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影業釋出盈利預告,預期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財年,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大幅減少不少於90%。
而同期截至2020年3月31日,歸屬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則約為人民幣11.51億元。
在歷經疫情,影院行業遭受重創的背景下,是什麼原因讓阿里影業大幅收窄虧損?如今在資本暫時退潮的影視行業,阿里影業將如何應對?未來對於阿里大文娛的佈局又將起到那些作用呢?
一、 阿里影業虧損大幅收窄,背後都有哪些原因?
阿里影業公司全稱為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於中國內地運營包括電影及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版權、以及雜誌廣告及發行在內的文化事業相關業務。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6月完成對阿里影業的收購,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自2014年6月從文化中國借殼登陸港股以後,阿里影業就一直處於鉅額虧損狀態,其中2015年雖然有利潤改善,但主要來自一筆8.38億元的淨財務收益。
但最近兩年阿里影業的財報資料紛紛顯示,虧損開始縮窄,這對於市場和投資者而言無疑是個利好訊息。那麼阿里影業虧損縮窄的原因在哪裡呢?公告內容稱主要有3個原因,讓我們一同來看。
1、阿里文娛全產業鏈佈局成果顯現
阿里影業已經由單一的電影和票務業務的結構形態過渡為全產業鏈條的開發、製作、宣傳等,因此,在新冠疫情當下影院及演出長時間關閉及限流的情形下依然保持了相對良性的收益轉變。
在此前,網際網路宣發是阿里影業的核心支柱,為公司帶來的業績佔比一度接近80%,但此次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網際網路宣發業務營收佔比下降為41.16%,而內容製作收穫超過八成同比增長,營收佔比與宣發業務持平,為41.23%。
2、頭部電影帶來大額收益
在2020/2021財年,阿里影業除了參與《1917》、《八佰》、《奪冠》等頭部作品之外,其“錦橙合制計劃”作品《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和《一點就到家》分別在七夕檔和國慶檔上映,前者以2.8億元的單日票房成績創下七夕檔紀錄,最終票房超5億,後者累計票房超3億。
此外,2021年春節檔前後,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拆彈專家2》在國內多日獲得票房冠軍,甚至延期下線,上映天數達64天,最終累計票房達13億。《刺殺小說家》雖然與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相比仍有差距,但受惠於檔期,最終累計票房仍破10億,動畫片《新神榜:哪吒重生》也取得4.56億票房的成績。
3、營銷費用大幅減少
公告稱受惠疫情及線上票務平臺營運效率提升等因素,阿里影業2020年財年銷售及市場費用大幅減少約50%至60%。實際上自淘票票的燒錢票補降低後,營銷部分的費用方才得到明顯“降溫”。
得益於上述原因,報告期內,歸屬於阿里影業所有者的淨虧損由過往期間的3.9億元收窄至1.6億元,同比收窄143.75%,減少淨虧損2.28億元。然而歸根結底,阿里影業虧損大幅收窄的原因還是在於轉變了經營策略,“內容為王”是其近期的主打牌。
二、 專注“水電煤”增長乏力?阿里影業迴歸“內容為王”戰略
入局之初,阿里影業定位於“電影行業水電煤”,提供新基礎設施建設,在影視產業鏈上下游進行了大量投資與併購,包括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但發展情況較為一般。而且由於內部影視資源協同與業務融合困難,未能打通影視衍生品鏈條,同時未能有效融入阿里電商資源。
而且由於去年疫情令電影行業遭受重創,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認為電影行業將迎來新的變化:電影將不再是資本追逐的行業,未來製片成本將進一步縮減,沒有資金實力、缺乏內容製作能力的公司逐漸出局;影視公司也將佈局網路電影,重視技術創新;行業將進一步洗牌整合,優秀的導演、製片人迴流大企業。
