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區塊鏈是新興行業,是接下來5年、10年甚至30年最大的風口之一,它背後對應著人類從物質社會向數字社會遷徙的大趨勢。
區塊鏈行業曾經有過“三個萬億”這種說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尋),我非常認可這種說法,我相信區塊鏈領域遲早會出現市值萬億美元的公司,關鍵是:它是哪一家公司?以及我們如何找到它?
我相信這樣的公司如果出現,一定是抓住了趨勢中最重要的東西,那這個東西是什麼呢?
一、是流量嗎?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什麼最重要?流量最重要。流量背後就是人,流量的背後就是人的需求。
這是有原因的: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非常多,而且資訊的邊際成本非常低,只要一個產品做出來,賣給一個人也是賣,賣給100萬人也是賣,所以如何吸引更多的流量來使用它就成了關鍵。今天,無論是各大平臺網站,還是各個自,還是各個商家,最為追求的一個東西就是流量。
在網際網路時代流行的一個公式是這樣的:
收入 = 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而流量是這一套公式的起點,所以可見流量到底有多重要。那麼到了區塊鏈時代,流量還是這麼重要嗎?
流量當然還是很重要,無論是對現在的區塊鏈,還是對這些中心化的交易所,還是對錢包、礦場等生態方來說,流量仍然很重要,有流量就有人氣,有人氣就有共識,有共識就有一切。
但是,區塊鏈時代的流量好像又沒有那麼重要,至少沒有網際網路時代那麼重要。
我們先看一個歷史事件:
時間回到1、2年前,那個時候國內的中心化交易所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趨勢,OK、火幣和幣安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的交易量,其它中小交易所完全沒有辦法與這三大交易所相提並論。
如果用網際網路時代的邏輯,這三大交易所牢牢的佔據了流量的入口,而且已經形成了網路效益,其它中小交易所應該很難有翻身的可能性。
但是,短短几個月之後Fcoin橫空出世,憑藉著“交易即挖礦”的激勵機制,在幾個月之內躍升到了交易量的第1名,而且它的交易量最高的時候,甚至遠遠超過前三大交易所的總和。
當然,現在FCOIN已經銷聲匿跡了,這一切也都成了過眼雲煙,目前三大交易所仍然是牢牢佔據著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絕對的市場份額。
但是無獨有偶,在“交易即挖礦”銷聲匿跡之後,近段時間又出來“借貸即挖礦”,Compound藉助“借貸即挖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市值翻了幾番,一躍成為了Defi領域的新龍頭。
從這兩個案例,我們彷彿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絲絲新的變化,那就是:依靠流量來壟斷市場,好像越來越難了。
二、是財富效應嗎?
並不是說流量沒用,流量仍然很有用,畢竟大家形成的交易習慣是很難一時之間改變的。
但是有另外一種力量,它彷彿來自於另外一個維度,可以較為輕鬆的擊敗流量入口的壟斷效應,這個東西就是利益,或者叫財富效應,也可以叫商業模式。
為什麼Fcoin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擁有如此巨大的交易量,因為它推行了“交易即挖礦”,使得每個人在交易都能夠獲得相應的利益,而在傳統的交易所沒有這個利益維度。
人們為了利益可以做出很多瘋狂的事,包括克服自己的交易習慣,當這個利益足夠大的時候,利益的力量可以輕鬆的衝破大的流量平臺的網路效應。
用一個公式表示就是:
利益(財富效應) > > 流量
我相信在區塊鏈行業,未來還會有很多的這樣經典的翻盤案例出現,因為這在我看來並不是偶然,因為而是一種必然的事件,這背後是資訊網際網路和價值網際網路底層邏輯的差異。
資訊可以輕易的產生,所以大多是免費的,在這種情況下流量就顯得很重要,誰能夠聚集到更多的人,那麼誰就能從免費當中獲得更多的盈利方式;
價值不是免費的,價值是很難產生的,價值本身就約等於利益。如果誰能夠貢獻更多的價值,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那麼人們就會像飛蛾撲火一樣衝進來,從而忽略流量的作用,在短時間內擊敗流量所構成的護城河。
三、最重要的是可擴充套件性
利益聽起來總覺得粘性不夠,因為一般來說,哪裡有利益,使用者就往哪裡跑,利益一變,使用者就離開了,好像不適合沉澱為核心競爭力。
那有沒有比利益更加重要的東西,可以源源不斷帶來利益呢?
