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新京報貝殼財經會客廳——建立數字藏品的正向發展標準和路徑,數字藏品行業如何“守正·創新”規範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副所長庹祖海,北京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首席專家王臻,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國家文旅公共文化創新發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卜希霆,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區塊鏈負責人張奕卉,金杜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參會代表齊菲參加研討會。
多名與會專家認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藏品作為一種新形態,對文化數字化、文化藝術生態活化具備積極作用,例如將數字藏品權益拓展至實物定製,一定程度上為傳統C2M開啟新路徑,在用區塊鏈技術確認數字作品版權前提下,也幫助發行方更多元化打造運營相關IP。不過,數字藏品行業也面臨著一些炒作隱患,讓數字藏品行業能夠沿著正確的路徑“守正創新”健康發展,是政府和業界的最大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6月30日,在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的牽頭下,螞蟻、騰訊等近30家機構聯合在京發起《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反對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標準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共識。此次研討會上,專家對數字藏品能否涉及“二次交易”以及數字藏品本身在版權和法律地位上的合理性進行了積極探討。
談數字藏品交易
不提倡“二次交易” 警惕金融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價值偏離
今年4月,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釋出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表示要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對於同樣需要採用NFT技術的數字藏品,一些數字藏品平臺則開放了“寄售”功能,使用者可以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另一些數字藏品平臺則設定了嚴格的管理標準,如鯨探在產品設定上使用基於未成年人保護的實名認證、12306同款防盜刷系統,滿足使用者無償贈送需求下設定轉贈時限(第一次需持有180天、第二次需滿2年),並對二次交易等潛在欺詐風險進行充分提醒。
齊菲認為,目前法律界對數字藏品交易上的明確認知是隻允許一級市場,如果二次交易在當前法律體系內開啟,將會涉及非常多的法律問題,相比市場,法律是滯後的,今天一些有擔當的機構已經發起了行業倡導,希望未來也會出現有針對性的回應和立法。
如果要實現數字藏品的二次交易,需要法律的及時跟進,《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認為平臺不應為NFT提供集中交易,包括集中競價、撮合、做市、掛牌交易等,如果這一行為嚴重的話可能觸犯《刑法》中擅自設立證券交易所的有關條款。一旦打開了二次交易,就相當於自己私設交易所。目前,對於數字藏品平臺而言,還是建議做好一級交易的相關工作,對於很多平臺計劃在未來進行的二級交易,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待法律與監管進一步明確後再適時開展。
魏鵬舉表示,數字藏品屬於新生事物,必須給予一定的包容。金融化並非是數字藏品真正的問題,傳統的文化資產、藝術資產就可以金融化,藝術品質押也是金融化,國家還有文化金融的概念,這說明藝術品金融化本身並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金融價值不能對應實體價值所發生的虛擬化。
企業可以證券化,因為企業可以不斷創造價值,其形成的價值和證券價值之間有匹配性,證券帶來的金融化效果可以支援企業實體發展,這是良性的金融化。而藝術品金融化則可能帶來過度虛擬化的問題,比如前些年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一些三流藝術家的作品因種種原因被短期炒到1億多元,嚴重背離藝術市場基本價值規律。
在目前的情況和環境制度下不應提倡對數字藏品進行二次交易,數字藏品其實本身就是數字文創消費品,數字藏品+實物或特定權益的模式大有作為,這類模式銷售的數字藏品有實物產品對應,可以應用到賦能鄉村振興、非遺活化、文旅營銷等領域,空間很大。數字藏品作為消費品帶領相關領域消費沒有問題,但是對數字藏品連續交易和金融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價值偏離,我們需要警惕。
談未來發展
數字藏品平臺未來大有可為 需要監管跟進
目前數字藏品行業相關的監管法規和行業標準尚存不少空白,對此,業界已經做了不少嘗試,如今年2月,由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聯合騰訊、螞蟻集團、北京郵電大學、之江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提出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藏品服務技術框架》國際標準專案立項建議獲得透過,這是國際上首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藏品領域應用的標準,對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張奕卉表示,當前國內數字藏品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新熱點,引起了產業界的關注,作為資料確權的有益嘗試,數字藏品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價值和風險並存,需兼顧安全與發展。
今年以來,新晉數字藏品平臺層出不窮,市場上還出現了幾千元就可以幫助數字藏品平臺“上鍊”和搭建App的配套服務。首先特別需要關注的是,透過這類服務建立的數字藏品平臺是否真正使用了區塊鏈技術。此外,稀少不等同於價值,對數字藏品的發行需要設定一定的前提,並進行相關約束,例如是否有實質性勞動創作,是否有一定權利屬性,以及是否有可預期的經濟價值等。
目前由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牽頭髮起的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正聯合國內主流數字藏品平臺成立專案組,積極探索建立數字藏品合規的發展路徑和標準等事宜,平臺需要制定標準,如對未成年人的准入機制,對平臺的稽核、認證機制等。張奕卉表示,技術本身只是工具,要警惕技術發展初期可能會出現的金融炒作、詐騙等風險,希望不要讓數字藏品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能處在健康正向的發展方向上。
卜希霆認為,現階段的數字藏品可能連“1.0”階段都沒有達到,我們只是開啟了一個嶄新的視窗,數字藏品未來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數字藏品也不只是把藏品“數字化”那麼簡單,目前看到許多數字藏品基本以影象為主,有的還有音訊和影片,未來數字藏品必然會是更加沉浸互動的、極富想象力的全新形態。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數字藏品的發展處於起步期,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受制於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國內的聯盟鏈無法接駁國際,對於數字藏品的標準、法律等共識性問題也需要一個健全的過程,“目前我國數字藏品方興未艾,正處在獨自探索的階段,風雲際會之際,才更加期待中國數字藏品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驅動下,守正創新、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為全球未來經濟創新發展走出‘中國模式’、奉獻出‘中國智慧’。我認為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不能操之過急,要在堅持‘守正創新’理念的基礎上,探索健康的、可持續的數字藏品發展之路,同時呼籲政府及其主管部門不能滯後與缺位,而要主動靠前指揮,讓數字藏品行業有規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貝殼財經數字藏品發展研討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吉喆 攝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