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縣馬港鎮靈官橋 千年已遠 古韻依然
靈官橋原名招賢橋,位於通城縣馬港鎮靈官村境內。橫跨在發源於張師山麓的馬港上游溪港上,靈官橋為古代石拱橋,舊名招賢橋。招賢者,即為招賢良之意,靈官橋因很早以前橋東岸原有靈官廟,此橋藉此之景便敬稱靈官橋。
古風 古韻 古橋
據縣誌載:"招賢橋名靈官橋,宋景定時子賢修,橋面欄杆上中亦有'前宋黃子賢公建修'字樣的招賢橋志"。據考證,黃子賢乃黃庭堅(字魯直)自洪州分寧遷至通城定居之後裔,楊塘坳公社附近的黃氏人家多數亦為黃子賢支下子孫。
靈官橋全為塊石結構,寬約15米,高約10米,長約18米,石拱跨度12米,橋面有條石欄杆,橋體堅定,雄偉大方,完整無損,歷史悠久,是古代橋樑建築藝術中的精品。2002年被列入湖北省重點文保單位,在全省古典建築中有一定地位。
南宋景定年間,由黃庭堅八世孫黃子賢建。橋墩型美觀,宛如彎月。歷750餘年,仍結構牢固,儲存完整,是古代橋樑建築的珍品。
《古驛道上讀千年》
《古橋仙子》 模特 欣欣
《靜讀》 模特 吳映
《酒已盡 伊不歸》 模特 胡金霞
《攝模》 模特 吳映
《創作基地》
組照《古韻千年》
本系列圖片攝影:姜永勝
本系列圖片出鏡模特由通城旗袍協會組織
通城馬港靈官橋村 一座古橋帶來一方蝶變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劉珊珊、通訊員杜曙明、瞿欣報道:綠樹環繞、青蔓攀爬,青石板上承載著歷史的重量,靈官橋歷經雨雪風霜洗禮,與現代化村落相得益彰,呈現出古今和諧的美麗景象。
“千年古橋”靈官橋位於通城縣馬港鎮靈官橋村,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第八世孫黃子賢所建,歷5朝760餘年,是湖北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以前,這座橋雜草叢生,幾座老舊房屋遮擋古橋,絲毫不見古橋風貌。
古橋是村裡寶貴的文化財富,不能就這麼蒙塵,村支部書記劉圓球認為。2019年,村裡對古橋開展保護工作。
70多歲老黨員熊申兵的房屋緊挨靈官橋,是村民公認的好位置。
在全村黨員會議上,熊申兵第一個表態:“靈官橋陪伴了我們村這麼多年,也留存著我的很多記憶,為了保護好她,我願意拆掉我的房子。”
隨後,遮擋古橋的其他4戶人家也同意拆除房屋,同時,村裡開展河堤修復、河道清理等一系列整治工作,古橋又重現在村民面前。
在馬港鎮政府的謀劃下,靈官橋村籌資1300萬元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改造村組路網,硬化組級公路6.4公里,構建迴圈水系,在公路沿線種植桂花、紫薇等樹苗近萬棵,打造古橋文化、藝術文創、森林遊憩、農耕體驗四個區。
“我在這個橋上走了五十多年,之前只覺得這是座普通的橋,直到村裡修復這座古橋,橋和村莊都變美了,才感受到這座橋的價值。”九組村民熊荷鳳說。
熊荷鳳熱愛跳舞,之前村裡沒有合適場地,只能在家門口跳跳,平時娛樂活動更多是打牌。自從村裡建起了文化廣場,她召集8個好姐妹組建了靈官橋村第一支舞蹈隊。經常參加縣裡和市裡的廣場舞比賽,還拿了幾個好名次。
如今,熊荷鳳每天都會穿著村裡統一配置的舞蹈服裝從古橋上走過,來到文化廣場和舞蹈隊的姐妹們一起練舞。在她的帶動下,村裡如今有3支舞蹈隊,大家越來越追求健康的文化生活。
古橋重現,也帶動了村裡經濟發展。“村裡流轉土地41畝,成立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57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可增加5萬元以上。”村幹部葉才林介紹。
本圖文由通城旗袍協會推薦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資料來源 | 百度百科 咸寧新聞網 等
圖片攝影 | 姜永勝 等
編輯 | 劉瓊 吳芳瓊 等
收錄 | 華中網資訊 通城旗袍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