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宣告: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書法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從篆書到楷書,從竹簡到宣紙,都是書法隨時代發展的明證。在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其官方行文用字的標準,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明清的館閣體,都體現了時代對書法的影響。我們拿宋朝舉例,宋代把書法的核心比作是“遊戲”,簡單的說就是自由的抒情創意書風。這一點蘇東坡做了很好的解釋:“我書意造本無法”,有宋一代書法可謂百花齊放,蘇東坡、米芾、黃庭堅、蔡襄,都各有各的筆法和結構方法,個性十足。而且他們取得的成就巨大,開創了帖學世界的第三次高峰時期,澤被後世。這個觀點的提出可以說對文人書法和文人畫的推動作用巨大,因為他們推崇性情和韻味至上,原來的職業畫師或書家反倒被看作“工匠”指責其有作品“匠”氣,因此文人們以格調和趣味來提高自己的地位,用書法以外的修養來豐富書法本身,即“字外功夫”。這是宋以後文人書法的發展方向,其影響至今仍然存在。
劉小晴,1942.6,號一瓢,二泉,齋名“一瓢齋”,上海崇明人。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曾擔任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會員,上海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上海滬東書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雜誌副主編,上海文史館館員。師從錢瘦鐵、應野平,書善楷、行,畫工山水。
1942年出生於上海的劉小晴,他的書法不是無根之木,具有深厚的傳統素養和傳承關係。海派書風極大地滋養了他,讓他取得了今日成就。他的書法傳承來自於海上名家錢瘦鐵,錢瘦鐵又拜在海派大師吳昌碩門下。因此說,劉小晴的書法根紅苗正,一直走在純正的路子上,並非野路子而來。可以看出,他從歐陽詢的楷書入手,領會了歐楷間架結構嚴謹森嚴的精神,以及用筆橫平豎直的特點。同時,他又吸收了柳公權追求骨法張力的用筆特徵,把柳楷比較肥厚的筆畫向著瘦長纖細的一面拉伸,給字型中注入了活潑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