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何此時造車 資本市場給出答案 時機和錢仍是核心考量
作者:少言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2月19日,據媒體報道,小米集團(01810.HK)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該報道援引一位知情人士訊息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二級市場也迅速做出回應,2月19日尾盤,小米集團股價迅速拉昇,最高漲至32.30港元/股,回落後收報30.65港元/股,漲6.42%。
小米造車全是假新聞
2020年底,市場傳言小米將聯合比亞迪推出新車,但很快就被小米公關闢謠。小米表示,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隨後,比亞迪也發文否認。
其實,早在2015年,小米就身陷涉足電動汽車領域的傳聞。雷軍曾在公開場合強調,三五年之內小米不會做電動汽車。雷軍表示,小米佈局已經完成,這跟市場好壞沒關係,小米要專注的把現在幾個產品做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於造車,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目前,小米集團的營收來自三大業務:智慧手機硬體、IoT與生活消費品和網際網路服務。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其智慧手機硬體業務的營收為476.0億元,毛利率為8.4%;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的營收為181.2億元,毛利率為14.2%,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營收為57.7億元,增速下降至8.7%,毛利率也下降至60.4%。小米集團綜合毛利率為14.1%,其盈利能力並不是非常強勢,並且當前的營收模式並不能繼續維持市值增長。對於小米來說,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顯得尤為重要。
一則造車傳聞,就讓小米的市值增長超500億港元,可見市場對於小米下場造車給予了較高的期待。新能源賽道日益活躍,科技公司也紛紛佈局,小米何時入場這一問題也成為其造車傳聞的催化劑。
不過,對於最新造車傳聞,小米集團對外界表示暫無更多資訊回應。
各方面在做準備 小米在等待時機
實際上,小米對汽車行業的關注已有相當長的時間。
據悉,2012年,雷軍就多次前往美國矽谷的特斯拉工廠進行試駕看車,更在2013年多次拜訪馬斯克。2014年,小米集團投資了地圖廠商凱立德。2015年,雷軍透過順為資本投資蔚來汽車。2016年和2019年,順為資本先後2次投資小鵬汽車。2020年,小米參與了車載服務廠商博泰的B輪融資。
在小米生態鏈企業中,除了有像華米科技、雲米科技等研發生產智慧裝置的公司,其實還有車米科技、睿米科技、70邁等研發車載智慧產品的公司。
據瞭解,近年來小米申報了包括車輛定速巡航、能源補充、車輛操控、導航、輔助駕駛、行車安全、停車資訊預測等相關研發專利。
儘管小米還沒有真正下場造車,在研發成果上的積累還不夠,但不難看出,小米為造車也付出了努力。
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值風口之上,傳統造車企業和造車新勢力暫且不論,小米的同行,手機制造商們也在活躍中,無論是蘋果、華為,還是OPPO、vivo ,都不會放棄當下這個極有可能成為業績增長點的方向。
小米還是用輕資產造“Micar”嗎?
小米真的準備好做這個“大玩具”了嗎?
據瞭解,小米產品陣營中,帶輪子的不少,有玩具卡車,還有平衡車,甚至有方向盤和底座組成的卡丁車。只不過這些和電動汽車相比,科技含量不在一個量級上。小米在汽車智慧化、電動化研發上也沒有核心競爭力。
此外,小米該怎麼做出自己的汽車同樣是個難題。目前網際網路造車有兩種方式,代工生產和完全自主造車。值得注意的是,電動汽車和一般消費電子產品不同,汽車的產業鏈更為複雜,對各方面的要求較高,汽車生產線需要更多重資產的投入。而小米生態鏈企業均為輕資產,想要自主製造汽車並不容易。
小米想跨界造車,還需面對資金問題。目前小米的營收還是依靠智慧手機硬體,造車會分掉小米在手機上的投入,並且一款汽車從設計到量產期間經歷的時間週期比手機要長,小米只有在實力足夠強的時候才能雙方都能兼顧,否則,造車對於小米只會是一個負擔。
小米造車能帶給消費者的還會是價效比嗎?目前市場上價效比高的新能源汽車並不少,起步早的造車廠商不斷升級硬體和軟體,小米能否在包圍圈中突圍,仍需檢驗。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