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可謂是人見人愛,黑白相間的茸毛和烏黑髮亮的眼睛不知俘獲了多少人的心。別看大熊貓行動遲緩、呆萌笨拙,頂著國寶身份逍遙自在,終日享受著人類無微不至的照料,似乎沒什麼生存能力,其實它們由來已久,早在距今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已經出現,比人類誕生時期還要久遠。我們知道,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極為嚴苛,多少曾經盛極一時的物種最終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生存環境中敗下陣來,逃不過就此滅絕的命運。縱觀這800多年的生物進化過程,大熊貓能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中站穩腳跟並繁衍至今,實屬不易。如今大熊貓的國寶身份人人皆知,它們頗受國內外人民的青睞,但卻鮮有人瞭解它們曾經的受難史。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據科學家調查研究,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它們由擬熊類演變而成,體型比如今更小一些,外形頗似一隻肥胖的狐狸。始熊貓早先以食肉為主,後來隨著環境的變遷逐漸演化成雜食性動物,距今300萬年前它們就已經開始兼食竹子。後來它們的數目漸漸增多,適應性也越來越強,並不斷向亞熱帶地區擴張,廣泛分佈於我國多個地區。大熊貓在擴張的過程中愈發適應亞熱帶竹林生活,漸漸地它們改以竹子為主食,體型也越來越大,顯現出如今的雛形。大熊貓生存發展的鼎盛時期可以追溯到距今50~7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晚期,這時我國東部與南部常有它們的足跡,最北分佈於河南省。與大熊貓同期的動物早已消失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唯有它們保持原有特徵和習性留存至今。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十九世紀中期,法國一位名叫阿爾芒·戴維的傳教士長期旅居中國,在這期間,他透過友人介紹得知四川一帶有許多自己聞所未聞的奇珍物種,便特地前來一探究竟。戴維一邊呼吸著異鄉的新鮮空氣,一邊將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就在這時,一戶人家懸掛在牆上的一張動物毛皮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隻全身上下黑白相間的動物,宛若一幅素描畫,它有著熊一樣圓潤的身軀和厚實的毛皮,令戴維驚歎不已。初見熊貓毛皮的他忍不住走上前打聽,據這戶主人描述,當地人稱這種動物為“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平日裡十分溫順,幾乎沒傷過人。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戴維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欣喜若狂,他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白熊”的真實面孔。同時,他認為這項“發現”定能填補世界動物研究的一個空白,於是便當機立斷僱傭幾十個獵人展開搜捕行動。經過幾天的追捕,獵人們很快便送來一具“白熊”屍體,由於運送不便,他們捕捉到“白熊”後當場就結束了它的生命。不過區區屍體並不能滿足戴維的野心,他迫切想要活物,於是決定自己親自上陣捕捉它。苦苦搜尋了兩個月,戴維終於捉獲一隻“白熊”,給它取名為“黑白熊”,並下定決心要將其帶回法國飼養。只可惜,由於返途路況的顛簸和氣候的變幻無常,這隻可憐的“黑白熊”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撐不住了。計劃落空的戴維心生一計,決定將其製成標本展示給法國的群眾。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戴維製成的熊貓標本在法國展出後引起不小轟動,他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向西方世界介紹我國大熊貓的人。人們被大熊貓的稀有和萌態所吸引,紛紛來到中國搜尋它們的蹤跡,渴望能夠獲獵一二。有買賣就有殺戮,人們在展現對大熊貓喜愛的同時也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不少探險家和獵手慕名而來只為達成交易,他們不僅自己想方設法佈下天羅羅網捕捉大熊貓,還僱傭當地獵人一同進行獵殺。半個世紀以來,西方人對大熊貓的狂熱絲毫未減,他們深知大熊貓頗為珍稀,但鑑於當時我國國內對大熊貓的研究涉獵較少,同時並沒有制定相關保護措施,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熊貓都是“香餑餑”一般的存在,無論當地還是外來人都可以隨意獵殺它們進行買賣。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這段艱難歲月裡,中國人民一直遭受著西方列強殘酷的剝削、壓迫,大熊貓也和當時的人民一樣,在被剝削壓迫的命運中艱難地鬥爭著,西方人在這接近百年的時間中用熊貓的生命,鋪就了一條利慾薰心、泯滅人性的道路。在外國“出盡風頭”之後,熊貓在中國的人氣也迅速升溫。後來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我國終於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新中國成立之後,外國人來華捕殺熊貓的行為基本被杜絕了。

自1963年以來,我國在秦嶺、岷山等六大山系中相繼建立14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同時透過制定、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政策,制裁了不法分子獵殺、走私大熊貓的行為。但不管歲月變遷,人類還是在用自私的方式來決定其他生物的命運。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人盜獵大熊貓、妄圖獲取高額收益的案件開始增加,他們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法律的嚴厲制裁。經歷了法律的嚴厲打擊和熊貓保護工作者的耐心宣講之後,獵殺大熊貓的案件終於逐漸減少,人們也慢慢有了保護大熊貓的意識。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如今的大熊貓依舊是世界人民的寵兒,在大熊貓面臨滅絕危機之時,人類終於得以覺悟。在最近幾十年裡,透過我國政府、科研人員及熊貓保護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大熊貓的生活環境在不斷地好轉。1983年,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計劃,主要保護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直到如今,我國保護大熊貓的措施也從未間斷。在國內的重視下,大熊貓繼續受到世界的喜愛,催生了“熊貓外交”的出現,我國政府向外國贈送的熊貓也是近乎頂級的“國禮”。在1984年,我國推出了著名的“熊貓租借”方案,雖代價不小,但狂熱的國際友人卻甘之如飴。

憨態可掬的模樣與溫順的性格為大熊貓贏得了世界的注視,但自然界的深處隱埋著這個種族的傷痛。這一切皆因人而起,希望也能因人而終。萬物皆有靈,面對眾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現狀,人類的覺醒也終將到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9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熊貓是怎樣成為“國寶”的?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受難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