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出圈,俱樂部卻不賺錢? 不少已"死在沙灘上"

  原標題:跟投電競需謹慎

  11月7日,我國EDG戰隊在冰島奪得英雄聯盟全球冠軍,賽後不到1小時,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7億,“EDG奪冠”熱搜登頂。在擁有中國地區獨家直播版權的B站,賽事直播期間平臺流量峰值一度飆升至近5億,最高同時線上觀看人數同比增長逾150%。

  電子競技“出圈”了。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電子競技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65.57億元,同比增長44.2%;電子競技使用者規模達到4.9億人,同比增長11.4%,市場潛力巨大。在不少地區,電競的產業地位也愈加重要。據統計,廣東、重慶、湖南、海南電競企業數量超1萬家,其中廣東電競企業數量最多超4500家。

  隨著職業聯賽的成熟,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開始投身電競,一些老牌企業也加入這條賽道。比如網易斥資50億元打造網易電競生態園;騰訊電競打造電競賽事遠端製播中心和國內首個5G網路覆蓋的大型電競場館;快手與微博各自以併購戰隊的形式宣佈正式進入王者榮耀職業聯賽領域……

  電競蛋糕巨大,但若想跟投電競這個新型產業,無論是投資人還是運營方,都要保持理性,切莫進入野蠻生長狀態。

  目前大多數俱樂部並未實現盈利,該模式的存續仍需依靠投資方的外部供血。如何實現持續盈利這一商業化問題,多年來一直襬在投資者面前。需清醒看到,早前佈局俱樂部的資本力量不少已“死在沙灘上”。關鍵環節的關鍵問題沒解決,對於行業來說,這本身就是個大問題。俗話說得好,“投資需謹慎”,電競行業尤其是。

  由於電競產業不像傳統產業依賴於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有較高的適配性和包容性,不僅受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青睞,也是不少“新一線”、準二線城市的發力目標。比如海南推出的“海六條”,投入近50億元打造國際級別電競主題公園;杭州建設電競數娛小鎮等。與所在地旅遊文化、體育會展等產業融合共生是電競的優勢,但並非適合所有城市花大力氣發展。

  細分市場就會發現,雖然我國電競市場大、產值高,但是這些效果幾乎都集中在頭部廠商、頭部城市身上。如今佈局、發力電競產業的城市越來越多,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是遲早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猛砸錢”與“多讓利”並不是讓電競產業成功落地的好方法。

  產業發展的背後是人才。隨著電競企業和專案在各地落地生根,與之相對的是電競產業人才稀缺。人社部發布的報告稱,國內電子競技員人才缺口是200萬,而電子競技運營師人才缺口達到了150萬。在人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個城市如何發展電競產業,確需仔細考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 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87 字。

轉載請註明: 電競出圈,俱樂部卻不賺錢? 不少已"死在沙灘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