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韌性社會》在京首發 探討應對不確定性危機的解決方案

《高韌性社會》在京首發 探討應對不確定性危機的解決方案

《高韌性社會》書封。中譯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與波士頓諮詢公司日前聯合在京舉行了“構建高韌性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層論壇暨《高韌性社會》新書釋出會”,探討不確定時代如何應對危機,構建高韌性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巖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構建高韌性社會的目標,構建高韌性社會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他說,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起探討如何打造高韌性社會,應對不確定性危機,實現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時代性。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建立高韌性社會的目標,高韌性社會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兩者並行,互相促進。

《高韌性社會》在京首發 探討應對不確定性危機的解決方案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巖。中譯出版社供圖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要將高韌性社會與高質量發展結合在一起。2020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著來自新冠疫情、全球經濟的衰退以及美國的遏制三方面的衝擊,儘管疫苗的接種已經在進行,全球經濟也有復甦回暖的跡象,但來自外部和內部的不可預知的風險仍然存在且嚴峻。他提出,增強韌性的關鍵在於:(一)加強科技的自立自強;(二)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三)有效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四)持續完善社會治理,繼續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五)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六)加強風險能力管理建設,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七)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透過這七個方面的努力,提高對風險的預警能力,強化建設國家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坦言,清醒面對挑戰,面對來自氣候變化、環境因素、意識形態、和平發展、老齡化、科技等方面的壓力,我們要打好崛起“持久戰”,構建強大的國家韌性。

《高韌性社會》在京首發 探討應對不確定性危機的解決方案

論壇現場。中譯出版社供圖 

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高韌性社會》作者周園認為,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與西方與眾不同的獨特道路,這種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應該被更好的傳播。她希望透過這本書,將書中的理念和案例跨行業跨區域地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啟發更多的人,催生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想法。特別是對於個人該如何建設“高韌性”以應對鉅變和危機,她指出,個人可以持開放包容的價值觀,統一家庭、團隊的力量,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理解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關注和平衡多方的利益;同時還要注意不斷創新、堅持學習,以可持續發展的心態,促成共贏局面。

《高韌性社會:應對不確定危機的八種能力》由中譯出版社於3月正式出版發行。在書中,作者著重闡述了危機識別、快速反應、抗壓恢復、變化創新與佈局未來五個階段和提前預警、敏捷響應、指揮協作、動員溝通、分散緩衝、多元包容、融合創新與平衡致遠這八種能力,並結合國家、企業、組織、社群乃至個人等不同主體,論述瞭如何打造社會韌性、城市韌性、組織韌性和個人韌性,為讀者提供了應對不確定性危機的解決方案。(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96 字。

轉載請註明: 《高韌性社會》在京首發 探討應對不確定性危機的解決方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