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陷入難題!英特爾承認:7nm晶片製造面臨“難產”
本文為「金十資料」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當前,為了維護全球第一經濟體在半導體晶片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這個夏天美國已連續兩次"出手",提出AFA和CHIPS兩項新法案,屆時,若是這兩項法案順利獲批,美國將拿出共計370億美元(約合2590億元人民幣)來補貼本國晶片產業。可見,美國對於本國晶片產業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過,在此情形下,美國半導體巨頭卻頗"不爭氣"。
據Market Watch報道,7月24日,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承認,由於該企業7nm製程工藝中存在"缺陷",7nm晶片的製造正面臨失敗,這將導致其7nm晶片將推遲6個月上市。據悉,英特爾本來計劃在2021年底推出7nm晶片,如今延遲6個月,就意味著最早也需要等到2022年才推出。相比之下,AMD基於7nm架構的Ryzen 4000晶片已經上市數月時間,遠遠領先於英特爾。
不過,英特爾表示,如果不能及時生產7nm晶片,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廠商合作生產,考慮將其製造業務外包。這一訊息引起了投資者對英特爾製造能力的質疑。甚至有聲音指出,此舉預示著"一個由英特爾公司和美國主導世界半導體行業的時代的終結"。
報道稱,雖然英特爾在晶片銷售收入和市場份額上仍領先於美國其他半導體公司,但是投資者已經開始將其競爭對手AMD和英偉達(Nvidia)視為美國晶片增長的領跑者。截至上週五收盤,英特爾股價暴跌16.24%,報50.59美元;其競爭對手AMD股價則大漲逾16%,臺積電漲近10%。投資者認為,英特爾表示可能將生產的重要部分外包,這可能意味著臺積電有望獲得新業務。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底,美國就曾多次傳出對晶片斷供的擔憂。為了確保該國晶片供應,美國曾多次喊話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臺積電赴美投資。據悉,鑑於勞動力及經營成本等因素,不少美國科技巨頭生產線已經轉移到海外市場,而屢屢對全球做出錯誤行動的美國,擔心自食其果導致自家晶片產業鏈遭到斷供,此前頻頻呼籲美國高科技產業CEO,鼓勵他們在美國重建晶片生產線。
然而,資本都是逐利的,在疫情重挫全球經濟的情況下,任何一家美企都不會輕率行動。如今,作為世界最大晶片企業,英特爾的晶片工藝落後對該國壟斷晶片市場的地位來說,仍是一個潛在威脅。換而言之,隨著全球晶片技術競爭的加劇,英特爾若一再落後於其他晶片製造商的腳步,那麼美國晶片遭斷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預測了國產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的技術升級路線,認為中芯國際2022年可升級到7nm工藝,2024年下半年升級到5nm工藝。而且我國相繼設立旨在實現半導體國產化的半導體基金也開始向中國企業投資,7月16日,中芯國際正式登陸A股,532億融資額重新整理科創板記錄。可以預見,在中國晶片產業蓬勃發展之際,雄厚的資本無疑將加快我國晶片國產化的步伐。
文 | 李澤鈽 題 | 鄧偉堅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