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編輯導語:社交軟體一直以來都是使用者所需求的,社交軟體也分很多型別,一個有趣的社交軟體可以讓使用者更加喜愛,最近上線的一款社交軟體Schmooze 是一款滑動幽默感的交友應用;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Schmooze的分析與思考,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那我們本文就來詳細解讀一下這款 iOS 版本上線僅 2 個月、安卓版本上線僅 1 個月的 Schmooze 因何能獲得大家的喜愛。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Schmooze 宣傳圖

Schmooze 在英語裡有閒聊、寒暄、扯皮的意思,再加上這個放飛自我的宣傳圖,不難看出,Schmooze 是一款輕鬆的、非正式的社交 App。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正如新品中所介紹的一樣,Schmooze 是一款依靠滑動模因演算法而進行匹配的社交應用。目前 Schmooze 僅支援美國手機號註冊,當用戶填寫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社交物件年齡和性別要求等基本資訊後,即可獲得一個 Schmooze 賬戶。

在應用中,對同一模因持相同的右滑喜歡、左滑反對態度的使用者將會有機會匹配在一起,在匹配過程中若兩名使用者同時點選“Schmooze”將會成功成為好友,開始聊天。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到此,也便能看出 Schmooze 和其他社交以及 Dating 類 App 的不同之處:

  • 和以 Tinder 為代表的“滑人”模式不同,Schmooze 滑動的是幽默感;
  • Schmooze 正在想辦法充分利用模因的傳播性。

一、反 Tinder 類 App,正在嘗試打破 Dating 只看臉的潛規則

儘管毫無疑問,Tinder 至今仍是全球最賺錢的約會交友 App,但近年來市場上“反 Tinder 模式”的聲音也常聽見,這部分人認為 Tinder“滑人”的模式,加重了容貌焦慮;而且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滑動而滑動,即使和其他人匹配成功了,也不會真的和對方聊天。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因此這兩年海外約會交友市場,逐漸出現了靈魂交友、慢社交、內容社交等模式。我們先從今天的主人公主——主打幽默社交的 Schmooze 說起。

Schmooze 的創始人 Vidya Madhavan 目前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 MBA,Vidya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以滑人為主要模式的社交應用非常的不公平,那麼顏值高的使用者可以很輕易地找到約會物件;而那些顏值一般的人卻總是被拒之門外,因此我們想做的是幫助剩下的 98% 的、顏值一般的使用者找到心儀的另一半”。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Schmooze 打算以“幽默感”作為連線兩個普通使用者的元素從而成為一個對普通人更友好的 Dating App。

Vidya 認為,幽默是預測關係深度和強度的重要指標,兩個幽默感一致的人也不一定會一直在一起,但幽默感完全不一樣的人確實很難在一起。

在這裡筆者也分享一個自己在小型聚會上做的一個調查,問題包括“現在的伴侶是否符合自己單身時的預設、對方哪點打動了你、如果單看對方照片是否會選擇嘗試開始一段感情”,在場的 5 位成員中有 4 位表示和理想型有很大差別、主要是有才華/善良/幽默等特質打動了自己、有 3 位表示單看照片可能不會考慮開始這段關係。

雖然由於樣本過小,調查結果不具備很強的參考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單純的“滑人模式”確實有些武斷、甚至會錯過美好。

因此 Schmooze 設定了兩道交友屏障。

一道是幽默感。只有對一定數量的搞笑圖片和文字同樣感興趣或同樣不感興趣的使用者才會有機會被匹配到一起,用無形的幽默感來代替有形的照片,來緩解顏值焦慮和交友顧慮。

第二道則是代稱。當系統測算出兩人幽默感水平相近時,使用者將會看到彼此的個人主頁,主頁上除了會顯示照片(隨意)、年齡、暱稱等一般資訊,同時也會顯示出“對方希望被使用的代稱”,這也意味著,儘管 Schmooze 不是一款 LGBTQ 專屬應用,但卻是一款對性取向和自我性別認知持包容態度的應用。根據創始人公佈資料,在 Schmooze 中非異性戀匹配成功率在 30% 左右。

