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部動畫片名叫《聰聰和憨憨歷險記》,片中主人公擁有一把魔錘,敲一下就可以將玩具框裡的小汽車按比例放大,變成一輛能開走的真車。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長大後才知道,魔錘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然而當我翻閱汽車雜誌第一次看到smart的時候,腦海中一個驚奇的想法閃現,這不就是玩具筐裡被魔錘錘過的小汽車麼?

兩個座位、兩扇車門、只有普通車一半的車身長度,怎麼看怎麼像玩具的它,卻在擁擠的大城市有著極高的通勤便利性。老上海的弄堂、老北京的衚衕,smart都能自由穿梭,以至於計劃大學畢業時買一臺作為日常通勤,無奈它卻在2019年停產了。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購車計劃擱置的這幾年發生了很多事情,結婚、生子、搬家···當有了一定積蓄想要為家庭添置一款交通工具時才發現,多年前小小的smart已經無法滿足我現在大大的用車需求了。

好在我們成長的這幾年裡,smart並未因停產而停滯不前。2021年德國慕尼黑車展,smart正式釋出了全新概念車精靈#1,它也像當年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樣,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重要的是,即便還處於概念車階段的smart精靈#1,也有著滿足當下主流消費群體需求的寶貴潛質。

簡而言之,我想買一臺smart的夢想又燃起來了!

激動人心的偽裝車

自從概念車在去年初次亮相,我就一直關注著這臺車的一舉一動。相比其他品牌天馬行空毫無落點的設計,smart精靈#1的概念車完成度非常高,而且更新奢,更有科技感。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最近,有海外媒體曝光了一組關於smart精靈#1量產版車型的實拍照片,雖然照片中新車披覆厚厚的偽裝,但依然可以看出這臺量產版車型最大程度保留了概念車的標誌性設計元素。

外觀設計部分相信不用我過多贅述,梅賽德斯-賓士全球設計團隊為它量身打造的“感性·靈銳”設計哲學已經俘獲了包括我在內的眾多潛在使用者,但咱們可以聊一聊量產版車型與概念車和老款車型的區別,相信這也是關注這臺車的朋友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量產版車型與概念車在外觀方面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放棄了無B柱“對開門”的設計,個人看來,smart精靈#1的工程師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原因很簡單,目前將對開門技術應用到量產的車型基本均以大型車輛為主,而即便是勞斯萊斯這種對開門的“忠實擁躉”,也不敢輕易放棄B柱,因為這根柱子對於車身的整體結構強度以及抵抗側向撞擊簡直太重要了。從安全形度出發,增加B柱之後的smart精靈#1量產版車型更讓人安心。從實用角度來看,非對開門的形式,在城市停車、用車時也更方便,畢竟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不是每個車位都能滿足對開門所需要的空間。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而相比老款車型,上一代smart車身雖小,但極致的空間表現很多人應該深有體會,包括前NBA巨星“大鯊魚”奧尼爾。我至今都不明白,豪車成群的他逛街為何非要選擇一臺smart fortwo作為交通工具,但身高216cm,體重294斤的大塊頭真真切切的坐進去了,甚至副駕還帶了一個趙喜娜。要知道那曾經只是一臺長2695mm、軸距1867mm的微型車!

smart精靈#1概念車此前公佈的車長為4290mm,軸距為2750mm,從偽裝車照片推測量產車的尺寸應該也大抵如此。不難想象,全新的smart精靈#1軸距就已經比曾經的smart fortwo全車還長,它也從一臺微型車進化成一臺緊湊級SUV,同時在賓士全球設計團隊的加持下,smart精靈#1量產版的實際內部空間體驗極有可能重新整理消費者對緊湊級純電SUV的固有認知。

漂亮、安全、大空間,這也是我成家之後,選擇繼續等待smart精靈#1量產版上市的核心原因。

注重實用的產品定位

我生活的城市在上海,這裡有號稱“全球最貴鐵皮”的滬牌,一張售價10萬元。光有錢還不能解決問題,每個月都會有一次滬牌競拍,只有不到5%的幸運兒才有“花掉10萬元”的寶貴機會,剩下沒花錢的人卻愁眉苦臉,這很魔幻。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像我這種天生運氣不好,也沒那麼多零花錢的人,上牌還有另一個途徑,那就是選擇新能源汽車。上一代smart是燃油車,顯然不符合送牌的條件,但smart精靈#1變成了一臺純電動車,滬牌的問題迎刃而解。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關於電動汽車,又有一個棘手問題露出水面,那就是續航里程。smart精靈#1雖然車身尺寸變大,但依舊是一臺緊湊級SUV,留給動力電池的空間有限。在電池能量密度逐漸接近瓶頸的今天,到底要實現多少續航里程,成為工程師們考慮的問題。

