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規劃來看,蔚來要乾的事情最多,理想的投入最大,小鵬最專注,而它們共同的挑戰在於“速度”,能否在傳統車企和更多造車新勢力入局前打造出足夠深的技術護城河是決定它們未來發展的關鍵。
文|郭文靜
圖|來源網路
3月8日晚,小鵬汽車釋出其2020財年第四季度以及2020財年未經審計財務資料。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小鵬汽車交付量達到27041輛,同比增長112.5%;2020財年總收入為58.4億元,同比增長151.8%;淨虧損為27.32億元,比上一財年的36.92億元明顯收窄。
2020年全年小鵬汽車毛利率為4.6%,比上年同期的-24%有明顯提高,也是公司年度毛利率首次轉正。從交付量到營收,小鵬汽車各項經營指標都呈向上趨勢。
伴隨著小鵬汽車公佈2020年第四季度業績,造車新勢力三強全部“交卷”,從卷面成績來看,蔚來、理想、小鵬三家企業業績都有明顯改善,但隱藏在成績背後的焦慮卻絲毫未減。
暫時“死不了”
從交付量來看,蔚來、理想、小鵬2020年交付量分別為4.37萬輛、3.26萬輛和2.7萬輛,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造車新勢力最難跨越的“規模”關口,這三家企業正在努力跨越。
因為交付量的增長,企業的營收也隨之增加,2020年,蔚來汽車營收162.58億元,同比增長107.77%;理想汽車營收94.61億元,同比暴增3232.33%;小鵬汽車營收58.44億元,同比增長151.79%。
更可喜的是這三家企業的毛利潤和毛利率全部轉正,蔚來汽車的毛利潤由2019年的-11.98億元轉正為2020年的18.73億元,毛利率達到11.52%;理想汽車的毛利潤由2019年的-10萬元轉正為2020年的15.49億元,毛利率為16.38%;小鵬汽車的毛利潤由2019年的-5.57億元轉正為2020年的2.69億元,毛利率達到4.6%。
這兩項資料的轉正代表這三家企業不再“賣一輛虧一輛”,而且分季度來看,三家企業2020年的毛利率基本都是隨季度穩步上升,對於這三家2019年還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企業也說,毛利率的轉正意味著它們暫時不再需要為“活下去”而擔憂。
還有一項資料也能說明這一點,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這三家企業的現金流情況都不錯,蔚來汽車擁有約425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理想汽車的這一資料約為298.7億元,小鵬汽車也擁有約353.42億元的現金儲備。
與此前需要不停為賬上的錢還能燒多少天而擔憂相比,現在這三家企業不僅不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還有餘力去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和生產規模。
依舊焦慮感滿滿
在關注這三家企業過去一年的業績之餘,外界也更關注它們接下來會怎麼走,而這三家公佈的未來規劃也非常一致: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全新車型,而正是在這令人看到希望的規劃背後,我們也能看到滿滿的焦慮。
2020年,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約為24.9億元、11億元、17.26億元,對於2021年及未來幾年的研發投入,這三家企業都計劃大幅增加。
具體來看,蔚來2021年研發投入計劃比2020年翻倍,達到50億左右,提速核心技術和新車型的研發及量產工作,包括新一代純電架構、自動駕駛、換電網路、全新車型等;相比而言研發投入最少的理想卻有著增幅最大的研發投入計劃,2021年其年研發投入將增加至30億元,而未來三年每年的研發投入將達到60億元,其中一半用於自動駕駛領域,一個高壓純電平臺也是研發投入的重點。
小鵬雖然沒有明確2021年的研發投入數字,但何小鵬表示,今年的研發投入相比2020年會有相當大比例的增強,著重在智慧化相關領域,包括自動駕駛的軟體、資料、演算法以及自動駕駛的國際化,以及第4代自動駕駛技術和跟自動駕駛相關的軟體驅動的硬體變革,到2021年底研發人員數量大概會增加一倍。
相比較而言,蔚來要乾的事情最多,理想的投入最大,小鵬最專注,而它們共同的挑戰在於“速度”,能否在傳統車企和更多造車新勢力入局前打造出足夠深的技術護城河是決定它們未來發展的關鍵。
這之中,理想汽車的“負擔”或許是最重的,因為無論是一個自研的純電架構還是自動駕駛技術,都非常“燒錢”,而蔚來和小鵬比理想更早開始了這個“燒錢”的過程,這一點在研發投入上就能明顯看到,所以前幾年研發投入最少的理想要在未來幾年努力“補”回來。
當然,蔚來和小鵬只是相比而言“負擔”略輕,擺在造車新勢力面前的長遠問題是,即便它們打造出了具備競爭力的純電架構,高昂的研發成本該如何攤銷,大眾集團這樣的巨頭尚且要為MEB平臺的研發成本攤銷而絞盡腦汁,勢單力薄的造車新勢力們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
理想汽車應該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李想表示企業的戰略目標是2025年在中國智慧電動車市場佔據20%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市場第一;到2030年則要拿下25%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不論這個目標是否切合實際,理想的雄心未嘗不是在闡述造車新勢力如何“活下去”的另一個答案。
寫在最後
造車是場馬拉松,一時的成敗並不能決定最後的結果,但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造車也很可能是一場“百米衝刺”,如果不能在賽道變窄前跑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那麼只能接受被擠下去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