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一、“種”。

指的是翡翠礦石的密度和細膩度,密度和細膩度越高,種就越好,反之則種就越差。最好的種是玻璃種,其次是冰種,再次是糯化種,再後還有豆種、馬牙種等。也有人把種叫為“底”或“地”。

玻璃種密度和細膩度最高,非常通透,內部少有或者基本沒有紋、棉、渣、色等表現,上好的玻璃種如果製成薄件,放在報紙上都可以閱讀文字。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冰種的密度和細膩度次之,肉眼看去其外觀很像冰塊,也較為通透,但遠不如玻璃種透。

糯化種的密度和細膩度次於冰種,通透性相對差多了,但視感非常愉悅,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再往後的豆種、馬牙種等就沒有前三者的美感了,看上去像一塊很硬的石頭。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通透性既因“種”而變化,也因“水”而變化,故人們常常把“種”和“水”混在一起稱為“種水”

其實“種”和“水”是兩回事,但這兩者間有很大的相關性。

種好的,水頭都比較好;水好的,種大多也比較好。不過也有不少例外,如墨翠和藍水,種非常好,但水頭卻不好,有的水頭很好的翡翠件,卻只是一塊糯化種。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種與價的關係很密切,種好價高。大小、形態和色彩相同的翡翠件,玻璃種高出冰種3—5倍,冰種高出糯化種2—3倍,糯化種又高出馬牙種1—2倍。

二、“水”。

又叫“水頭”,指的是翡翠對光的透射性和反射性。透射性和反射性越好,水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與“水”相對應的是“幹”,沒有什麼“水”或者純粹沒有“水”的翡翠,我們就說它“水短”、“水乾”或“沒水頭”。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水最好的翡翠,稍遠(在一米左右)望去,就像一個靚麗的玻璃體內裝著一滴鮮豔的露珠,用手晃動翡翠件,儼然像露珠在裡面滾動。

這種“水”的感覺,估計是光線透過礦石體從不同角度穿射和反射形成的。多種角度光線的反射,就形成一種獨特的很美的光環,人們稱之為“熒光”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水的層級劃分為十級,分別為“十分水”、“九分水”、……直至“兩分水”、“一分水”。

“十分水”、“九分水”是絕好的翡翠,如果是玻璃種達到這個水頭,那就是“精品”了,手鐲往往要過百萬,掛件也可能要好幾十萬元。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如果再加上一點綠色,價值就成倍增長了。要是高綠正陽滿色,就是“極品”,價位以百萬甚至千萬來計算。

“八分水”、“七分水”是水頭較好的貨件,六分水”、“五分水”、“四分水”為“水頭”一般,“三分水”、“二分水”、“一分水”就是水頭很短了。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水與價的關係也很密切,水好價昂,但“水級”與價的關係會稍低於“種級”與價的關係,不會像“種”與“價”一樣動輒就是3—5倍的變化,但相鄰級別之間1—2倍的變化是有的。     

三、“色”。

就是翡翠的顏色。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顏色本無貴賤之分,只是個體視角愛好的不同而已。但是由於綠色是翡翠的天然本色,加之人們對綠色的普遍性偏愛,就在翡翠的色系中樹立了綠色這樣一種“帝王色”的位置。

“紅為翡,綠為翠”,真正綠色的翡翠並不是很多,而且價格昂貴。除了綠色以外,其他的顏色地位懸殊不是很大,即使在翡翠件中有時確實有較大的懸殊,往往也是因為具體貨件的藝術配置和個體的偏好形成的。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1、翠色。

綠色最貴,比之於無色或其他顏色,價格往往要高出幾倍、十幾倍到幾十倍。通常講的“一分色,十分價”,說的就是綠色而不包括其他顏色。

“色(指綠色)”的層級劃分與“水”一樣分為“十分色”、“九分色”一直到“一分色”十個級別。兩個相鄰級別之間的價位相差達一到數倍。

比如兩個其他條件相同的掛件,如果無色的一個價格是1萬元,那麼有部分綠色的就可能是3—5萬元,大部分綠色就可能是8—10萬元,如果滿色就可能是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2、春色(紫羅蘭色)。

在十多年前,春色即紫羅蘭色並沒得到人們青睞,但近些年由於人們的審美價值變化,加之春色翡翠比較少,其身價也就高居第二位了。

春色翡翠的價格比無色或其他顏色翡翠價格會高出1—3倍,如果顏色分佈很廣,並且配置很美,也可能高出3—5倍。

但俗諺又說“十春九枯”,即春色的翡翠往往水頭不大好,因此一般的春色翡翠沒有特別高的價位。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3、“紅色”、“黃色”、“藍色(藍水)”等其他顏色。

