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祁連山懸崖峭壁上的寺院,這裡的僧人和尼姑竟同吃同住同修行
這世間遼闊而又渺小,蒼茫之間似乎已走過多年。
不停歇的腳步想要踏遍這山河,哪管腳下的路蜿蜒還是曲折。
走進西北,深入祁連山中,探尋一方鮮少人踏足的寺院,去觸碰石壁上的殿房,就像是觸及到了時光流轉的縫隙,一瞬間讓人恍惚。
在甘肅永昌縣南壩鄉大約10公里處的祁連山中,藏匿著一座寺院,一座名為雲莊寺的寺院。寺院建於山上,隱隱的懸在山崖上。而在寺院東南五華里處有石佛崖,相傳是東晉高僧劉摩訶駐錫處。就這樣,我們將車子停在了山腳下,沿著別人踩過的路一步一步向山崖處的雲莊寺攀去……
秋日凌烈的風,打在臉上有些生硬,這西北山間的秋色開始斑斕,那些不算濃郁的秋色似乎也是在給這山間的寺院新增一些裝扮,好讓它看起來沒那麼的荒涼。這樣偏遠的山間、寺院,該是隻有最最虔誠的信徒才會驅車而來吧,而我作為一個旅人,竟一時不知該拿出怎樣的姿態來對待這一處肅靜的寺院。
撥開時光的沙漏,我們從傳說的恍惚中醒來。
清五涼志和永昌縣誌記:“晉僧劉摩訶棲雲莊寺,石窟中。”“劉摩訶, 俗姓劉,棲雲莊山。山腰有石洞疑其掛錫處也,北涼時西遊至酒泉歿,而荼毗骨化為珠,血化為丹。”……
而這些記載分明說著,一位名僧劉摩訶在雲莊石窟中居住修禪。而後記載中也說到:他在河西22年間,繼樂僔、法良開鑿了莫高窟,也修建了雲莊石窟寺……按照過往的記載,或許我們能追尋到這寺院的初建時間,可是又能怎樣呢?
時光已逝、僧人已渡,幾度興衰、幾度修葺,於我們也只是初相識。
秋日的雲莊寺在這巍峨的山間,與世孤立的生長著,似乎它與這庸庸碌碌的世間毫無瓜葛,似乎也只有這裡屹立著一座廟宇、幾間廟舍。站在山間,望著這廟宇,寺院依山勢高下錯落而建,主峰之下、石壁之陽,是三層的主殿;主殿西側是聖母殿,建在自然形成的崖洞——最大的石窟之上;聖母殿正南面,是三官樓峙立;由此東轉為奎星閣;閣右上為地藏洞、大土巖。
當我順著那陡窄的石階一步步向上,忽然內心滿是慌張,連自己都不知該如何解釋。這裡的確是山勢陡峭,攀到上層才能真真切切的看見那仙靈窟宅,飛簷斗拱。而再此居高而望,似乎這山間的一切都納入眼底。林盡頭的奇峰,登高遠眺,山北的村落、田園、水渠、道路一望無際。
在明清之際,這雲莊寺也是香火鼎盛,遊人如織,故文人仕宦多有盛讚,遺墨甚多。到了現在,平日裡,卻是鮮少有人在到此祈福。
曾劉摩訶掛錫於雲莊石窟中多年,一半修行、一半生活。劉摩訶被視為神僧,神僧傳就有他雲遊四方,想不到他還會在這雲莊石窟中掛錫。
只是,何為掛錫?
昔雲水僧行腳時必攜帶錫杖,若入叢林,得允許安居時,則掛錫杖於壁上之鉤,以表示止住寺內。掛錫一語,現特指禪僧至修行道場之住宿。祖庭事苑卷八載,西域比丘,行必持錫,有二十五威儀,凡至室中,不得著地,必掛於壁牙上。又任一寺之住持,亦稱掛錫。
這雲莊上的雲莊石窟,至今仍存有大小洞窟21個,它們分佈於雲莊山主峰之下一個長約180米,高約60米的整體石壁的陽面。沿著雲莊寺東南2.5公里的石佛崖上,也有大小石窟9處。
這山間,這廟宇。我們本不是信徒,卻仍是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而來,寺中的僧人與尼姑,它們是安寧的模樣。於佛、於修行,總是不敢靠近,或許是一種敬畏吧。他們日復一日的在此修行度日,也該早就不理那塵世的繁雜了吧。
一支禪香燃盡,那紛飛的不只是禪煙,更是我領會不透的大徹大悟吧。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