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好”城市 博山“窯火”破題

打造“五好”城市 博山“窯火”破題
夜晚的顏神古鎮更加迷人。

打造“五好”城市 博山“窯火”破題
顏神古鎮,演奏者正進行小提琴表演。

2021年8月15日,淄博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提出,圍繞建設多彩活力的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聚力打造“好學、好看、好吃、好玩、好創業”的“五好”城市。

博山區緊跟淄博市委、市政府戰略步伐,從工旅融合起步,從“五好”文旅破題,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的承載力、吸引力、輻射力,國際化文旅之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前進、趕超式發展。

文旅夜話話未來

10月23日,2021博山陶瓷雙年展在顏神古鎮盛大開幕,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在紅葉柿巖旅遊區開放,工業文化和自然風光相結合的盛宴成為博山區金秋十月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絡繹不絕的遊客讓博山區各賓館一房難求。

23日當晚,一場文旅夜話也在顏神古鎮溪園酒店精彩上演,思想碰撞的火花點亮了博山深邃的夜空。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前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鄭炘、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副院長張先清、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總經理郭穎謙等15名業內大咖,以“工旅融合發展·打造五好城市”為主題,圍繞工業舊址利用和文旅專案高階策劃、高品質建設、高效運營,進行研討交流,以進一步推動博山區工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我去過淄博的很多地方,沒有哪個地方比博山更適合做全域旅遊的。在這裡,吹過的風都是文化,踩過的地盡是歷史。”淄博市政協主席畢榮青每每介紹起博山區,總禁不住說出這樣的開場白。

在這場文旅夜話上,圍繞“五好”城市打造、“七大龍頭帶動七大產業”,博山區做大文旅市場、做強文旅產業、做足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未來,正在博山區繪就。

博山是百年工業基地,工業起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傳統產業如煤炭、陶瓷、琉璃在明清時期已達到鼎盛,成為工業重鎮。近年來,博山區充分利用工業遺存,把工旅融合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建立了人立、金祥等10餘個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打造了顏神古鎮、岜山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等工業旅遊專案,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工業遺存騰籠換鳥的博山樣板。

未來,博山區將以顏神古鎮為排頭兵做大做強工業旅遊,打造“好看”博山。進一步整合顏神古鎮及周邊工業遺存、陶琉大師村,打造全國高校藝術設計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全國文化出口基地。依託始建於明代的瓏山煤礦和具有百年曆史的魯耐窯業,規劃打造淄博市近現代工業發展帶和淄博工業展覽館。培育人立、金祥、西冶工坊等陶琉生產企業,建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

“從魯耐窯業舊址到瓏山煤礦遺址,中間有一條區間總長900米的鐵路專用線,鐵路執行系統尚存,周邊還有汙水廠舊址、博山耐火材料廠舊址、建設規劃中的體育公園,一條鐵路專用線串起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史’,這既是煤礦小鎮的延續,也是穿越時空的隧道。”

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亞明說,看到這些寶貴的工業遺存資源,他腦海中又有了新的“修舊如舊”想法。

依託資源謀篇佈局

“吃了博山飯,圍著天下轉”,博山區以“老顏神”為借鑑做大做強餐飲旅遊,打造“好吃”博山。

博山是“中國魯菜發源地”“中國魯菜烹飪之鄉”。2020年建成的老顏神美食街,還原了古城風貌,以博山菜、焦莊燒餅、博山糗糕等30餘種傳統美食為特色,打造了美食—條街。建立的魯菜博物館,古色古香的建築和盡顯人間煙火氣的博山特色小吃,讓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博山區將充分利用魯菜發源地品牌優勢,藉助“吃了博山飯,圍著天下轉”的美譽和翰林養生館、聚樂村、清梅居、岜山旋轉餐廳等優質餐企,高質量舉辦第二十屆美食美器節,指導“博山四四席”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隆重推出“四菜一湯”博山預製菜,讓博山菜走出博山、走向全國、走進每個家庭。

“顧客透過線上下單‘四菜一湯’博山預製菜,配好的半成品菜品將被打包送到顧客手中,只需要簡單烹飪,顧客不管在哪裡都能品嚐地道的博山味道。”博山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孫雪紅在文旅夜話上介紹。

吃在博山,玩亦在博山。

博山區還將以紅葉柿巖旅遊區和岜山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為樣板,做大做強生態旅遊和康養旅遊,打造“好玩”博山。以紅葉柿巖為爆點,立足博山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優勢,整合原山、魯山、開元溶洞、樵嶺前、淋漓湖、九龍峪等山水生態資源,塑造沉浸式體驗網紅打卡點,引燃全域旅遊、集聚發展。持續推廣岜山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深入挖掘康養元素,推進三水源、源泉長壽山、五陽湖等康養旅遊度假區建設,豐富完善康養旅遊產品,建設江北“康養旅遊勝地”。

“來博山的遊客必打卡紅葉柿巖旅遊區,在雲橋觀賞萬畝紅葉林,體驗國家地理營地、玻璃水滑道、七彩琉璃棧道、山地滑車、彩虹滑道和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的拍攝實景。”山東紅葉柿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郇正坤說。

浩瀚的人文歷史和旖旎的自然風光融合出了綠水青山間的厚重博山。博山區以“焦裕祿故鄉”和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為亮點,做大做強紅色旅遊和研學旅遊,打造“好學”博山。

整合全區紅色文化、傳統村落、鄉村記憶等資源,拓展紅色文化旅遊。博山區是焦裕祿的故鄉,2019年建成開放的焦裕祿幹部教育學院,是集文化旅遊、幹部培訓於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文化基地;坐落在原山如月湖的山東原山艱苦創業教育基地,是山東省第三處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國家林業局黨員幹部教育基地。

同時,藉助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落戶博山的品牌優勢,加之當地源遠流長的陶琉文化,提升影響力,下好先手棋,全面整合自然生態、陶琉、餐飲、紅色、孝文化、農業體驗等元素,打造博山研學旅遊品牌。

朝著“五好”城市邁進

老城不老,在陶瓷琉璃的製作工坊,在山野鄉村的田間地頭,在展館中,在案臺前,在車間,一大批有理想、有活力的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蓬勃青春為活力博山、魅力山城建設貢獻力量。

幽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勝建,大學畢業回到中郝峪村,帶領一支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團隊,透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了村民就地致富、共同富裕的美好願景。

山東農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元孔,大學畢業放棄高薪回鄉創業,讓省級貧困村聶家峪村脫胎換骨,變成美麗田園。

而紅葉柿巖鄉村振興專案也正不斷吸引在外大學生和村民陸續返鄉就業創業,輻射帶動和尚房、姚家峪等10餘個村2000餘人增收奔小康。同時,還有一大批從事陶琉行業的青年創業人才回到了博山這片沃土。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博山區將以中郝峪村為示範做大做強鄉村旅遊,打造“好創業”博山。宣傳推廣中郝峪村共同富裕的發展模式,鼓勵並支援青年人返鄉創業,利用博山優美的自然生態、遍佈的傳統古村落、特色的農事體驗、純樸的民風民俗,連片打造精品民宿聚集區和景區化村莊,建立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區,讓文旅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博山,就是這樣一個集自然生態、工業、農業、飲食等各種文旅資源於一體,陶琉文化、餐飲文化、紅色文化、孝文化、工匠文化、生態文化融匯的地方。

深挖優勢、乘勢而上,博山區將繼續朝著“五好”城市,朝著“國際化文旅之都”闊步前行。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孫良棟韓凱通訊員陳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28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五好”城市 博山“窯火”破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