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戰,迫在眉睫

耳朵大戰,迫在眉睫

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oNews(ID: ilovedonews),作者尹太白,編輯楊博丞 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關於“耳朵經濟”的戰爭一觸即發。

資料可以為這場戰爭的必要性提供一些佐證。艾媒諮詢釋出的《2020年中國網路音訊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線上音訊使用者數為4.9億,相較於2018年增加了14.0%,預計到2020年使用者數量可以達到5.4億,其中以有聲書、播客等為代表的長音訊更容易獲得使用者青睞。同時,QuestMobile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6月,線上音訊使用者月均使用時長為600分鐘,同比增長75.4%。

使用者群體不斷擴大的另一面是市場規模的擴張。上述報告還顯示,2020年線上音訊的市場規模同比去年增長55.1%至175.8億元,預計202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43.1億元。

網際網路巨頭的動向則從側面表現出了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

除了線上音訊老牌選手喜馬拉雅、荔枝和蜻蜓FM持續發力外,2020年以來,位元組跳動、網易和騰訊等巨頭也相繼上線了線上音訊產品。

一個不可置否的事實是,“耳朵經濟”的使用者群體還在不斷提升,市場規模也在急劇擴張,這一領域已被巨頭們視為了新的業務增長點,與此同時,儘管喜馬拉雅、荔枝和蜻蜓FM已在行業內深耕多年,但仍不具備造血功能,只能依靠資本市場供血才能生存。

一邊要強勢搶奪,一邊要艱難防守,這也意味著,一場關於耳朵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崛起 

時間回到2009年,當時豆瓣FM利用個性化推薦技術開闢了線上音樂的先河。兩年後,蜻蜓FM橫空出世,並將產品定位從“音樂”擴充套件到“音訊”,即“線上收音機”。成立當年,便迅速聚合起海內外近3000家傳統電臺。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當時蜻蜓FM創始人張強認為線上音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著獨特的應用場景,“如果不能用眼睛,你什麼也幹不了,但你還是可以透過聽音訊內容,獲得一些知識。”

按照原計劃,蜻蜓FM預計上線3個月後達到20萬用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上線當月便吸引了超過50萬用戶,第二年這一數字直接翻了一番,使用者規模達到了百萬級別。

隔年秋天,另一個FM玩家上線。兩位連續創業者餘建軍和陳小雨在合作的虛擬社群專案失敗後,也將目光瞄準了線上音訊領域,並在證大集團的支援下成立了喜馬拉雅,定位UGC音訊分享平臺。

2013年是線上音訊行業的分水嶺。這一年,喜馬拉雅相繼與閱文集團、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截止2019年,喜馬拉雅坐擁市場上70%暢銷書的有聲版權。

相比之下,蜻蜓FM雖然行動早,但效率過慢。直到2014年,蜻蜓FM才成功併購央廣之聲,獲得大量音訊內容版權。到了2015年,蜻蜓FM終於意識到UGC的重要性,於是正式提出PUGC戰略,但相比從誕生之初就定位UGC的喜馬拉雅,還是慢了不少。

版權和UGC落後於人,隨後興起的知識付費風口又再次擴大了二者之間的差距。

2016年,喜馬拉雅高調入局知識付費,上線了馬東的付費欄目「好好說話」,還順勢造出了國內首個內容消費節——123知識狂歡節,而蜻蜓FM則拖到2017年才正式入場。

來自易觀的資料顯示,2017年市場暢銷的付費內容中,喜馬拉雅佔比57%,蜻蜓FM佔比9%。蜻蜓FM前COO肖軼也坦誠道:過去幾年業務策略確實比較慢。其雖是市場先發者,但在播客、有聲書和知識付費的模式擴張上都處於跟隨姿態,導致使用者和內容體量也被逐步拉開差距。

在蜻蜓FM和喜馬拉雅纏鬥的幾年中,考拉FM、荔枝相繼問世。

作為後起之秀,荔枝選擇了一條偏向社交的發展路徑,在當時,荔枝添加了私人播客功能和智慧推薦功能,這為其後來的音訊娛樂社群定位埋下了伏筆。

2018年末,蜻蜓FM的使用者總數突破4.5億,喜馬拉雅則是4.8億,而直到2019年上半年,荔枝的使用者總數才突破2億。

事實上,荔枝從FM時代起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就一直很被動,其嘗試過知識付費、廣告、周邊電商,但都無一成型。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相對落後的荔枝成功“搶灘”,率先登陸美股。

線上音訊行業發展了9年,老牌玩家依次走過了網際網路+、知識付費、直播等多個風口,但終究未定勝負,三家線上音訊雖然建立起了播客生態,並培養了一定的使用者粘性和使用慣性,可至今仍沒有一家平臺能在領域內形成絕對優勢。

