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國際線上】;
“智慧城市是數字經濟的主要載體,只有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有效推動數字經濟”。在11月25日舉行的JDDiscovery-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智慧城市”分論壇上, 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以“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發展的新形勢”為題,闡述了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及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並分享了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九項轉型特徵,描摹了智慧城市發展的未來圖景。
智慧城市新內涵:智慧城市不只是專案建設,更是新經濟的重要載體
單志廣認為,新的數字時代重構了我們的城市,數字時代的架構是由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的要素定義的,數字時代與工業時代是截然不同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城市有了新的發展趨勢。單志廣表示,其一,智慧城市是數字經濟的主要載體,沒有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就是空中樓閣,數字經濟是最頂層的維度,數字經濟不只是經濟,也包括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數字鄉村等公共服務領域;其二,在智慧城市中,數字化治理非常重要。如何把資料要素管好用好,把它的所有權、使用權、增值權和紅利的釋放權、分配權做好,這是我們下一階段必須攻克的難題,智慧城市它不只是用來建的,它是一種新經濟的重要載體;其三,是城市的數字孿生,數字城市不是物理世界的簡單數字化,而是打造線上線下相互作用的、相互融合的新型世界。比如說,類似於京東這樣的數字化平臺彌補了物理世界中很多不盡合理的地方,這也是國家推動新基建的原因。可以說,新基建的發展給未來智慧城市打造了更好的底座。
對於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問題和思路,單志廣認為,智慧城市不是單純由技術定義的,它是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未來的技術動力有五個+,分別是網際網路+(流量驅動效應),大資料+(資料驅動效應),人工智慧+(演算法驅動效應),行動通訊+(效率驅動效應),區塊鏈+(可信驅動效應)。只有把這些技術優勢和城市發展深度結合才能形成智慧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未來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特徵:協同敏捷,以人為本
單志廣分享,面向未來發展智慧城市至少有九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值得關注。
第一是技術應用,技術將從單向應用轉向融合應用,相互結合形成對演算法、算力和資料的支援,為城市、經濟和社會治理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二是業務模式,從供給側主導轉向以人民為中心。智慧城市要實現城市智慧化系統的供給側改革,不是做了什麼平臺讓老百姓用,而是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們政府、城市才做什麼樣的智慧城市平臺。
第三是服務模式,處於資料、網路、計算、軟體、連線、服務無處不在的時代,政府和城市提供的服務必須是無微不至、無處不在、更加惠民,必須達到極致的狀態,才能經受得住老百姓的檢驗。
第四是治理方式,未來政府必然要從過去的粗放型走向精準化,而在這個過程中,智慧城市要幫助政府實現瘦身強體,幫助政府、企業、行業最佳化流程,進行流程再造。
第五是系統能力,智慧城市核心的架構要從過去垂直煙囪走向橫向扁平化的系統,實現以橫向能力為主的資訊化建設,智慧城市主要是解決橫向打通的問題,不是縱向的能力建設。數字化轉型不是技術驅動,而是業務本身的改變、改革最佳化驅動的。
第六是系統特徵,未來智慧城市一定是打造越來越多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敏態系統,不是穩態系統,像滴滴打車和掃碼單車,改變了過去各自為政、分兵把守的狀態。
第七是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對智慧城市建設尤為重要,因為它是類似航母的複雜巨系統,除了每個單項系統本身要建好,不同系統之間的關聯性尤為重要,智慧城市現在最缺的就是不同的智慧系統之間怎樣銜接、約束、配合,這些規範和介面怎麼做,這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設能力最大的短板。
第八是建管模式,從以建為主轉向長效運營,未來中國數字化經濟裡最有價值的就是智慧城市運營商,以城市為載體進行管理和服務,來獲取資料增值之後的價值,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產業,比今天的電商和平臺經濟更有深度、廣度、更有價值。
第九是政策走向,只有政策走向更加均衡,才能更加快速發展智慧城市,解決技術走在管理前面,實踐走在政策前面,企業走在政府前面,期望走在失效前面的不平衡問題。
單志廣表示,在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的發展確實會有很多新的要求,也面臨很多新機遇,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要更加突出效果和效益的導向,才能更好地邁向下一個五年,或者下一個十五年。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任重道遠,希望有更多像京東數科這樣有技術、方法、實踐、案例的企業能夠跟城市共成長,打造未來中國智慧城市的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