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依舊清波盪漾,長長的城牆倒映在瀲灩的水面上,蒼茫的天空下,一行大雁排成隊從城牆上飛過……一時之間,歲月靜默。古城商丘,猶如500年前一般,安靜,祥和,博大。或許,歷史的變遷絲毫未能掩蓋它獨有的風韻。
商丘位於河南省東部,是中原地區東部門戶和中心城市,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全國儲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商丘總面積達1.07萬平方千米,截至2008年年底,人口數量達828.36萬。
商丘屬暖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植物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等農產品,被稱為“豫東糧倉”。商丘還是我國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是我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
商丘古城,準確地說,應該稱其歸德古城,這座自明清時流傳下來的歷史建築,已經擁有500餘年歷史,直至今日依舊巍然聳立在豫東大地上,城郭、內城、護城河,如500年前一樣,靜靜地圍繞著昔日的古城。一株株垂柳沿河而立,輕風拂過,柳枝搖曳,為厚重的古城增添了一絲靈動。城牆巍峨,城河蜿蜒,卻不知在這座城的下面,還疊摞著5000年以前的4座古城池。
格局與建築,古城裡的古色古香
歲月荏苒,5000年的歷史變遷帶走的不只是記憶,曾經輝煌的古宋國城池、梁園遺址都已深埋厚土之下。如今的商丘古城,雖然已不再是名震天下的國際性大都市,但是曾經的輝煌和深厚的底蘊卻從未改變,最為幸運的是,明清時的城牆一如500年前那樣巍然聳立。
整座商丘古城,城牆、城郭、城湖三位一體,在地圖上看起來外圓內方,好似一枚巨大的古錢幣,暗喻這裡曾是商業文化的發祥地,而城牆外方內圓的設計也喻示著天圓地方、陰陽和合之意。
靜靜的護城河,如昔日一般圍繞著城牆蜿蜒遊走。在城外繞城而行,斑駁的城牆上偶見大小不一的方磚,很顯然來自不同的年代,而正是這些城牆維護者的努力,才使我們時至今日還能看到這座年代久遠的古城牆。古城有4座城門,東賓陽門、西垤澤門、南拱陽門、北拱辰門,四門八開,是商丘古城獨特的風景。
走進城內,街道、建築,也保留著固有的古風古韻。商丘古城內的佈局,無不凸顯出易經風水文化的精髓,由東門而入的大隅首和由西門而入的的小隅首相錯一條街道,這種佈局也是出於防止金木相剋的五行之說,這在中國四大古城佈局中是絕無僅有的。
商丘古城內共有93條街道,據說是根據易經風水學設計而成。易經中,“九”是最大的數字,“三”則源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古城街道並不寬闊,卻嚴謹有致,獨有韻味。
城內明清時代的舊庭院壯悔堂、侯府、八關齋、穆氏四合院等建築一座座安詳地矗立著。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清初才子侯方域與李香君曾經相守的壯悔堂。這裡封存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雖然時過境遷,但是昔日的香君樓、壯悔堂以及侯府,卻依然如往日般靜靜地聳立在商丘城內,如同歷史留下的一聲重重嘆息,為商丘增添了一份情愛的滋味。
出古城南門,便可見“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這裡曾是范仲淹、侯方域等人的求學之處。而在隔街相望的另一側,則是著名的張巡祠,正是他與部屬的浴血奮戰,才使得唐朝的歷史多延續了100多年。
其功德正如韓愈所說:“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歟?”在商丘城內,至今還流傳著這位聲名赫赫的盛唐名將的故事,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到此憑弔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