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七夕會旅遊 | 廣勝寺,我看到了,你的千年容顏

由 公羊淑軍 釋出於 休閒

在臨汾的洪洞,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廣勝寺了。

廣勝寺以“三絕一奇”聞名天下。一絕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塔的飛虹琉璃塔;二絕是供奉於彌勒殿內的稀世孤本《趙城金藏》;第三絕是水神廟裡堪為華夏瑰寶的元代戲曲壁畫。而一奇則是大雄寶殿前那陰陽相對、左右旋扭的千年古柏。

吸引我的,還有一個原因——這是林徽因曾經踏足過的一座古寺。從晉北到晉南,林徽音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紛亂的年代,三次走到山西,歷經千難萬苦,丈量著這片承載了千年厚重歷史的黃土大地,測繪著這塊土地所綻放出來的無數建築之花。

林徽音與梁思成共同撰寫的《晉汾古建築預查記略》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我們夜宿廊下,仰首靜觀簷底黑影,看涼月出沒雲底,星斗時現時隱,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夢,滋味深長。”於是,我便被這詩情畫意的文字引領著,乘車到達了霍山南脈之巔的廣勝上寺。

這段路,當年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帶著助手,走在雨裡,踩著泥濘,徒步了三天,才看到了夕陽映照下的這座古寺。

這裡山清水秀,古老的建築掩映在古樹婆娑之間。

這裡曲折深邃,廟觀的院落裡周柏唐槐茂盛依然。

高聳入雲的琉璃塔,有著青磚的塔身。13層的八角塔簷,和浮雕一樣,都是黃、綠、藍三彩的琉璃砌成,在夕陽的餘輝裡似飛虹降臨人間。雲煙縈繞的樓閣,威武雄壯的力士,慈眉善目的菩薩,活靈活現的盤龍鳥獸,在每個簷下都是那樣的精雕細琢,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霜雪雨,經受了八級大地震的地動山搖,色彩仍然如初,絲毫不見滄桑破敗。128個風鈴被秋風指彈著,依然仙樂一般,聲韻陣陣。

蟬鳴聲聲,霍水潺潺,伴著我們向著下寺走去。看見山門外的霍泉水閃著粼粼的波光,最古、規模最大的元代建築廣勝下寺和水神廟(龍王廟)就呈現在眼前了。

水神廟是用來祭祀霍泉神的,這座風俗性祭祀的廟宇,位於下寺西側,與寺院僅有一牆之隔。

水神廟的明應王殿裡,四壁滿布著壁畫。壁畫的內容有別於其他寺廟以佛道為主題,卻都在講市井的故事,還特別的生活化,下棋、打球、賣魚,寓意“祈求雨”。南面牆壁的東側,畫的是一幅《散樂圖》,表現的是一個散樂班正在登臺或謝幕的戲劇演出場景。那散樂是元代非常流行的元雜劇,演繹的都是民間流傳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卻在彼時已登上了古平陽的大雅之堂。生、旦、淨、末、醜各種角色,化妝、服裝、道具、樂器、幕布、佈景、舞臺等一應俱全,活靈活現。

站在壁畫前,我感覺畫匠們存留線上條上的,是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等元曲大家們的氣韻,正穿越時空,迴響在紅磚綠窗裡,餘音繞樑不絕。

下寺的山門和大雄寶殿的四面牆上同樣都是精美的壁畫,但其中最精美的四幅,卻在20世紀20年代被盜販到了國外,給後世的國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事實上,流落海外的這些國之瑰寶又何止是晉南,何止廣勝寺的壁畫。

曾經看到過林徽因在山西考察古建築時的相片——她身著旗袍,登在竹梯上,測量著古塔的尺寸;她坐在寺廟的門洞裡,專心致志地繪圖……

她那纖細的身姿,那絕世的側顏,伴隨著她的奇思妙想,附著在她迷戀的靈動的飛簷上,鑲嵌在精緻的雕刻和鏤空的門窗裡。(汪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