這些顏色大多會為翡翠增美增價,一般會在1—2倍,有些紅色還會更高一些。翡(紅和黃)、綠、白或翡、綠、紫三色同體稱“福祿壽”,翡、綠、白、紫四色稱“福祿壽喜”,較為罕見。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不過這些顏色增加的價格與顏色在翡翠成品件本身中的分佈構造、藝術構思、創意設計、工藝技術、顏色配置緊密相關,也就是說還取決於“玉雕師”的功底和藝術創造。通常說的“巧色”和“俏色”就是這個道理。

玉雕師要能夠巧奪天工,把翡翠的天然顏色配置於該在的地方。否則,這幾種顏色的增值就很難實現,弄得不好還會損害藝術美感而降低翡翠的價值。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4、黑色。

一般而言,黑色是翡翠的排斥色,大多數情況下,貨件出現黑色,價格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沉澱在礦石內部的星點狀、斑塊狀的黑色,習慣上稱為“髒色”,幾乎可以讓貨件達到“不值錢”的程度。

但如果玉雕師能夠巧妙迴避,設計在一些動物的恰當的部位,比如把黑色雕刻成動物的毛髮或者眼珠,那麼就會挽回黑色帶來的損失。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四、“淨”。

是指翡翠的淨度。淨度主要有兩個指標:

一是密度的均勻度,密度越均勻,淨度越高,否則淨度就越低。淨度低的翡翠,在礦石體中間有棉絮狀的點、線或斑塊,習慣上通常叫“棉”,其實就是礦石體中間出現了密度低的地方而形成的疏鬆部位。

二是礦石的純潔度。純潔度越高,淨度越高;純潔度越低,淨度越低。純潔度高的翡翠無雜質、黑色或其他嚴重影響貨件美感的怪色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口語中通常用“乾淨”或“不乾淨”來表達翡翠的淨度。

淨度與價格的關係也很緊密,淨度越高,價格越高。觀察翡翠的淨度,往往要在多種光線環境下觀察,比如在自然光下觀察,在普通燈光下觀察,用聚光手電筒照射等,再進行綜合分析。

故有“夜間看玉不買玉”的說法。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同時,還要從正面、背面、四側面等多種角度去觀察。

需要說明的是,學會觀察淨度不是說買翡翠都要買完全“乾淨”的貨,而是要了解翡翠的質地和價值,以便確定自己的心理價位。

完全“乾淨”的貨比較少,既然是天然之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瑕疵”,不能說只要見著“瑕疵”就不是好東西。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一件上千萬的“極品”都很難說“白璧無瑕”,而是“白璧微瑕”或“瑕不掩瑜”。

如果真是“絕無瑕疵”,除非只是一個戒面或小掛件那麼大的東西,不然就要考慮翡翠的真偽了,只有有機玻璃之類的人造物才會“絕無瑕疵”。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觀察淨度時要注意,有一種“雜質”是增值的,那就是“飄藍花”。

“飄藍花”其實也是“雜質”,即翡翠的相對疏鬆部位加進了“藍色”,如同雲彩在裡面漂移一樣,具有視角上的愉悅感,與人的審美訴求相一致。

適度合理分佈的“藍花”會使翡翠件變得生動、多彩,增添藝術價值。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如果以有“棉”為前提,那麼“飄藍花”比無色“棉”要高出五成左右的價格,無色“棉”比“髒色”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的價格。

五、“藝”。

指的是工藝技術。工藝技術又包括設計的創意、製作的工藝、顏色的配置、瑕疵的迴避以及成品的寓意等。

“藝”好就是創意新穎、構思獨特、製作細膩、巧色科學、瑕疵處理得當、寓意吉祥或者符合買家的審美情趣。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藝”其實就是文化,藝好價高,藝差價低。但“藝”在不同質地、不同雕刻內容的翡翠貨件裡有不同的要求。

高檔質地的翡翠,工簡為好;低檔質地的翡翠,工巧為好;構圖複雜的貨件,如龍、鳳、獅、虎等,工細為好;構圖簡單的貨件,如花瓶、手玩件,工省為好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玉雕業內有一種說法,叫“好料不做工”,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材料的所有人還是玉雕師,誰也不忍心把價值連城的高檔翡翠弄得刀痕累累。

如果是玻璃種、冰種的材料,或者本來就不需要複雜工藝的貨件,你卻發現到處都佈滿玉雕師的“苦心”,那就要考慮原材料的瑕疵問題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49 字。

轉載請註明: 判別翡翠好壞的5大標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