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壽司」Sushiswap會與Uniswap引發流動性遷移戰嗎?兩週後見分曉

由 許愛花 釋出於 科技

外匯天眼APP訊 :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Sushiswap是「克隆版的Uniswap」,但兩者之間其實有一個主要區別,即:在Sushiswap上,交易費是在流動性提供者和SUSHI代幣持有人之間分配,而在Uniswap上,交易費則是在流動性提供者和股權持有人之間分配。

如果你想賺取SUSHI代幣,需要先選定一個加密資產,然後在Uniswap上提供流動性,然後你持有的這個流動性代幣會從Uniswap上抵押兌換成SUSHI代幣。倘若一切順利的話,兩週之後Sushiswap會把你抵押在Uniswap中的流動性轉移到他們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這個操作其實就是分叉Uniswap。

與此同時,抵押人可以賺取SUSHI代幣,也意味著他們有權獲得Sushiswap上每筆交易的0.05%交易費,剩下的0.25%交易費收入將會提供給流動性提供者。從這個角度來看,Uniswap協議上的交易者如果在Sushiswap上交易SUSHI代幣基本上也需要支付0.3%的交易費,這其實和Uniswap上的交易沒有太多不同。

基於上述分析,你會發現Sushiswap似乎只成功分叉了一部分Uniswap。

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考慮到費用會分成給SUSHI代幣持有人,並假設價格銷售比(P/S)基於Token Terminal提供的六個主要DEX協議,那麼可能會有以下結果:

Sushiswap能夠獲得Uniswap年收入的百分比對應收入(單位:美元)對應市值(單位:美元)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基於價格銷售比來做真正的交易,但這會是一個起點。同時,DeFi代幣通常對通貨膨脹有高度敏感性,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模型(如下圖所示),其中假定SUSHI代幣價格為4美元,以及Sushiswap能夠獲得Uniswap年收入的百分比是25%,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和十二個月的結果分別如下:

除了設定價格之外,SUSHI代幣流動性轉移的核心思想也非常有趣,這個理念其實也強化了我的觀點,即:流動性只是短暫的護城河,真正的護城河是使用者意識中所佔的分量,在這方面,Uniswap依然是到目前為止最強的。

需要注意的是,“壽司”也許只是開了一個頭,Sushiswap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代幣遷移嘗試,畢竟越來越多人看到Uniswap產生的費用並希望儘快採取行動。這讓我想起2017年市場上出現的許多所謂“以太坊殺手”,但這次基於代幣激勵的創新的確具有一定顛覆性。

因此,兩週之後將會非常關鍵,屆時SUSHI代幣激勵是否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值得關注。我的猜測是,除非Sushiswap真的能有一些與其他平臺非常不同的亮點,否則大量資金將會流出並尋找收益率更高的DeFi專案進行收益耕作。

那麼,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推測呢?

實際上,當Sushiswap上線之後,流動性提供者是最有可能獲得並持有SUSHI代幣的人,費用也將會在流動性提供者和SUSHI代幣持有人之間分配,這意味著最終結果其實與當前Uniswap平臺上情況差不多,即:流動性提供者賺的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Uniswap其實也可以發行自己的代幣進行費用分配,所以我的猜測是:大多數使用者肯定會優先考慮經過測試的安全產品,並且可以逐步進行去中心化。但我這種猜測也不一定對,因為之前曾有過預測錯誤。

這次為了進一步論證我的猜測,我特定分析了“分叉Uniswap流動性”幾種流動性轉移方式:

1、特定於某些垂直領域的功能差異;

2、推出其他有競爭力的產品。

對於有明顯功能區別的自動化做市商來說,的確可以不透過激勵措施就能獲得(或保留住)使用者,比如DODO。但是流動性提供者在Uniswap上是有利可圖的,他們會輕易放棄豐厚的費用收入轉移到一個新的自動化做市商上嗎?當然,一開始可能有少數幾個交易對將會被Sushiswap吸引。

如果我是Uniswap,現在最擔心的事情並不是Sushiswap轉移DeFi代幣,而是會非常擔心他們為使用者提供更高質量的差異化功能,因為這會非常吸引使用者,也將刺激Sushiswap後續出現大幅增長。(Balancer似乎就是一個好例子)

最後要說的是,雖然我對SUSHI非常好奇,但真正讓我興奮的是流動性遷移背後的想法。當然,我的分析也是基於部分先動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假設,並強調了流動性並非護城河這一事實。

毫無疑問,自動化做市商將會在DeFi市場裡變得非常有競爭力,使用者當然也會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