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米三季度出貨量靠華為“遺產”一枝獨秀,國產手機集體上演搶灘歐洲

由 鍾離黎明 釋出於 科技

11月24日下午6時,小米的三季度成績單如期而至。

幾項主要資料方面,小米幾乎讓人挑不出任何缺點。財報顯示,小米集團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為72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36.6億元增長34.5%;盈利上,小米三季度淨利潤達到了66.97億元,較上年同期大漲115.1%,增幅再創新高。

在投資者們更關心的手機出貨量和業務收入上,小米顯現出了多年未見的活力。據財報資料顯示,本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高達4660萬臺,同比增長45.3%,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3.5%。實現營收達476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提升至66%。

就目前來看,全球多地手機市場的增長紅利已經褪去,各家廠商都開始了殘酷的近身肉搏。在這種情況下,小米的智慧手機業務已有數個季度不曾出現高增長,而本季度突如其來的亮眼資料似乎也沒能打消資本市場的質疑。財報釋出後,花旗仍將小米目標價定在19.3港元,麥格理甚至下調小米評級至“落後大盤”。

那麼,小米本季的增長奇蹟,究竟從何而來?

出海成績亮眼,歐洲市場成頂樑柱

小米本季度亮眼的成績單,和其在海外手機市場的強勢表現脫不開關係。

據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度境外收入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98億元,離400億大關就差臨門一腳;增速達到了驚人的52%,遠超全球前五大廠商。市佔率方面,繼二季度超越蘋果奪得第三名後,小米在三季度憑藉13.5%的出貨量將蘋果甩得更遠了,甚至有超越華為的趨勢——本季度中,華為全球市場市佔率為14.9%。

細分到各個地區市場來看,小米的表現就顯得參差不齊。

在小米的絕對主場——印度市場上,它本季度的發揮似乎有些失常。據Canalys資料顯示,小米第三季度市佔率為25.9%,僅較去年同期增長9%。綜合其他品牌來看,Vivo、Realme(真我)兩家品牌本季度的市佔率增速分別為19%和23%,但OPPO增速低過小米,為6%。可以看出,Vivo、Realme的強勢進軍確實對小米、OPPO這樣的老品牌造成了一定衝擊。

在近些年才被髮掘的幾個新興市場中,小米的增長速度倒是相當亮眼。Canalys資料顯示,小米在東南亞市場上以14%的市佔率位列第四名,銷量同比增長18%;拉美市場上,小米市佔率達9%,出貨量同比大增471.4%;中東市場上,小米市佔率為17.4%,出貨量增長156.7%;最後是非洲市場,小米在當地的市佔率為10.7%,出貨量同比增長197.5%。

當然,這些新興市場只能算是飯前甜點,畢竟小米在當地的使用者並不算太多。真正扛起小米本季度創收大梁的,無疑是近些年征戰激烈的歐洲市場。Canalys資料顯示,小米三季度歐洲市場佔有率達19%,成功追平蘋果;增長速度高達91%,超越了因禁令而裹足不前的華為。

“歐洲市場還存在巨大的空間,我們會持續深化在當地的發展。”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接受提問時如是說。

“華米OV”集體搶灘歐洲

若是總結一下目前小米在全球市場的情況,其中的規律並不難理解。

在各大新興市場上,小米吃著當地的增長紅利,因此有了高增長率;在耕耘已久的印度市場上,沒了增長紅利的小米增長動力相對較低,僅能靠此前創造的優勢來維持市場份額。歐洲市場競爭激烈,在華為、三星、蘋果等高階品牌“神仙打架”的戰場上,小米本應不會有太大優勢。但今年華為的失勢,使得小米能夠搶食其留下的市場份額,從而實現久違的高增長。

當然,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也是它飽受歐洲消費者青睞的原因之一。

縱觀此前佔據歐洲市場的兩大霸主——蘋果、三星,它們的價格區間相對較高,產品調性在於高階而不是單純的走量,華為進軍歐洲市場後採取的策略也較相似。這一策略在正常時期確實非常有效,但疫情期間歐洲諸國經濟形勢下行,消費者購買力早已不如往昔。這種情況下,主打高性價比賣點的小米自然能夠輕鬆贏得消費者的心。

不過,小米日後在歐洲的航程恐怕不會一帆風順。雖然蘋果、三星沒有推出中低端機型鞏固歐洲市場的計劃,但其他國產手機品牌可以很輕鬆的做到這一點,例如剛剛入局的OPPO、Vivo和OnePlus(一加)。一個例子是,今年三季度,OPPO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3%,同比增長396%。

假設華為徹底退出歐洲市場,Vivo和OPPO、一加兩兄弟將會是小米的最大敵人,畢竟它們在技術上並非不如小米,其產品價格甚至可以下探到比小米更低的程度。若它們真的發動價格戰,鐵了心和小米搶市場,小米或許沒有太大的優勢。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華為從歐洲“消失”的基礎上,而華為似乎不打算在短期內離開歐洲市場。據集微網報道稱,華為已經在催促零部件廠商採購鏡頭、載板等手機零部件。此外,華為方面也在11月25日確認,將繼續在歐洲市場推出4G機型。

結合此前高通已經向華為恢復供應4G晶片的訊息來看,華為已經開始重啟4G手機生產線,殺入歐洲下沉市場以維持通路,這無疑會給“小米們”的擴張造成極大的阻礙。

歐洲成手機廠商出海“香餑餑”,印度市場淪為中轉站

可以預見的是,“華米OV”仍將在歐洲鏖戰多年——畢竟除了這裡,也沒別的地方可去了。

放眼全球各地,北美市場上蘋果、三星“高階雙雄”佔著絕對優勢,其他品牌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印度、中國、東南亞等二級增量市場已經顯現出被過度開發的跡象,中國市場上這一點尤其嚴重;以拉丁美洲、非洲為首的諸多新興市場發展潛力可期,但市場規模較小,增長有限始終是個問題。只有市場容量大,使用者購買力強的歐洲市場能滿足國內一線手機品牌的擴張需求,同時還能帶來可觀的營收。

對於數量眾多的國內二線、三線手機廠商來說,情況則有所不同。由於產品主打低端,它們只能在那些此前被人無視的“新興市場”野蠻生長,被稱作“非洲機皇”的傳音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多年來,傳音一直紮根非洲市場,致力於為當地使用者提供更好用的功能機。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傳音在非洲市場的市佔率達到了38%。

不過,隨著小米、華為、OPPO等品牌加大對非洲地區的開發力度,主打功能機的傳音迫切需要一條破局之路,為此它瞄上了發展潛力更大的印度市場。今年第一季度,傳音旗下子品牌iTel在印度功能機市場的份額已經由7%提升至22%,成功反超三星、Lava和諾基亞。此外,近年來進入印度的非一線手機品牌還有被人遺忘多時的金立、魅族等。

從目前的市場局勢來看,印度似乎成了國內手機品牌們出海的中轉站,即使強如小米也是先在印度市場立足後再出擊其他市場,而傳音、金立等品牌吃透印度市場後,同樣也有進軍其他市場的機會。在多家廠商入局印度後,當地的競爭預期會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