當雙方確認過對方的資訊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點選打盹(Snooze)或者聊聊兩塊錢的(Schmooze),若使用者雙方都點選 Schmooze 那麼則成功建立連線,使用者雙方可以開始自由聊天。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Schmooze 頁面截圖

但正如前面所說,Schmooze 並不是第一個試圖打破“滑人模式”的 Dating App。

1. 靠破冰問答減弱馬賽克,解開照片真相

這也是 2020 年海外 Dating 賽道新出現的一種匹配模式。比如,在此前第一期新品解讀中,我們曾簡短提到的破冰應用 Jigglr。

Jigglr 的模式是儘管使用者可以自由看見符合自己篩選要求的使用者主頁,但只有在完成一系列對方設定的問題並得到對方的回覆後才可以慢慢消除拼圖馬賽克,真正解鎖對方的照片。

雙方的問答或者互動次數越多馬賽克或者模糊的地方則越少,而在幾番問答下來,使用者雙方也會對對方形成一個基礎判斷,而這種判斷有利於打破只看臉的交友規則。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Jigglr 頁面截圖

另外,採取類似模式的還有 Jigsaw 以及 S’More。

相較於 Jigsaw 和 Jigglr 都只是單純地運用問答和拼圖元素,S’More 的整個模式更加現代化,S’More 不僅支援影片聊天還支援模糊影片聊天,在雙方聊天的前 1 分鐘只能看見模糊的彼此,而隨著聊天時間增多則清晰度越來越高。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S’More 宣傳圖

2. 緣分天註定,靠神秘學改變人們對顏值的過度關注

這個其實也不陌生了,儘管多數人不會完全信任占星、祈福等神秘學儀式;但確實越來越多的單身使用者開始相信“緣分天註定”、“上天會給我安排一個最合適我的伴侶”等說法,於是國內的使用者開始在去紅螺寺、靈隱寺,甚至去泰國的四面佛求姻緣。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HANG5 官網截圖,真正的緣分由星星註定

而海外的使用者則會嘗試去類似 NUiT 以及 HANG5 等占星 App 上尋找姻緣。雖然都是依靠演算法來進行匹配,只不過占星類交友應用主要依靠雙方的生辰、星座、太陽宮、行星位置等內容來進行測算。即使使用者本身沒有發生改變,但是一旦月份和使用者的地理位置發生了轉移,和自己合適的物件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相較於其他模式,以占星模式為主的 Dating App 會給使用者雙方一種“緣分天註定”的感覺,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經有一個人和自己建立了深刻的、來自靈魂的連結,因此長相反而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目前占星類約會交友 App 正在逐漸興起中,而且根據筆者瞭解這類 App 主要採用訂閱制、且訂閱價格不算低,雖然尚未進入主流大眾視野,但已經吸引了不少高淨值使用者。

3. 以興趣和三觀作為應用主旋律,幫助使用者找到 Soulmate

這類 App 目前仍屬於一個比較小眾的賽道,在興趣類,常用來做連線橋樑的是音樂和其他藝術作品。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比如 Vinylly 是一款以音樂作為連線的應用,系統以使用者最近去聽的一次音樂會、最喜歡的歌曲/歌手、喜歡什麼型別的音樂以及 Spotify 音樂清單等內容為基礎將有相同音樂品味的人進行連線。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而 Heybaby 則是一款關注使用者“生育觀”的 Dating App,和其他 App 在要求使用者填寫興趣愛好、身高體重不同,Heybaby 要求使用者填寫“打算什麼時候生孩子、未來的育兒方法、育兒觀、撫養方法、健康情況、生活方式、旅行偏好”等資訊,然後將生育觀相近的使用者進行匹配;這也使 Heybaby 和更偏向 Hook-up 的 Tinder 在應用定位上也有所不同,更加偏向嚴肅和正式交友。

Heybaby 上線至今,也僅有一年的時間,已經被《紐約時報》、《財富雜誌》、Mashable 等多家知名媒體報道。

當然,從現階段來看,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在本就不大的約會交友市場中又開闢了一塊更小的細分賽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使用者,正意識到無盡的滑人在帶來嚴重的顏值焦慮,同時也未能為使用者找到一個合適的約會物件,大家正在想辦法構建一個更加容易形成健康、深度和長期關係的 Dating 模式。

