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蔚來汽車放出“大招”,公佈首款容量高達150kWh、續航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並計劃於2022年四季度交付。
受此影響,A股鋰電池概念股昨日遭受重挫,星源材質收跌16%,星雲股份、奧克股份跌超11%,新宙邦跌近7%,恩捷股份、璞泰來、石大勝華等個股跌停。
晚間,更是有多家鋰電產業鏈公司在互動平臺答投資者問,回應投資者有關固態電池方面的問題。
固態電池尚未面世,只是稍稍露了個苗頭,市場似乎就已經被嚇壞了。但在興業證券分析師朱玥看來,市場暫時還無需擔憂固態電池搶佔液態電池市場。
其原因在於,按照現有技術路徑,穩態下固態電池有望用於消費、軍工等成本不敏感的領域,車用動力領域預計主要裝載在高階車型上,佔比預計約20%。
我們認為固態電池趨勢與正極去鈷化有本質上的區別:正極去鈷化能量密度、成本等商業模式可以跑通;但受制於固態電解質較高的成本,若無革命性的技術路徑創新,固態電池很難大規模裝車。
考慮到固態電池技術、成本都有很大難題,上述分析師預計現有的四大材料體系將長期維繫,且蔚來描述的新的正負極技術並非業內重大創新,龍頭電池廠商也有所掌握。
因此,興業證券認為,液態電池是長期主流,固態電池十年內空間較小,不是產業趨勢,對現有液態電池體系影響有限。
固態電池解析
固態電池是一種電池科技。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的是,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
由於科學界認為鋰離子電池已經到達極限,固態電池於近年被視為可以繼承鋰離子電池地位的電池。固態鋰電池技術採用鋰、鈉製成的玻璃化合物為傳導物質,取代以往鋰電池的電解液,大大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換言之,隨著電動車技術的進步,未來固態電池可能取代現在普遍使用的鋰電池。
在興業證券看來,固態電池使用固態電解質,去除了隔膜和電解液(隔膜只能耐140~160度溫度,容易發生熱失控;電解液是聚合物液體,是易燃高分子),電池安全性有所提升。
但其缺點在於,在不使用電解液的情況下,電池離子電導率低,導致內阻大,迴圈效能、倍率效能差。
技術瓶頸尚未攻克,當前只能先用半固態電池,也就是在液態電解液中添加了固態電解質的成分,保留了以前的電解液和隔膜,同時新增固態電解質的成分。
如此一來,興業證券預計,電池的成本將提升100%以上,商業價值有限。
具體到蔚來所釋出的150度固態電池包,上述券商看到,這只是初級半固態電池,和特斯拉無鈷電池有本質區別,難以代表產業趨勢。
1)相對初級的半固態電池,改善了介面層,提升了熱穩定性、安全性(熱失控臨界點有提升),預計介面層原材料成本較高。
2)對現有四大材料體系沒有變化和影響,特別是隔膜和電解液沒有太多變化。
3)能量密度提升至360 Wh/kg(現有平均水準是250 Wh/kg),主要是在正負極上面做了改進,使用了預鋰化負極和奈米包覆的超高鎳負極,量產進度需看後續推進情況。
4)1000km續航也是因為150kwh的電池包和能量密度提升。
車企做好準備了
目前來看,國內外頭部汽車廠商均已在固態電池領域有所佈局。
國內輝能科技、清陶科技、衛藍新能源等在固態電池研究較為深入的企業均選擇的是氧化物體系,國際上在該技術領先的SolidPower走硫化物路線,日本豐田、松下、日立也採用抱團合作的模式,深耕硫化物路線。QuantumScape同時兼顧三個方向的研究。
國內多數電池廠商及海外的豐田、QuantumScape均從固液電解質混合的半固態產品開始做起。
現在,已有至少三款樣車分別搭載了來自衛藍新能源和清陶科技的半固態電池。
另外,頭部車企與鋰鹽龍頭也已紛紛注資入局。
近兩年,北汽、上汽、廣汽均先後參與了清陶能源D/E/E+/E++輪融資。一汽在2020年參與了輝能科技的D輪融資。
衛藍新能源:背靠中科院技術,同時獲得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的投資(兩者共持股11.8%)。鋰鹽龍頭——天齊鋰業以投資的方式進入。
贛鋒鋰業:直接入場,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合作成立子公司——浙江鋒鋰新能源;主動與車企尋求合作。
國外企業方面,大眾在2014年就已持有QuantumScape 5%的股份,又在2018年和2020年兩次增資共約3億美元,現持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