對於定位明確的smart精靈#1來說,與競品死磕續航里程並不明智,體積過大的電池對於空間和操控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從個人角度而言,這臺車只需實現300km+的續航,就能滿足日常城市出行的需求。

很簡單,城市基礎建設完善,充電樁分佈密集,快充+家充的組合已經完全覆蓋電動車的補能需求。而城市通勤單次里程很少超過30km,一天往返也就60km,300km的續航可以滿足5天的需求,即便沒有家用充電樁,一週充電1-2次的頻率也完全ok。要知道,現在商場、超市乃至加油站都已經安裝了快充裝置,逛個街喝杯咖啡的時間電就充滿了。再加上smart精靈#1在風洞測試中低至0.29的風阻係數,帶來更低的百公里電耗水平,相信滿足大多數城市使用者的續航需求完全沒有問題。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smart精靈#1的消費者是非常挑剔的,除了顏值、續航與空間,操控也是重點關注的領域,畢竟家人不在的時候,取悅自己也非常重要。目前官方並未披露其動力配置,但有訊息表明,基於浩瀚架構的它採用一臺後置電機,最大功率200kW,後續還有可能推出雙電機四驅效能版車型。

如果屬實,那即便普通版smart精靈#1也將會是一臺效能小鋼炮。要知道,本身電動汽車低重心的特點就讓車輛操控變得非常有趣,再加上後驅佈局以及大功率電機的加持,套用“洗浴王子”喬杉的一句話:那不得起飛嘍!

顛覆傳統的價值體驗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好=貴”,“貴≠大”

如果你仔細觀察當下的汽車產品,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就會發現,車型定位、售價這兩個重要指標,都和車輛的尺寸大小有著直接關聯。從BBA到“蔚小理”,越大的車定位越高,也越貴,已經成為一條準則。

20年前,汽車在中國市場剛剛開始普及,大車更有面子,所以帶來更高的溢價,這我能理解。但在城市生活十數年後,如果你讓我在一臺賓士GLS和一臺小巧的smart之間做選擇,我會毫不猶豫開啟後者的車門。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但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市場矛盾,城市購車群體預算不是問題,他們想要購買一臺小巧卻有品質的車型;而主流汽車生產廠商卻總是生產高品質大塊頭的車型,在緊湊級車型上不捨得提升品質。smart精靈#1就精準切入這一細分市場,為城市高價值群體量身定製了一臺精品車型。

除了上述咱們提到的外觀、動力、續航、操控之外,smart精靈#1還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做著大量提升品質的工作。例如,為了讓它能夠具備更好的低溫穩定性,測試團隊將這臺車拉到氣溫接近-40℃的內蒙古牙克石冬季試驗場,對車輛的“電驅動、電管理、電生態”新三電能力進行測試,以保證冬季低溫狀態下日常用車的萬無一失。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而當下汽車圈最熱門的“新四化”領域,基於浩瀚架構打造的smart精靈#1同樣獲得全面升級。得益於硬體層、系統層和生態層的高度原創,在當前智慧汽車較為熱門的自動駕駛、智慧座艙和雲端領域擁有強大的OTA能力,這意味著本就配備同級別罕見的智慧泊車、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等智慧駕駛功能的smart精靈#1能不斷學習,持續進化,進一步拉大和追趕者的差距。

寫在最後

截至發稿,我都沒收到任何關於smart精靈#1的價格資訊,但個人猜測,尺寸接近的mini countryman都在25萬元以上,按照目前這款車所展現的產品力和賓士子品牌的附加價值,25-30萬區間都是合理價格區間。如果有驚喜,會激發強大的市場需求,畢竟和我一樣的城市年輕消費群體不是一個小數目。價格這塊,我們就拭目以待官方訊息吧。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還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smart精靈#1將於4月7日在德國柏林正式亮相,這場全球首秀必將吸引萬千目光。屆時,除了能一睹smart精靈#1量產車型的真容,也能見證緊湊型純電SUV高階化的浪潮。

精品電動小車的時代,或將真正到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66 字。

轉載請註明: smart“長大了” ,有沒有更懂全球消費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