這值得我們一起去思考,也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索,另外筆者私以為,若能同時集合 2-3 個點,讓不同階段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切換交友需求和交友模式找到心中的那個 Ta,或許會找到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和提高產品天花板之間的平衡。

二、向 TikTok 借鑑模因方法,將病毒式傳播引入交友

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只是簡單提及了一下,Schmooze 是一款滑動幽默感的交友應用,但沒有詳細介紹。

筆者相信一定有細心的讀者注意到,Schmooze 在宣傳圖上寫著“Swipe Memes,not People”。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去滑動模因,別來滑動人”。

Meme 譯為模因,模因一詞最初起源於希臘語“mimeme”,原意是被模仿的事物。

在學術界最早見於 1976 年,一名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以進化論的角度提出,基因或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自我複製和相互競爭,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模因這一術語,將其定義為“文化傳播的單位或模仿單位的概念”,後經過多次演化,現在網際網路領域基本可以定義為具備大範圍傳播能力的故事情節或影象。

模因學國際權威、微軟第 77 號員工、Microsoft Word 之父 Richard Brodie 曾在文章中提過“模因會透過各種模式組合成思維病毒”的觀點(大意是這個,原話時間太久記不太清了);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何 TikTok 風靡海外後,媒體和使用者都將其稱之為病毒短影片,其實也就是在肯定其在短時間內進行瘋狂傳播並留下記憶的特質。

Schmooze 創始人 Vidya Mahavan 在意識到模因和 Dating 可能會產生火花後,就快速做出了一款 Beta 版應用,並招募了 200 名斯坦福的大學生來內測 Schmooze,而正是這學生給出的反饋讓 Vidya 下定決心來做這件事。

  • 學生 A:相較於其他 Dating 類 App,Schmooze 採用的這種以模因為基礎的連線方式更加有趣和放鬆;
  • 學生 B:模因就像拉丁語,很少有人會說,但是大家都在消費(注:此處應該特指美國文化背景);
  • 學生 C:模因的流行度遠超我們的想象,當實在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我們就一起討論當下流行的模因。

再加上 Vidya 此前也正在經營一家 AI 驅動的護照和簽證照片編輯公司,因此對於 Vidya 而言,製作模因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而且據 Vidya 自己所言,她認為,老段子,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 等社交媒體都是非常不錯的模因來源,因此提供儘可能不重複的模因供應對於 Schmooze 而言並不是一件難事。

筆者在 Schmooze 刷到的第一個模因是:

  • 房主:注意保持房間清潔,不允許養寵物!!!
  • 租客:發了一張寵物照片。
  • 房主:算了,還是可以養寵物吧,它實在太可愛了。

這個在國內小紅書和微博都曾流行的段子,同時也風靡海外的 Facebook 和 Twitter。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約會交友 App,模仿 TikTok 了。

不過和 Schmooze 模仿模因因素不同,Z 世代影片交友應用 Lolly 模仿的是 TikTok 上下影片滑動的模式,使用者透過上下滑動影片和自己喜歡的使用者進行匹配,一經上線便引起了使用者的好評;由於是邀請制,目前在 Twitter 以及 Instagram 上每天都能看見有不少使用者求邀請,筆者在 Lolly 上線沒多久就進入了等待佇列,直到現在仍然如此,可見火熱程度。

不論是 Schmooze 還是 Lolly,也都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在一個產品大火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複製這款產品甚至做一個近乎一模一樣的出來;但實際上找到應用能夠風靡的特質,並將這種特質引入新的賽道或者自己正在從事的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創新,而且這種創新可能會幫助開發者避開激烈的競爭並獲得使用者好的觀感。

不過,Schmooze 目前也有很多可改進空間,比如產品功能過於單一、有時候還會卡頓、匹配匹配效率也算不上很高,但一想到這是隻上線兩個月就能拿到融資的創新 App,這些小問題大機率不會成為決定性因素。

總之,這款反 Tinder、頂 TikTok 的 Schmooze 有點有趣。

作者:辛童;微信公眾號:白鯨出海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taD-lwQ2b6slLQ_Bl47q-w

本文由 @白鯨出海 授權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065 字。

轉載請註明: 除了TikTok,這款App也憑藉模因出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