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縣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之管見

秦首武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431期

廣德縣古村落是皖南古村落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作者經過近兩個月的調研,形成理論成果,在本文中指出了廣德縣古村落文化建設面臨四個方面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

廣德縣 古村落 旅遊文化 建設

談起古村落,有人會認為廣德縣同徽州地區相比數量不多,歷史文化資源少,沒有必要研究。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據統計,廣德縣現有中國傳統村落一處,安徽省傳統村落4處,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1處,還有散落在廣德縣境內的古民居共計85處。這些在歷史滄桑鉅變中儲存下來的古村落是皖南古村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德過去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這些古村落建築構思精巧,建築工藝高超,集廣德山川風景之靈氣,融當地風俗文化之精華,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廣德地方特色,也體現了當地先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因此,加強對廣德古村落的研究甚有必要。

近年來,廣德縣在開發古村落、挖掘古村落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依然面臨較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廣德縣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之管見

一、廣德縣古村落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規劃不周

廣德有關部門雖已把旅遊業作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來認識和定位,旅遊規劃也早已出臺,但旅遊文化建設規劃至今尚未制定,有關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的規劃更是沒有提及。一方面,相關部門尚未從認識上注入全域旅遊的理念,沒有精心謀劃古村落旅遊專案建設,把這些廣德古村落旅遊景點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進而對接蘇浙滬,提升古村落旅遊文化的整體吸引力。另一方面,近年來對古村落進行重點保護和開發時,由於缺乏科學合理規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傳統文化遺址和古村落風貌,使之失去了原真性和應有的歷史價值。例如,許多原有的山石古道改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帶有皖南特色的民居大多改造成了西式小洋樓,等等。

保護不力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一個地方古村落就不存在了,何以談得上古村落文化建設?近年來,廣德古民居消失現象較為嚴重。古民居是形成古村落的重要載體,但一些價值較高的古民居大多屬於家庭私有財產,這些古民居的戶主或因貧困無力修繕,只能任其風吹雨打自然倒塌,或因拆舊建新、危房改造而大量損毀;同時,由於鄉鎮人民政府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未能完全落實,文物保護執法難,全縣文物點多面廣,而古民居又大多分佈在偏遠山區,縣文物所人少事多,一時也難以顧及;再者,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文物保護經費有限。這種因古民居的大量消失導致古村落整體消失的現象令人十分心痛。

宣傳不到位

古村落文化不僅需要深挖、保護,更需要透過宣傳的手段來擴大影響力,然而廣德古村落文化建設的現實狀況卻是:雖然有人在文章中多有提及,但也大多隻是寫寫而已,其作品或靜靜躺在書櫃裡,或是作者周圍的極少數人閱後在敘說著昨天的故事。有關部門沒有想方設法讓更多的人閱讀到,當地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對文章內容及古村落文化建設也沒有及時加以宣傳、報道,因而即使是當地居民依然對其古村落歷史文化知之甚少,遑論其對外品牌效應和影響力了。

文化底蘊挖掘不夠

文化是旅遊的內涵,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文化為底蘊和重要支撐,旅遊必須和文化建設深度融合。但至今為止,有關部門尚未對廣德縣境內的古村落進行歸類,對其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也沒有進行較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沒有深入挖掘古民居背後的故事,找出主線,形成主題,提煉出獨有的古文化要素、古文化精神,讓人們進一步傳承和發揚。

廣德縣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之管見

二、廣德縣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科學編制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規劃

科學規劃是做好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規劃要全面、科學、合理,保留老村莊,另建新居點。同時,要把古村落的保護和旅遊文化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中通盤考慮。例如,規劃時可同四合鄉“原味小鎮”和東亭鄉“騎趣小鎮”相結合來統籌規劃。要明確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工作機制和保護措施,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各項建設活動,充分尊重歷史文化沿革,加強環境整治,拆除各類簡易違章搭建,杜絕一切亂拆濫建活動,逐步恢復其歷史風貌和人文景觀,真正將其打造成為鄉村旅遊的示範基地,並積極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傳統村落。同時要完善古村落保護和旅遊開發的各項制度,促進旅遊開發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加大保護力度

