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條“路”城口紅軍村蝶變旅遊村

重慶日報網

打造三條“路”城口紅軍村蝶變旅遊村

城口縣高燕鎮紅軍村修建中的觀光步道。(受訪者供圖)

城口縣高燕鎮紅軍村,因川陝紅軍在這裡戰鬥而得名。進紅軍村的道路因狹窄、坡陡、彎急,很少有人開車前往,村民的日子也過得異常艱辛。但今年“五一”,紅軍村迎來了第一批自駕遊客,當地村民開始吃上了“旅遊飯”。

“路寬了,遊客也敢開車上山了。”4月30日,紅軍村的老黨員何少華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今年,在兩江新區管委會、兩江產業集團幫扶下,紅軍村發展思路變清晰了、出行道路暢通了、脫貧產業也做起來了。何少華說:“挖掘紅軍精神照亮了我們脫貧路。”

重走紅軍路找發展思路

紅軍村海拔高度在700米至2100米之間,距離城口縣城只有12公里,但因為道路陡窄、土地貧瘠、嚴重缺水,以致基礎設施滯後、產業發展空白、村民房屋破舊,到2019年初,紅軍村還是城口縣僅剩的十個未脫貧村之一。

“第一次聽說紅軍村,我心中充滿了敬重和嚮往。”去年3月,來自兩江產業集團的王旭東到紅軍村任第一書記。初到紅軍村,除了貧困,王旭東既沒看到紅軍戰鬥遺址,也很少聽到紅軍的故事。“難道紅軍村僅僅是個名字?”

王旭東查閱資料瞭解到,紅軍村地勢險要,易守難攻,1934年2月,紅軍進入城口縣雙河、廟壩,最後攻佔縣城。王旭東決定,尋訪紅軍遺蹟,挖掘紅軍精神。

鑽叢林、斬荊棘,王旭東與村支兩委成員沿著廖家坡(土地名)翻山越嶺,一路走來,他們發現了密林裡的紅軍醫院、戰壕、哨卡等遺址,一個個紅軍戰鬥的故事又被挖掘了出來。

加寬盤山路建成風景路

篦子壩至長田環線公路是村外到紅軍村的必經之路。但一年前,這6公里盤山路只有3.5米寬,彎多、坡陡,行車險、錯車難。王旭東認為,發展鄉村旅遊,首先得讓道路暢通。

去年6月,兩江產業集團投入150萬元,將環線公路拓寬至6米,並在沿線建起了兩個觀景平臺,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沿路實施了景觀綠化工程。

“將險象環生的盤山路建成了風景路。”公路兩旁,白天綠樹成蔭,晚上路燈成排。行至觀景平臺,成片的紅楓在藍天、白雲、青山映襯下,分外耀眼。紅軍村黨支部書記謝正學稱,“從盤山路加寬破題,紅軍村開始蝶變。”

去年,兩江新區管委會、兩江產業集團籌資約1300萬元,為紅軍村落實引水工程,實施電網改造、推進道路拓寬、打造景觀林,新建村級公路3.5公里、生產步道5公里,對木旺坪水庫進行加固維修,新建山坪塘1個,飲水池12口,鋪設入戶自來水管道8千米,4G訊號進了村,新的便民服務中心、村衛生室也建了起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變。

村民龔佑美,丈夫癱瘓、大兒子腦癱,二兒子、小女兒只有10來歲。過去,他們一家住在海拔1600米的何家坪,看病、上學都不方便。

“早都想搬離何家坪了。”龔佑美說,之前村裡很多地方道路不暢、飲水困難,無處可搬。去年10月,紅軍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後,政府為龔佑美一家落實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了海拔1000米的何家灣。

截至目前,紅軍村已實施危房改造24戶,易地扶貧搬遷分散安置8戶,集中安置7戶34人。隨著實施“戶貌六改工程”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到戶專案,紅軍村村容戶貌進一步改觀。

探索融合路拓寬產業路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王旭東與村支兩委深入分析紅軍村的資源優勢,一是距離縣城近,城市居民進村快捷;二是有紅軍戰鬥遺址,可以融入城口縣紅色旅遊;三是有150畝的稻田,適合發展種植業;四是近500畝的高山草場可發展養殖業;五是海拔1000米的何家灣一線可以打造民宿,發展避暑經濟;五是可以依託幫扶單位兩江新區管委會、兩江產業集團資源優勢,針對性佈局扶貧產業。“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城市‘後花園’。”

現在,一條15公里長紅色之旅觀光步道將紅軍醫院、戰壕、哨卡、藏身洞等紅軍戰鬥遺址串聯了起來,以紅楓林、紅軍廣場、紅軍雕塑、紅色文化民宿的紅色旅遊路線逐漸形成;與此同時,全村建起了120畝花卉苗木產業基地、100畝大黃種植基地、150畝高山生態水稻種植基地、50畝蓮藕基地,以及高山露地蔬菜種植基地;利用高山草場餵養山羊、山地雞等,帶動全村52戶建卡貧困戶,實現了扶貧產業貧困人群全覆蓋。

二組村民龐先瓊,丈夫癱瘓在床,二兒子離婚後留下兩個10多歲的孫子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艱辛。龐先瓊說,過去種“三大坨(紅薯、玉米、土豆)”除了填肚子,變不了幾個錢,有力氣卻不能外出務工掙錢。現在,龐先瓊每天到觀光步道做工能掙150元工錢。去年,她的務工收入達到2萬餘元。

今年25歲的夏紀清學的是導遊專業,此前她一直在湖北恩施上班。如今,家鄉變美變好了,她回到村裡擬創辦旅遊服務公司;在河北發展的夏遠興也回村擬投資20多萬元建民宿,參與鄉村旅遊建設。

“發展產業帶動了就業、激發了創業。”高燕鎮黨委副書記李長建稱,依託新發展的產業,紅軍村建起了特色農產品加工車間和電商公司,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促進消費扶貧,壯大集體經濟;兩江產業集團幫助設立100萬元產業扶貧基金、10萬元教育資金,幫助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發展產業,解決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特色產業發展,解決了近50人就近務工,帶動了7名村民回村創業。”

去年,紅軍村實現整村脫貧,“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全面完成,全村脫貧12戶51人,貧困發生率由7.46%下降至1.69%。

本報記者 彭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32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三條“路”城口紅軍村蝶變旅遊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