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丨行川
經過十年發展,中央空調市場容量從2009年345億元左右增長到了2019年的千億規模,以格力、美的、海爾為代表的“三大白”的崛起成為了國內市場的國產品牌標杆,整體市場情況趨於成熟化。
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新的增長點往往預示著一個新的競爭趨勢。據《機電資訊·中央空調市場》(以下簡稱報告)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在中央空調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物聯網多聯機市場增長達136.5%,2020年上半年物聯網多聯機市場增長率達到44.2%,遠超行業平均增長率,是上半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
(圖例:物聯網多聯機市場規模變動)
“物聯網多聯機”所涉及的正好是影響中央空調市場發展的兩大技術領域。拆分來看,很有思考的空間。
“螳螂財經”在中央空調專題系列稿件《“國進外退”之下,格力、美的、海爾等國內中央空調的攻防戰》提到,「2012年以來,多聯機的市場規模逐步提升,推動了整個中央空調行業的增長,近兩年多聯機的市場規模佔比已經高達50%。......單元機與多聯機是目前中央空調市場的主戰場。」
那麼,討論完當下,未來中央空調的主戰場又在哪?
對此,“螳螂財經”認為,“物聯網(IoT)”有很大的機會將成為中央空調市場競爭的下一個焦點。目前,在國內品牌中,海爾搶先半步提出“物聯網中央空調”概念,提出“場景覆蓋行業”的戰略目標,並試圖以物聯中央空調樣板覆蓋各大行業的傳統模式。同時美的、格力與海信等在物聯網技術也大力投入,相繼推出物聯網和智慧控制的中央空調產品。
品牌格局的初步確立見證了這個競爭趨勢的形成與發展。據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物聯網多聯機市場逐漸形成了以大金、海爾、美的、海信和格力為主的五強格局,其中海爾以21.7%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美的以14.5%位居第三,海信以12.3%位居第四,格力以11.4%位居第五。
(圖例:物聯網多聯機市場主流廠商佔有率)
總的來說,技術概念逐步落實,市場競爭也在同步拉鋸,品牌與品牌之間相互認準了中央空調的未來趨勢大有機會就在於物聯網(IoT)。
物聯網(IoT)中央空調的本質是什麼2019年,海信中央空調推出5G全健康中央空調,在智慧除溼、智慧淨化、智慧感知、智慧操控、智慧物流、智慧售後六大場景上提出智慧空氣解決方案。正是透過這個產品,海信逐漸向市場傳遞並落實一個全新概念,即第四代5G智慧型中央空調。
同年,美的中央空調登上央視AI科普向節目《機智過人》,智慧化管理、智慧樓宇系統等新服務、新概念成為此次展示的亮點,也預示了這個行業未來發展全面跨向科技領域。
時隔一年,美的集團暖通與樓宇事業部上海美控公司總經理梁銳在接受“螳螂財經”採訪時說道:“我們事業部在2020年11月份已由原來的‘中央空調事業部’更改為‘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未來我們更加專注於‘智慧建築’、‘智慧城市’的要求,將用美的智慧讓建築真正的實現可感知、有溫度、能進化,不斷探索智慧建築的無限可能。”
結合兩大品牌的動作與目前市場的訊號,“螳螂財經”認為,物聯網(IoT)中央空調目前的發展路徑更多是利用物聯網(IoT)、AI、雲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來提供系統性的智慧化服務。
其一,系統性的增強。中央空調是室內空氣調節的綜合解決方案,相比大眾認知的分體式空調更具備系統性。伴隨著物聯網(IoT)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中央空調的系統性將呈現出增強或擴充套件的趨勢,譬如與智慧樓宇、智慧園區的監控、安防、能源等系統融合。
其二,智慧化的服務。從使用者端來講,中央空調在應用了物聯網(IoT)等前沿技術之後,所帶來的便捷功能是區別傳統中央空調的關鍵,譬如智慧終端互動控制、溫度自感應調節等等。
目前,海爾、美的、海信等國內巨頭推出的物聯網多聯機系列產品大抵可以實現這兩大層面的需求。
以海爾中央空調的物聯多聯場景方案為例,該方案立足於辦公場景使用者需求,可以實現中央空調無人值守物聯集控、執行狀況雲檢測、大資料物聯節能、定時自動開關機四大功能,其本質是在加強辦公場景的系統性與協同性,透過智慧化的功能服務方便使用者管理,進而節省人力成本。
