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戰疫中大顯身手

【外媒關注】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服務行業加大了對機器人的使用需求,以幫助餐館和酒店化解人員短缺困境,降低感染風險。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從給醫院、街道消毒,到運送食品、藥品和物資等,中國的機器人在疫情防控期間展現出“超強執行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中國這場抗疫戰爭變成了機器人的“練兵場”。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分類標準,可將機器人分為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兩大類。在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兩類機器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在防疫物資生產製造方面,工業機器人發揮作用;在防疫應急處置和輔助作業方面,服務機器人用得更多,這也是疫情中發展最快的一類機器人。

在服務機器人中,第一類是消毒機器人。疫情防控期間,為降低人工消毒勞動強度及交叉感染風險,消毒機器人替代人工,在醫院、戶外等場所從事消毒工作。但這類機器人尚停留在遙控或半自主階段。第二類是轉運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可以按照規劃的導航路線,透過人機互動方式代替醫護人員將食物及藥品送到病房,減少了醫護人員與病人的直接接觸。另外,疫情防控期間,轉運機器人在防疫物資庫房也發揮了高效群控運輸作用。

此外,疫情加大了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尤其是在生產防疫用品的車間裡,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憑藉其在潔淨防護和高速作業上的優勢,有效提升了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效率。

防疫機器人的研發耗時長,在疫情暴發前,機器人公司開發這種機器人動力相對不足。因此,面對突發疫情,各大企業主要透過改造現有機器人適應市場需求。比如巡檢、清掃機器人,透過改進防護與儲放等裝置,承擔起防疫物資運送、遠端問診的任務。此類機器人已在防疫中得到應用,並呈現一定優勢,但仍存在工作準備時間長、效率不高和作業自主性不足等問題。

目前來看,中國機器人的發展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機器人的應用首先需要解決環境感知問題。現有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大部分還停留在靜態環境,對動態環境感知的實時性和深度不足。在人機互動能力方面,現有機器人對人的意圖、行為、情緒等方面的認知亟待提高。以防疫機器人為例,這類機器人需要在應用場景多變性、處置機動性和排程靈活性等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不斷提升智慧規劃和自主性水平。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較晚,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援下大力推進。國家對機器人的研發給予了很多政策及經費支援。比如,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免費發放“創新券”;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及各地市先後釋出機器人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等。這些支援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機器人技術與裝備水平的提高,使國內機器人行業得到快速發展。

未來,服務機器人將迎來高速發展,尤其是在物流和醫療行業中。

物流行業涉及工業、零售等多種行業,需要多種專業機器人解決物聯網條件下多品種動態快捷儲存、入出庫和轉運等難題,逐步實現物流智慧化。目前,轉運機器人已經應用於多個領域,如電商企業的物流貨架機器人、醫院的藥品轉運機器人等。

醫療行業機器人具有高附加值,能夠幫助醫護人員進行高精度的檢測或手術。疫情防控為醫療機器人的進一步研發提出了更多需求。例如,醫護人員在採集咽拭子過程中面臨較高的感染風險,再加上人的鼻腔和口腔空間小,表層脆弱,取樣要求高,推動咽拭子檢測機器人的進一步研發迫在眉睫。目前,防疫機器人逐漸成為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分支之一。

隨著5G、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未來機器人將更多走進人們的生活,且無處不在。

(賈藝寧採訪整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65 字。

轉載請註明: 機器人在戰疫中大顯身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