變局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線上音訊行業格局已形成三足鼎立之時,2020年,線上音訊行業卻陸續冒出了多位重量級新玩家,讓原本平靜的江湖變得暗潮洶湧。

最具攻擊性的是騰訊。

“長音訊將是未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將透過線上音樂和社交娛樂服務的協同,助力長音訊業務發展,加速推動音樂與音訊的融合發展。”在今年4月23日,“酷我暢聽”的戰略釋出會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這樣解釋道。

事實上,騰訊音樂在長音訊市場的佈局,早在2019年就已開始。不僅QQ音樂開闢出“聽書”板塊,引入《慶餘年》《盜墓筆記》等原著IP有聲小說,酷狗音樂推出了“酷狗電臺”,而酷我音樂則釋出了“百億聲機”全領域長音訊招募計劃,砸下百億資源和資金扶持長音訊領域UGC創作。

騰訊音樂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酷我暢聽透過與閱文集團等線上文學平臺的合作,新增了數千本有聲讀物內容,並擁有閱文集團最受歡迎作品Top100榜單中大部分作品的音訊作品改編權。除線上文學作品之外,還與熱門電視劇以及國內漫畫IP合作進行音訊化改編。

此外,騰訊旗下的微信也向線上音訊領域發起了衝擊。今年12月,微信聽書App正式上線,內容涵蓋了有聲小說、書籍和各類音訊節目。透過“集團軍”的形式向線上音訊發起猛烈衝擊,這足以見得騰訊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

另兩匹闖入線上音訊領域的黑馬是網易和位元組跳動。

2018年,網易雲音樂上線影片直播後,又於2019年9月正式上線全新內容版塊“聲之劇場”,主打年輕IP改編的廣播劇與有聲書推出語音直播。

今年6月初,位元組跳動正式上線了一款名為“番茄暢聽”的線上音訊應用,番茄暢聽依託於位元組跳動免費小說平臺番茄小說,將番茄小說中的正版小說以音訊形式播放出來。

早在前幾年,B站收購音訊平臺貓耳FM入局線上音訊領域,並且劃分音訊分割槽加碼線上音訊,而快手也宣佈要透過一款全新的播客類產品“皮艇”進軍長音訊市場。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巨頭此時扎堆進入線上音訊領域,其實是在互相卡位,“大家都想先把長音訊的坑佔住,畢竟長音訊對他們未來的整體發展非常有利。”

困境

賽道越發擁擠的同時,某種程度上,原來的一些問題也被突顯出來了。在探索線上音訊新生態的過程中,虧損、內容違規、版權等問題的存在,讓這一市場的發展陷入了困境。

有資料可供參考的是荔枝。作為線上音訊第一股,荔枝於今年初掛牌納斯達克,但自從上市以來,股價便一路下行,市值縮水60%,上市不到一年跌至不足1億美元。

資本市場的觸礁,源於荔枝慘淡的業績。根據荔枝三季度財報,其總營收為3.615億元,同比增長10%,而淨利潤則為-610萬,同比收窄87%。雖然虧損收窄,但荔枝的月付費使用者佔月活躍使用者數的比例在1%以下,這意味著其付費轉化率並不高。

盈利,是擺在線上音訊行業面前一個共同的待解難題。

不僅是荔枝,即便是行業頭部玩家喜馬拉雅也沒能解決這一難題,截止2019年5月,喜馬拉雅付費使用者達到了400萬,付費率僅為5.3%。

除了盈利難題,版權和內容違規是橫亙在線上音訊平臺面前的另一道溝壑。

現階段,喜馬拉雅和蜻蜓FM主要以PGC內容為主,有眾多有聲書的版權,但這也在使得內容成本投入過高,相比之下,以UGC內容為主的荔枝規避了高昂的版權費用,但也同樣因為UGC內容不好把控,使得內容違規、涉黃、侵權等問題頻出。

今年9月初,荔枝爆出存在助眠內容挑逗、多名助眠主播誘售低俗色情音影片等問題,受到廣東網信辦等有關部門約談,並被責令關停直播板塊“助眠”頻道。其實早在2018年4月,荔枝的ASMR頻道就因涉黃問題被約談。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儘管整個線上音訊行業發展前景誘人,也吸引了各網際網路巨頭入局,但是相比線上音樂、短影片和直播等,線上音訊本身仍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迄今為止,也沒有真正建立起內容護城河的玩家。

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戰況膠著,加上騰訊、位元組跳動、網易等新玩家入局攪動市場,線上音訊市場又將迎來新一輪爭奪戰。

而爭奪戰的關鍵在於,誰能夠率先解決行業困境,誰就能謀求更為長遠的發展,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2021年,線上音訊行業將會重新洗牌。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64 字。

轉載請註明: 耳朵大戰,迫在眉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