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題:拼多多:為小散農產品“雲拼”出大市場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高少華
種植在雲南的雪蓮果,今年以來“紅”了,在新電商平臺拼多多上,多家網店今年的銷量突破10萬單。“雪蓮果從‘土特產’變‘搶手貨’,帶動合作社的村民戶均年增收5000餘元。”雲南省丘北縣“新農人”舒躍文說。
雪蓮果是近年來拼多多“農地雲拼”模式打造的“爆款”之一。拼多多副總裁陳秋介紹,所謂“農地雲拼”,就是透過“拼購”模式,把原來在時間和空間上極度分散的需求,匯聚成一個個相對集中的訂單。“像雪蓮果、人參果這樣的小眾農產品,因為種植規模不大,原來進不了物流車隊,更不用提零售終端。有了拼多多這樣的平臺,一個包裹就能發貨,市場一下子打開了。”
拼多多透過在“雲端”對接供給和需求,讓小農戶直接面對平臺上眾多的消費者,以“農地雲拼”模式為小散農產品“拼”出了大市場。今年疫情期間,市縣長直播成為拼多多“農地雲拼”的一大亮點。“又香又甜,大家快買它”——今年年初,時任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縣長吳康秀走進直播間,向網民推薦徐聞特產香水菠蘿。直播的4個小時內,訂單數量超過3萬單。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拼多多已經在全國推出了235場市縣長助農直播,售出農產品超過32億斤。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總額2019年達到1364億元,2020年預計突破2500億元。
“農地雲拼”,既幫助農產品開啟市場,也為農戶創造了多樣性的務工收入。在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人參果的種植面積已經達數萬畝。除了賣水果賺錢,婦女、老人在村裡幫忙做農產品的封裝、分級,好的時候一個月收入上萬元,小水果真正“拼”出了大產業。
讓流通環節更少、成本更低,是拼多多這幾年高速成長的秘訣。以往,偏遠地區的農副產品如果賣到城市,通常要經過6到8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會存在一定的損耗率。在“農地雲拼”模式下,農產品由產地直髮消費者,大幅縮減中間環節費用,農戶能夠掙到更多錢,消費者也能享受更為優惠的價格。
“在網際網路模式下,很多農產品可以在特色化、差異化的基礎上,形成新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路徑。”陳秋說,目前國內農產品流通中,線上渠道佔比不到10%,增長空間巨大。近日,拼多多宣佈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髮”,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水果、蔬菜、肉蛋等生鮮產品的補貼力度,幫助農產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助推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