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亞馬遜:反壟斷爭鬥下的巨頭危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鋅刻度,作者丨麥柯,編輯丨許偉

近日,馬斯克在推特上點名貝索斯,稱其執掌的亞馬遜“這真是瘋了!壟斷是不對的,亞馬遜該解散了吧!”一石激起千層浪。

誰為誰出頭,誰與誰又有新仇舊恨……業內其實都明白,這背後真正讓亞馬遜成為眾矢之的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壟斷。

從近年一系列事件不難看出,科技巨頭始終逃不出壟斷的原罪。

目前,當馬斯克的咆哮再一次將“拆分巨頭”推到聚光燈下,會出現新的結果嗎?利益的博弈與制度過招背後,反壟斷爭鬥又將如何散場?

有人說,馬斯克這次是為了好友——前《紐約時報》記者 Alex Berenson 出頭。

後者因在Kindle Direct Publishing出版了一本《關於Covid-19和封鎖的未公開的真相》被亞馬遜拉黑了。

亞馬遜官方稱:“該書不符合規定,不予售賣。由於現在關於疫情的資訊眾說紛紜,我們要為讀者提供更官方和確鑿的資訊。”

這種模稜兩可的回覆,惹惱了作者Berenson。他發推特質疑亞馬遜模糊的稽核制度,操控媒體出版,剝奪讀者的選擇權。

而後,馬斯克親自下場手撕貝索斯,矛頭從書籍轉向了亞馬遜帝國。

一方面,他支援作者觀點,另一方面,他就是想分拆壟斷的亞馬遜。結果,他的話立竿見影,直接把亞馬遜股價拉下0.72%, 總市值蒸發超88億美元。貝索斯的身價也因此減少了9.88億美元。

眼看事情鬧大了,亞馬遜選擇了息事寧人的做法,稱該書是被錯誤移除,並重新上架。

但貝索斯並未對馬斯克對於亞馬遜的壟斷分拆予以回應。

客觀上來說,近些年,亞馬遜由於規模龐大(包括雲計算AWS、 智慧語音系統 Alexa、無人商店 Amazon Go,物流航空等),屢遭杯葛。還真不差一個馬斯克。

2019年7月,美國司法部宣佈對亞馬遜展開反壟斷調查,隨後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也要求亞馬遜等科技巨頭提交資料進行調查。其中,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馬薩諸塞州參議員沃倫和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均呼籲,對亞馬遜進行拆分。

馬斯克在推特上咆哮,要求解散亞馬遜

疫情期間,在其他企業為生存苦苦掙扎的時候,亞馬遜股價卻在短暫波動後一路飆升,迄今為止漲幅超過了 33%。貝索斯的最新身家也達到 1431 億美元,蟬聯全球首富。

但政府卻並不買賬,特朗普公開指責亞馬遜導致了美國諸多零售商破產,威脅要對亞馬遜採取措施。

他認為,亞馬遜摧毀了很多購物中心,害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不僅如此,亞馬遜還逃稅。此話一出,亞馬遜市值當日蒸發50億美元,市值僅4740億美元。

無獨有偶,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坦言,“我認為,不管一家公司有多大,它都絕對不應該在不繳稅的前提下,賺足數十億美元”。

兩黨都在對亞馬遜橫加指責,的確讓後者很難過。但其實,亞馬遜還真繳稅了。只是在扣除了投資、研發和員工薪酬之後,亞馬遜滿足了低稅率的基本要求。

但是,對於這樣一傢俱備統治力的公司,無論是政府、同行、媒體還是公眾,都不希望它成為大而不倒的特例。

亞馬遜,成為眾矢之的的主要原因在於壟斷。

壟斷會讓政府少收稅。所以,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都不約而同抨擊貝索斯。壟斷也會讓同行破產,無論是線下的商超還是線上的對手,發展空間被嚴重壓縮。

壟斷還會讓媒體產生糾錯心理,在自由平等的前提下挖出大新聞,瞧瞧世紀理論天價分手費就可以看出端倪。壟斷更會讓公眾羨慕嫉妒恨,世界首富的原罪且不必說,被迫喪失議價權讓消費者感到受剝削。

因此,多方的抗議之聲此起彼伏。對此,亞馬遜的回應則顯得避重就輕。在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貝索斯強調了疫情影響、股價高企、艱難前行等問題。

至於屢遭審查的壟斷問題,貝索斯稱:“審查將提高公司在客戶中的聲譽,受到審查是完全正常的。我們希望人們知道亞馬遜的真相,知道我們如何利用我們的規模,以及我們是如何努力工作的,我們將努力解釋這一點。”

