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古村落“新生記”:讓鄉愁不再愁
中新網晉城7月23日電 題:太行山古村落“新生記”:讓鄉愁不再愁
作者 楊傑英
高聳的門樓,雕花的窗欞,行走在石鋪的街道,感受著太行山深處這座小山村的古老韻味。
浙水村歷史悠久,集古屋、古街巷、古井、古樹、古風古韻於一體,被譽為“遺世而獨立的幸福古村”。 楊傑英 攝
21日,今年82歲的靳珠元倚在自家老院的門口,向從河南鄭州慕名而來的遊客講述著這個名為“浙水村”的故事。
靳珠元,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六泉鄉浙水村村民。自幼生活在被群山懷抱的浙水村,靳珠元見證了這個有著500多年曆史的傳統古村落的“新生”。
有著明清遺風的浙水村。 楊傑英 攝
在靳珠元看來,什麼是鄉愁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為進出村的路而犯愁。“從前的路太難走,去一趟縣裡要走一天,去市裡要三天。”
“以前,村道上到處是灰渣,新媳婦兒騎著馬在村裡也轉不開。”靳珠元告訴記者,浙水村自古就有著娶媳婦兒要騎馬在村裡轉一圈的習俗。而今,這個有著明清遺風的古樸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著明清遺風的浙水村。 楊傑英 攝
浙水村歷史悠久,集古屋、古街巷、古井、古樹、古風古韻於一體,被譽為“遺世而獨立的幸福古村”。浙水村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慢生活休閒體驗區”“國家森林鄉村”。
陵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原紅芳介紹,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打造“農村驛站”的規劃。 楊傑英 攝
“我們這裡地處晉豫要塞,自古就是兩省重要通道,遺有留人店、油坊、燒餅鋪、京貨鋪,是陵川的古八小鎮之一。”浙水村黨支部書記靳慧永介紹,隨著年代久遠和越來越多人進城,村裡不少的古院落開始閒置,甚至坍塌。
為此,浙水村在2019年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有效盤活了村內29處民居和200餘畝土地,還藉助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的契機,建起了古鎮浙水驛站,在原有古院落的基礎上修繕發展建起了民宿,讓昔日的古村落重新煥發活力。
“冬天,兒女接我去市裡住;夏天,我就回到村裡的老院子避暑,現在交通很方便。”對像靳珠元兒女一樣的年輕人而言,回浙水的路不復漫漫,鄉愁不再是愁。
浙水村的書屋。 楊傑英 攝
記者採訪時,來自鄭州的張金蘋認真地看著這裡的木雕、磚雕,並不時地向靳珠元打聽著古建築的歷史。只聽曾經來過的人說“浙水路難走”,等張金蘋自己來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的山路早已成了旅遊路和致富路”。
遊客劉普戰和家人在村裡一路走一路拍照。“想不到隱藏在大山中有這樣一個古村落,文化底蘊如此深厚,吃在農家樂,住在民宿,享受真正的鄉村遊。”
而靳珠元和他的幾個老夥計在村裡也當起了“義務導遊”,前來的遊客都會問問他們這個村的歷史和老房子的故事。
離浙水村20餘公里外的松廟村,亦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康養松廟驛站。根據當地特色民居特點,設計有精品民宿、木屋生態餐廳、木屋別墅等旅遊設施,透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積極對接中藥材種植扶貧開發專案,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美麗宜居。
浙水村與松廟村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是陵川縣激發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集體經濟建設活力的縮影。
離浙水村20餘公里外的松廟村,正在建設康養松廟驛站。 楊傑英 攝
“驛站進農村,一村帶百村”,是陵川當地提出來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的四個鄉鎮,每個鄉鎮打造一個樣板的“農村驛站”。透過市場化融資的方式,建設休閒、康養、特色農業等不同特色的農村驛站,讓遊客體驗“不濃不淡,美得剛剛好”的鄉村生活。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傳統古村落,正在重獲“新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