,你的動機是青菜。你天性太好,活在這個社會,一塵不染。”
趙雪松,曾用筆名雪松。一九六三年生。詩人,兼及散文隨筆和書畫。山東陽信人。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已出版詩集,散文隨筆集,書法集十餘種。書法作品入展《第七、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二、三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一、二、三、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篆刻作品展》等,應邀參展《第一、二屆全國中青年名家百人藝術書法展》《淵源與流變——晉唐楷書研究展》等。書法作品曾獲《第五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最佳自撰聯獎,《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一等獎,山東省書法創作貢獻獎,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書法獎等獎項。詩歌散文作品曾獲齊魯文學獎,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齊魯散文獎,《詩歌月刊》全國探索詩獎,魯竹詩歌獎等。現居山東濱州。
書畫家、藝術評論家王子庸評論雪松:自從魏晉“人的自覺”引發“藝術自覺”,寫字就變成了書法。書法寫的不是“字”,寫的是“人”,寫的是“心”——情動形言,寫文人士夫之心。中國藝術“詩書本一律”是一個天然現象。遺憾的是,當代,這幾乎成為絕響。書與文的隔絕,書與人的背離,直接導致了當代書法的淺表化。一個虛假繁榮的時代。在這樣的語境下,雪松是一個異類:他的詩與書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他是全國最有影響的60後詩人之一,也是全國最有影響的60後書家之一。他迴歸了藝術傳統之大道。雪松書法,融碑於帖,寓巧於拙,文氣氤氳,清雅靈透。近來鍾情徐生翁,筆下愈顯骨力,愈見蒼厚。上天鍾愛雪松,讓其詩書相互滋養。——羨煞我輩。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