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羽化成蝶,蛹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成蟲吃掉了幼蟲

由 機東林 釋出於 休閒

大自然的生命豐富多彩,有些生命一生只有一種形態,而有些生命則可以在一生之中擁有多種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態。

說到此處,我敢說絕大多數人的思想中已經浮現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情景。的確,青蛙一生可以擁有多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幼年時期與成年時期的體態截然不同,但這種形態的轉變還算不上神秘。小時候曾經飼養過蝌蚪,因為養魚需要技術,蝌蚪卻很容易成活,所以親眼目睹了蝌蚪到青蛙的轉變過程。

小蝌蚪先會消失外鰓,然後長出後腿,之後前腿也逐漸萌生,然後形態越來越趨近於青蛙,之後變成了一隻長著小尾巴的青蛙,最終演變為我們所熟悉的青蛙形象。整個過程一點也不突兀,所以也就讓人覺得一點也不神秘。

相比青蛙而言,昆蟲的形態變化就顯得神秘了許多。

不過昆蟲的形態轉變方式也並不一樣,有些昆蟲會透過蛻皮的方式轉換形態,幼年時,它們生活在水中,透過不斷蛻皮最終長出翅膀變為成蟲,從水中一躍飛上藍天,蜻蜓就在此列。還有些昆蟲的幼年期和成年期樣子比較接近,只是缺少了翅膀,透過不斷蛻皮,最終長出翅膀,比如小時候很喜歡抓的蝗蟲就是如此,以前抓住沒有翅膀的蝗蟲還以為是個殘次品,原來只是蝗蟲的幼年期而已。

相比這些昆蟲而言,有一類昆蟲的形態變化極為神秘,它們閉關修煉,在出關之時便完全成為了另外一種形態,幾乎無法在新形態中找到原來的任何痕跡,這類神秘而有趣的昆蟲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蝴蝶。

蝴蝶幼年時期只是一隻人見人厭的毛毛蟲,而在化蛹之後,破蛹而出的則是擁有一對美麗翅膀的花間舞者,蛹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人類社會,人們喜歡用“羽化成蝶”來描述成長與蛻變,而“羽化成蝶”的實質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破蛹之後的蝴蝶並不能算是化蛹之前的那條毛毛蟲了。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一條毛毛蟲從卵中孵化出來之後,它其實並不是一個人,在它的身體內部,還住著另外的一個自己,也就是成年的自己。

是的,未來的那個蝴蝶其實已經在毛毛蟲的體內了,不過此時它還不是一隻蝴蝶,只是一些分佈在幼蟲體內的成蟲盤。所謂成蟲盤,就是一些能夠發育成成蟲器官的細胞,只是此時這些細胞還沒有開始發育。

在毛毛蟲的頭部的成蟲盤包含了蝴蝶的口器細胞,後面緊跟著的則是能夠發育成觸角、眼和足的成蟲盤,再後面則是能夠發育成腸道、氣管的成蟲盤。

所有的成蟲盤都位於毛毛蟲的體內,而毛毛蟲一出生就會四處覓食,而覓食的唯一目的就是給成蟲盤提供足夠的營養。在營養的供給下,位於幼蟲體內的成蟲盤不斷髮育,當發育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毛毛蟲便要開始化蛹了。

此時毛毛蟲的軀殼會逐漸硬化,成為了一個硬殼,這個硬殼的唯一作用就是保護內部即將發生的一切。毛毛蟲一旦化蛹,則完全失去了行動的能力。此時內發生了什麼呢?組成毛毛蟲的所有功能細胞將會在內被消化分解,它們化為漿液,這些漿液飽含蛋白質。

化為漿液的幼蟲軀體將成為成蟲盤進一步發育的營養來源。

在幼蟲細胞化成的漿液滋養下,成蟲盤加速發育,口器、觸角、眼、足、翅膀逐漸發育成型,各種臟器也迅速發育成熟,最終,美麗的蝴蝶誕生了,接下來它就會破蛹而出,羽化成蝶。而我們會天真的這隻美麗的蝴蝶就是原來的那條毛毛蟲。

而事實上是這隻蝴蝶在毛毛蟲出生的時候,便以零散的細胞形式寄生在了這條毛毛蟲的體內,然後不斷吸取營養,最終連這條毛毛蟲也被它當作了養料,終於使自身從一堆零散的細胞變為了一隻美麗的蝴蝶。羽化成蝶,蛹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換一種方式來說,我們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在蛹裡面,成蟲吃掉了幼蟲。#百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