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不是“萬能藥”

  昨天(5月13日),網上最熱門的新聞之一,莫過於“李佳琦轉正了”。受人社部委託,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釋出公告,擬增10個新職業,此外還擬新增8個工種資訊,其中就包括“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的“直播銷售員”。

  說起直播帶貨,確是當下熱門中的熱門,除了明星、網紅紛紛投身其中,還有一批幫助農戶和企業解決銷售難題的“網紅”縣長,受到眾多網民好評。

  正因為直播帶貨的風頭無兩,各大品牌也紛紛入局,擠破頭也要進行自己的直播帶貨嘗試,房產、汽車、家電、餐飲……都湧入了這個風口。

  然而,當所有人對直播帶貨都趨之若鶩之際,越需要冷靜分析和判斷,所有的品牌都適合直播嗎?事實上,直播帶貨已經進入了強者恆強的節奏,20%的頭部主播已經拿走了80%的使用者注意力,“二八定律”在這一現象上體現明顯。此時,當品牌與頭部主播展開合作時,看似是賺了吆喝,然而幾十個品牌同時擠在主播有限的兩三個小時裡,顯然對於品牌來講,已經不是成功的營銷了。

  低價,一直是直播的核心,直播更像是一場全民大團購。隨著直播的結束,超低的價格也會隨之消失,屆時產品本身對於使用者的吸引力可能會大幅度降低。一些品牌幾乎在賠本賺吆喝,硬著頭皮也要完成一次和頭部主播的“聯姻”,這樣的結果是否違背了品牌塑造的初衷?

  對於品牌廠家來講,把產品賣出去是根本,然而帶貨並不一定與直播畫上等號。當“直播”變成了“你有,我就必須有”的競賽時,品牌一味地投身於此,企業是否應該停下來想想,我擅長的事情究竟是什麼?是苦練內功打磨產品品質,還是花高價砸在頭部直播上,賺一次盆滿缽滿的吆喝?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32 字。

轉載請註明: 直播帶貨不是“萬能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