有!我認為對一個區塊鏈專案(協議)而言,最重要的是可擴充套件性。
如果把區塊鏈比喻成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的話,那麼這個市場一定要足夠大,市場上的玩家一定要足夠多,市場上的生意業態一定要足夠豐富,這些東西背後都要求區塊鏈協議具有非常強的可擴充套件性。
可擴充套件性這個詞可能聽起來文縐縐,也可以用更直白的話說:什麼是可擴充套件性?可擴充套件性就是看誰能夠連結更多的生態,誰能夠搭載更多的智慧合約,誰能夠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有了可擴充套件性,才有可能構建足夠大的平臺,才有可能形成足夠大的生態,才能形成網路效應的護城河。
那如何才能擁有足夠的可擴充套件性呢?根據我自己的理解,可擴充套件性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標準化
標準化是提高可擴充套件性的底層基礎,任何行業想要有最大的擴充套件性,那麼一定要求它有最大程度的標準化。
比如最早有一本書叫《集裝箱改變世界》,集裝箱為什麼能夠改變整個海執行業,甚至改變世界呢?
因為集裝箱有標準的尺寸,當集裝箱標準化之後,那麼碼頭的裝卸就可以標準化了,吊車、物流、海運就有標準可以依照了,如果一直往前端延伸,工廠的生產、包裝也都可以標準化了。
同樣的,在金融行業也有類似的案例,期貨行業早期主要是遠期交易,但是遠期交易的規模一直比較小,直到後來把遠期合同標準化之後,將它分成明確的多少噸為一手,然後按手來交割,後來才有了期貨交易所,整個期貨行業才真正發展起來,風險對沖作用才發揮出來。
標準化之後,商品的流動性會提高很多,同時整個社會的分工協作就有了明確的協議和連線標準。
數字貨幣行業也有類似的案例,比如以太坊能夠如此快速的發展壯大,跟它的ERC20協議能夠把發幣這個過程標準化是離不開的,同時它還有大量的智慧合約,把原來很複雜的融資過程用標準化的協議取代,這樣幣與幣之間就可以無摩擦的互動。
2、易用性
標準化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對於TO C的專案,除了標準化之外,易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什麼是易用性?就是操作要簡單,上手要容易。
因為擴充套件性強的專案,最終會觸達無數使用者,當你的目標基數這麼大的時候,你一定要考慮大眾的操作習慣。如果一個人進來使用一次馬上就可以上手,那他很有可能就會長久留存;如果一個人進來,1分鐘之內不知道幹什麼,不知道怎麼操作,那說明這個產品的易用性不夠,使用門檻對使用者來說可能就高了一點,這樣就很難吸引到更多的使用者使用。
3、正反饋路徑
除了標準化和易用性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專案要能夠形成正反饋的路徑。
所有專案早期的時候的使用者一定是比較少的,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產品如何一步一步的變得更好?流量如何一步一步的變得更大?這就要求專案必須要形成有效的正反饋路徑,有了這個正反饋路徑,專案才會慢慢成長,從小變大。
比如說,專案早期有一些種子使用者,這批種子使用者能夠在專案中獲利成為專案的鐵桿粉絲,他們一方面給專案提供初始的流量,另外一方面不斷的給專案提供使用建議和反饋,讓產品能夠做得更好;同時這批種子使用者又會不斷的對外宣傳,讓更多的使用者參與進來;這時的專案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產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那後進來的使用者也能從中獲益;這批後進來的人又會成為下一批的種子使用者,他們又會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參與的人多了之後,專案流量起來之後,本身就會形成網路效應,甚至形成生態效應,這樣就形成一個正反饋路徑。
正反饋的核心,是讓使用者獲利。尤其對於想要構建複雜生態的專案方來說,正反饋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複雜的生態早期可能是多點並進,各個點之間不會形成有效的聯絡,沒有明確正反饋的路徑,所以會顯得比較雜亂無章,看不到方向。直到把這條正反饋路徑建立起來,整個正向的迴圈才開始,那時候整個專案才真正走入正途。
四、結語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項技術,這個技術上可以搭載很多協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傳輸協議。既然是協議,那麼當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越開放越好,搭載在協議上面的生態越多越好,簡單來說也就是擴充套件性越強越好。
圍繞這個擴充套件性這個特點去深入挖掘,去對比幾大公鏈的發展路徑、現狀和未來的可能性,也許我們才能夠找到區塊鏈行業的“聖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