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華全媒+|“適老化”全民熱議中,這些你得知道……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科技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馮松齡、王辰陽)隨著網購、打車、訂外賣、掃碼等智慧化網際網路體驗逐漸常態化,給年輕人帶來極大便利,老年群體卻不時面臨尷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智慧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並做到不讓智慧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一時間,“適老化”成為兩會的“出圈”熱詞。

  縱覽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所收到線索,代表委員各有真知灼見。多位代表委員提出了對智慧化服務“適老化”改造的意見建議,受到網友點贊。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建議:

  要推動智慧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引導技術適老與智慧家居、智慧社群、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新興業態融合發展,以產業引導為抓手,牽引智慧技術適老化的應用推廣。

  網友也提出了老年人對智慧手機、軟體的需求,很實在!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王國海建議:

  充分利用社群學校、老年大學、老人協會等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促進身心健康、滿足特色需求的智慧化輔助服務,努力提高老年人數字素養。家庭更要關心老人智慧需求,鼓勵年輕人把適老化智慧裝置設定為家庭智慧裝置互連的核心,將對老年人的“數字反哺”變成一種行為自覺。

  多位老年網友表達了學習的熱情,很勵志!

  全國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煉油三部工藝主管丁明建議:

  對老年人高頻出現的生活場景進行“最佳化”,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資訊化服務創新並行,比如晚輩和志願者可以教老年人使用移動支付,但是現實中也一定要保留現金支付的渠道。

  創新與傳統兼顧,服務更有人情味。這些建議與很多網友的想法不謀而合。

  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議:

  政府公共服務保留老年人習慣的“老辦法”,同時加強城市數字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將數字化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之中,推出專為老年人使用的網際網路服務,比如上海的一網通辦“隨申辦”App就有老年專版,方便老年人操作使用。

  還有網友細心地想到更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面臨“數字鴻溝”的老年人不在少數。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

  對於14億人口來說,不會上網的人還有4億多,這個數字絕不能用“少數”來概括,其中很多是老年人。

  心理上,老年人對數字生活有牴觸情緒和不信任感;運用中,子女的“不耐煩”和培訓“沒條件”讓老年人無法學習新技術;還有智慧手機的價格和使用成本讓老年人望而卻步;一些地區網路等基礎設施覆蓋不到位……

  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些問題,各方共同努力推動社會“適老化”的改造。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七大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化服務創新並行,提出了20條舉措要求,並明確具體的落實部門。

  透過今年全國兩會,不論是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委員們的建議,還是社會公眾的熱烈討論,讓我們看到各方面對老年人的關愛,對科技如何更好為人民美好生活服務的思考。

  我們期待“老年友好型智慧社會”早日到來!(參與採寫:王任遠、楊俠、朱文哲、張超、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