值得一提是,在世界品牌實驗室公佈2020年“中國品牌年度大獎”中,海爾多聯機獲得“科技全球引領大獎”。儘管行業目前對於類似的技術創新予以不錯的反饋,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當前中央空調智慧化所帶來的新功能與新服務似乎都沒有深入到空調系統的核心領域。
簡單來說,物聯網(IoT)等技術確實可以為使用者帶來一些不一樣的產品體驗,但對於中央空調來講,也只不過是邊緣性的功能創新,室內空氣調節仍在依賴原來的技術路徑。
中央空調智慧化的價值在哪以目前的表現來看,中央空調仍需要在物聯網(IoT)的技術賦能下尋找帶來顛覆性的場景應用,才有進一步成為中央空調市場的競爭賽點。
目前,智慧化只是一個市場熱點罷了,在主打智慧化方面,海爾、美的、海信等品牌都有相似的產品推出,在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體驗的同時,遠遠還沒有拉開差異化的品牌優勢。
但是,不可否認,智慧化所帶來的價值路徑依舊值得肯定,也是有跡可循的。
美的集團暖通與樓宇事業部研發中心主任羅彬向“螳螂財經”談及美的“智慧樓宇”戰略時,說道:“建築需求已經到了越來越精細化的層面,美的希望從能源和舒適空間去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做好全生命週期的運維和服務。”
從這個思路出發,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目前中央空調智慧化的價值路徑,比如能源管控。據資料顯示,建築能耗、工業能耗、交通能耗並列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場景,其中建築能耗成本即佔總運營成本的30%,負責空間空氣調節的中央空調系統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口之一。
因此,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物聯中央空調產品的第一任務就是“節能”。比如,美的中央空調打造的智慧樓宇管理系統(M-BMS),其系統路徑就在於藉助中央空調水冷系統節能平臺、多聯機綜合管理平臺、大資料能源管理雲平臺、智慧家居系統平臺等,並集成了樓宇照明系統、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電梯系統、安防系統等,從整體進行統籌以降低建築能耗。
不難發現,基於這樣的整合化路徑,物聯中央空調已經很難再簡單的定義為一個空氣調節系統,更全面、複雜交疊的子系統整合使其必然會擁有一個新的概念。
或許,正如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在談及海爾物聯中央空調時所言:物聯中央空調並非新產品,而是新品類。以海爾的E+物聯高效機房系統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可以實現統一管理、遠端操控和無人值守,機房裝置最終實現“自聯網、自適應、自升級”,併為使用者帶來節能不止一半的新體驗。
那麼,基於行業觀察與產品理解,“螳螂財經”也認為,這個新品類誕生的過程實際便是透過物聯網(IoT)等技術使得中央空調系統接入一個更整合化的雲端管理系統(或邊緣管理系統),實現對能源消耗的監測、分析和管理,以此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同樣的,在舒適空間方面,路徑也有所相似。物聯網(IoT)實現中央空調系統接入雲端,進而帶來手機控制、智慧雲控、開放物聯等便捷化服務。
總的來說,這相當於透過技術手段將中央空調系統整合到了一個更大、更全面、更集中的管理系統平臺,對此實現空間(或說場景)整體的統籌管理,進而達成智慧、節能、降本等目的。
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中央空調的市場競爭維度在擴充套件了,正如梁銳所說的:“對於中央空調智慧化已不單單停留在中央空調本身的智慧化,我們(指美的)也在不斷加大對建築內的各種裝置場景化應用的研究。透過對建築智慧化和建築場景的研究更能將中央空調智慧化和建築有機的融合起來。”
那麼,也就是說,未來中央空調在物聯網(IoT)的技術路徑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僅僅是面向中央空調系統的智慧化,也需要面向更多的場景系統進行迭代升級,來實現整體跨越。
在此,中央空調往智慧化發展的模式與路徑還需要在不斷的市場驗證中確定,現在談智慧化的最終體驗還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