因此在2020年11月,阿里影業宣佈將重回內容為王的發展路徑,推出全新的自制廠牌“可能製造”、並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推出新片單等全新內容佈局。
此前阿里影業內容製作團隊便有爆款的特質,此前參與投資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流浪地球》等影片便是叫好又叫座,而且聯合出品的《綠皮書》獲得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使阿里影業成為全球第一家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視網際網路公司。
但和過往不同“堅守發行優勢接住檔期大片,中小影片適當投資”的戰略不同,阿里影業近年來開始將資源向中小體量影片和年輕主創團隊進行傾斜。從其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刺殺小說家》體量較大且與多家出品方共擔外,去年上映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以及《一點就到家》都是中小成本影片。
而且除商業主旋律影片外,阿里影業旗下廠牌“可能製作”還有快看漫畫進行合作,未來合作推出多部漫改電影,這種IP上游端與與製作、發行下游段的結合,有可能形成一條完整孵化漫改IP作品的產業鏈。
此外,在海外業務方面,阿里影業的表現頗為不俗,而且眼光極為老辣。《綠皮書》《何以為家》《一條狗的使命》《海上鋼琴師》等一系列口碑極佳,但商業性不太強的海外影片陸續登陸中國大銀幕,其背後都有著阿里影業的影子。
以內容為先,是阿里影業成立數年來對使用者洞察方面的積累,但此前其專注的電影行業新基礎建設也並沒有被放下,而是正煥發出科技的光輝,進一步推動阿里影業的內容製作。
三、 技術賦能,資料驅動,阿里大文娛揭開底牌
先做平臺,而後做宣發,然後迴歸內容,這是阿里影業“曲線救國”的方法。如今阿里大文娛的攤子越鋪越廣,而宣發藉助技術的進步,淘票票、燈塔和鳳凰雲智等三個數字化宣發平臺也在為阿里影業源源不斷的造血。
藉助阿里巴巴廣泛業務的優勢,阿里影業逐步貫通了影視行業投資、製作到宣發、放映和衍生品的全產業鏈。以票務平臺淘票票為例,其協同裡天貓、淘寶、高德、優酷、UC、口碑等平臺數據,在資料豐富度、實時性和準確性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
而在購票市場上與淘票票不相上下的貓眼卻有一些尷尬,雖然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但近95%的貓眼使用者都是活躍在騰訊和美團的平臺上,倘若與騰訊和美團點評定義的協議在到期前被更改或終止,貓眼的現有使用者留存以及新使用者增長方面的風險都是無法估量的。
而且近年來影片宣發方式也逐漸改變,傳統的路演漸漸被數字化直播取代,但當阿里影業在2019年年底推出“衝擊播”的時候,電影行業對直播的認知還比較有限,推進的過程也挺艱辛。很多電影的主創一開始比較牴觸進直播間,認為那是網紅做的事。
但隨著直播元年的開啟,以李佳琦的直播間為例,就有過胡歌、楊冪、金靖、劉詩詩、井柏然、楊洋等人進去直播宣傳影片。薇婭的直播間也是大牌雲集,如劉濤、宋茜、鹿晗、關曉彤等。更有很多明星自己開直播進行宣傳,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明星對於透過直播來進行影片宣傳的接受度是越來越高了。
此外,憑藉其累積的龐大使用者量及互動,阿里影業可以充分發揮其大資料優勢,驅動優質內容的創作以及後續的宣發,這也將進一步觸達更多潛在觀眾,實現完美閉環。從戰略邏輯上看,阿里影業在這個網際網路宣發方面的強勢佈局,並結合燈塔等版塊打造完善的一整條智慧營銷鏈路,這才是阿里文娛電影進入內容領域的底氣所在。
小結:
號稱最強五一檔的電影市場黃金檔期即將到來,選擇在期間上映的影片,不乏優秀製作團隊和演員,而且型別眾多。除阿里影業直接出品的《秘密訪客》外,其他影片出品方也或多或少都有阿里巴巴入股或控股的影子。在影院影院及院線迎來久違甘霖的背景下,五一檔電影行業有望再次爆發,憑藉製作精良的電影內容和強有力的全平臺宣發,阿里無疑可以從中再獲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