古村落是鄉土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古文化的根。要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傳統文化資源的認知和了解;加強對村民歷史文化意識的教育與培養,提高他們對於傳統村落的保護意識和經濟開發意識,引導歷史文化保護工作走向全面自覺。一方面要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突出整體營銷,深耕客源市場;另一方面要守好一方水土,處理好旅遊發展過程中古村落改造與歷史文化的關係,使村史文脈得以有效延續。

積極推進文化生態旅遊

廣德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山林泉石分佈廣、數量多、規模大、景色奇,盧湖、桃花山、太山等奇美的自然資源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相映成趣。開發古村落旅遊文化要同發掘和保護當地生態資源同時推進,並結為一體,為遊客創造一個空氣清新、古香古色的休閒度假空間,讓遊客在旅遊中一方面體會到古村落厚重的歷史文化,另一方面讓他們以山水潤澤心靈,從中得到慰藉與放鬆。

把握廣德古村落的文化特點,挖掘獨特的區域文化特色

1、挖掘古村落文化,要在“古”字上做文章,在“神”字上作提煉。例如,明清時期號稱“萬丁之村”的耿村,因南宋建炎三年陝西某郡節度使耿南仲護駕高宗南渡有功,後受賜卜居於此而得名。耿村依山傍河,村莊道路從前向後呈“井”字形佈列,現存的明代老宅氣勢恢宏,莊嚴凝重;耿氏族人尊老愛幼、濟貧救困,傳承著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諸如此類的古村落,在修繕保護的同時,都應該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古文化底蘊,提煉出在古村落生活的人們獨特的精神與品德,並透過各種途徑向人們昭示,讓旅遊者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廣德縣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之管見

2、深入挖掘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積極發揮各鄉鎮老年協會的作用,並組織專業人員認真研讀《廣德州志》以及與廣德歷史相關的歷史記錄,從歷史淵源、各個朝代的發展及形式風格等幾個方面分析歸納、判斷提取,從中找尋出在清朝移民前廣德先人留給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片段,以求復活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同時,對傳統村落的建築藝術、先賢名士的生平傳記、詩詞歌賦、傳統習俗和傳統技藝等加以收集、整理和研究。要對廣德清朝移民前的祠山文化以及清朝移民後所帶來的地花鼓、皖南花鼓戲、火獅燈和民間旱船說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進一步挖掘,並積極配合古村落的開發改造,建立傳承基地,打造民間藝術之鄉,使傳統村落成為鄉村文化旅遊的豐實載體,成為展示地方形象的特色名片。

3、加強對譜牒文化的研究。廣德古村落姓氏文化源遠流長,例如,四合鄉境內“耿、焦、劉、裘”四大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均有著上千年的歷史,這四個古村落至今仍分別生活著許多耿氏、焦氏、劉氏及裘氏族人。四合鄉劉村在元明清時代一直富庶繁盛,村莊內巷陌交錯,屋宇建造也極盡豪華;據《劉氏古譜》記載:此處劉氏祖籍為河南開封,南宋末年金兵攻陷開封城時,隨亂民流落此地。其先祖原為西漢劉氏皇帝的一支,而且記載極為詳盡。考察古村落譜牒文化,對了解當地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遷,對擴大當地歷史文化的影響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4、加大對移民文化的開發力度。廣德是個移民大縣,現在的許多居民都是清朝太平天國戰亂後河南湖北等省份移民的後裔,歷史文化斷代現象十分嚴重。可以有選擇地在古村落中建造“下江南”移民文化村,成立廣德縣“下江南”移民文化研究會,定期展開學術研討,並聯合湖北、河南等祖籍地與蘇浙皖移民地之間開展“尋根問祖”活動,將“下江南”打造成“闖關東”“走西口”之後又一股移民文化研究熱潮,增添廣德地方歷史文化元素的注入性。

製作:童達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39 字。

轉載請註明: 廣德縣古村落旅遊文化建設之管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