很明顯,貝索斯採取了相對柔中帶剛的方式:一方面表現得積極配合,另一方面毫不諱言利用壟斷地位。

據外媒報道,包括美國司法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聯邦貿易委員會等機構,都對科技巨頭進行反壟斷審查,因為其“進行掠奪性和排他性的資料操作,以建立和維持壟斷地位”,具體涉及亞馬遜的主要是零售和雲計算領域的商業行為。

雖然,多年來,亞馬遜一直因為市場主導和隱私等問題接受國會的調查。但貝索斯是為數不多沒有在國會作過證詞的CEO。

更重要的問題來了。亞馬遜如此龐大,要想拆分,也非一日之功。

以Google為例,此前,美國政府和司法部多年來一直在調查Google的壟斷問題,並傾向於採取拆分和資產剝離進行“結構性補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Google的賺錢利器——廣告技術業務。

為此,司法部的官員們可能會採用多樣化的工具,包括指控、提出證據、審前簡報和新聞釋出會。但在實際操作中,分拆其實比想象中更困難。

因為廣告技術業務並非一個可分離的獨立部門。牽一髮而動全身,還可能影響消費者。所以司法部門會比較慎重。

而Google則表示,公司將繼續配合審查機構,讓其瞭解,在競爭激烈的數字廣告業務,Google的產品能夠幫助廣告商和消費者降低成本。

Google的案例說明,如今科技巨頭的避險能力都在增強。

回顧歷史,政府曾經成功拆分過的巨頭包括:1911年的Standard Oil以及20世紀80年代的AT&T。

此後的案例中,政府的措施都相對溫和許多,比如對20世紀80年代IBM,以及2000年的微軟。以微軟為例,當時政府認為微軟把IE瀏覽器與Windows作業系統捆綁在一起,作為在PC作業系統中保持優勢的方式。最終微軟保持原樣,免於被迫拆分就結束了反壟斷訴訟。

不過,特朗普執政後,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誓言要透過《通訊規範法案》第230條來打擊科技巨頭。甚至總統競選候選人拜登也表示,如果當選,將在司法部內部設立一個新部門,負責審查已經發生的和即將發生的大型併購交易。

目前,美國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各州檢察長和一個國會委員會都在對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進行詳查。內容包括有關收購、商業行為、高管溝通、之前的調查和訴訟的詳細資訊。

同時,審查機構還會調取客戶提供資訊,詢問有關移動應用、社交媒體、訊息傳遞、雲計算等方面的資訊。可以說,上述公司的業務都在接受調查。

政府認為,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巨頭公司的規模變得過於龐大,擁有了過多的權利。但比爾蓋茨對此持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政府只想拆分企業並不是好的idea。

雖然這麼說,但是微軟其實在重組中,內部還是完成了部門拆分,架構重組。將windows所屬部門分拆,分別合併到兩個新成立的部門:雲服務 人工智慧平臺部門,以及另一個稱為“體驗與裝置”的部門。

顯然,微軟這個史上最大的動作,預示著微軟的未來作業系統更深度地融入到雲服務、人工智慧和物聯網裝置當中,以符合技術發展的趨勢。

而對於亞馬遜來說,也曾有過拆分的經歷。2014年,亞馬遜股價暴跌,半年內市值蒸發500億美元,此時股東主張將其優質資產雲服務AWS拆分。The Edge給出了對AWS的估值,即拆分後約380億美元。但是,當2015年,亞馬遜的股價收復失地後,提議就自動消失了。

由此可見,拆分,有可能是企業自身的利益驅動:在成長順利時,將運轉良好的業務單獨剝離發展;在發展受阻時,透過自斷一臂來尋求業績與股價的增長。

如今,亞馬遜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當人們開始用反壟斷的話題催促其拆分時,亞馬遜雲業務CEO安迪·雅西坦言,AWS業務從亞馬遜剝離出去沒有任何明顯益處,且“顧客也不應該希望這件事發生”。這句話說出了很多科技巨頭的心聲。

它們不會只為滿足政府監管的胃口選擇拆分。說到底,規模、影響力、責任義務,讓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蠢蠢欲動。

不過,反壟斷執法者想要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對科技巨頭開刀,也不會一蹴而就,他們需要向聯邦法官證明自己的觀點。

而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包括上訴,並有可能訴諸最高法院。持久戰很可能最後讓分拆的計劃落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18 字。

轉載請註明: 分拆亞馬遜:反壟斷爭鬥下的巨頭危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