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以天貓為首的電商平臺在營銷上已經不滿足於曾經拉人砍價/拼團的促銷玩法了;而是需要越來越多、越來越創新的品牌站外那套social(社會化營銷)digital(數字化營銷)玩法。做social、digital的,如何做好電商營銷策劃呢?本文講了三點從傳統做廣告策劃轉型到電商營銷策劃的建議,與大家分享!
首先講一下寫這篇內容的出發點:
現在以天貓為首的電商平臺在營銷上是玩得越來越溜了,早就不滿足於當年那套拉人砍價/拼團的促銷玩法了;而是需要越來越多、越來越創新的品牌站外那套social(社會化營銷)、digital(數字化營銷)玩法。
隨著電商平臺把品牌旗艦店升級為消費者運營陣地定位的推出,這種趨勢愈發明顯。
按理說,這對於一些做social、digital的廣告公司來說,無疑是件好事:自己的特長又可以有更大的舞臺發揮了。但結果卻是,這些擅長做social、digital廣告公司寫出來的電商營銷方案,往往被反饋:不夠電商!
我也經常被一些在創意熱店、廣告公司做策劃的朋友問:電商營銷方案應該怎麼寫?我現在方案要怎麼才能更電商?
這其實是一個矛盾點:電商平臺營銷中明明是很需要social、digital的玩法。這些做social、digital的廣告公司,明明也有經驗、也可以提出很多好玩的創意玩法。但這兩者之間的供需關係就是很難匹配。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行業之間的資訊的不對稱。
所以,接下來,我將作為“中間人”,來聊聊:做social、digital的,如何做好電商營銷策劃?
希望可以對有相關困惑的朋友,有一些參考價值。
這其實是我覺得做social、digital的廣告公司寫出來的電商營銷方案中,最欠缺的一塊。
我看過很多這類方案,裡面有吸睛的social話題、有好玩的互動H5創意、有自帶網紅氣質的快閃活動創意;但就是看不到這些做完後,落到電商站內有什麼承接。
簡而言之就是:在傳播面做得很好玩,但在貨品面沒有著筆墨。這就會出問題,因為在電商環境,終歸的目的還是要賣貨。
藉著這個話題,我再延展一下。現在不都說:“品效合一”,甚至是“品銷合一”嘛?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這是個偽命題,根本不可能同時做到。但我覺得是有機會的,這個機會就在於能否在貨品創意上,承接住品牌傳播的核心資訊,讓這兩者之間形成一種無縫連線的狀態。如果空說比較抽象的話,我們可以舉些例子來說。
比如:這幾天剛好在天貓上超品日的奧利奧。
這幾年,奧利奧想要極力塑造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個很會玩的餅乾,於是可以看到它在傳播上有一系列出彩又可以保持一致主線的玩法。從國內最早做定製奧利奧繽紛填色包裝、連續幾年做的餅乾音樂禮盒、用餅乾搭一座故宮,再到今年和周杰倫合作,用餅乾搭的系列時光周遊展致敬青春經典。
更為重要的是,奧利奧是真的用貨品創意來承接了它在傳播端的玩法,甚至有的直接是用貨品端的創意,反向帶動傳播端要做什麼。
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可以透過完整的購物體驗,get到品牌所要塑造清晰形象,增加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的。
與奧利奧比較類似的案例是kindle最近一兩年的營銷動作,自從去年用“kindle蓋面面更香”打通了官方接梗營銷的“任督二脈”後,品牌好像開始天性解放了。今年又推出了kindle牌的床上三件套。官方接住“助眠神器”的稱號,打出“讀書的人,有夢可做”的主題。
這兩次的campaign,在我看來,是kindle很好的“品效合一”嘗試。
所以,在做電商營銷策劃的時候,我推崇的原則是:先看看這次有沒有現成的尖貨,所謂“尖貨”就是自帶話題的貨品。
如果有,可以基於尖貨本身,反向輸出傳播端的創意玩法;如果沒有,可以先想傳播端的內容,但是一定要電商端的貨品或者體驗玩法承接。
貨品創意,可以是結合站外創意的特供禮盒、贈品等,比如奧利奧的音樂禮盒、G-SHOCK今年超品日推出的一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指尖滑板禮盒,以及各種明星、IP聯名、品牌跨界禮盒等。
如果實在沒有什麼尖貨,也想不出什麼承接創意的特供貨品,或者品牌根本沒有預算或者來不及生產,這時候還有一招,就是在電商購物體驗上承接傳播端的創意。
比如天貓國際做過一個“上班摸魚”的創意campaign,真的是把電商頁面做成是各種上班族工作的介面。比如outlook收郵箱、Excel拉資料、素材網找圖、碼農線上程式設計等。還有透過購物體驗與傳播端保持一致的創意,比如:華帝的“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gxg.jeans的“下雨就免單”,以及讓明星當一日客服抽幸運消費者回復等等。
總結一下,做好電商營銷策劃的第一條:要把“傳播什麼”和“賣什麼”無縫連線,“賣什麼”可以從貨品或者購物體驗兩個層面去切入。
傳統我們做social、digital的思維是,先有一個BIG IDEA,然後再基於這個BIG IDEA延展到social傳播可以做什麼、H5可以做什麼、線下活動可以做什麼、PR可以做什麼……
呈現的是一種橫向的360的整合營銷體驗。
但你想過嗎?
這種思維下的營銷效率是比較低的。因為很多環節可能都是重複在打awareness、engagement,而對於更後面的購物鏈路是沒有的;或者讓還處於awareness階段的人群,直接跳級到purchase。很顯然中間的流失率太大了,起到的電商轉化效果也是比較差的。
怎麼辦呢?
這時候,就要求我們用縱向的消費者AIPL流轉鏈路,來替代橫向的360度整合營銷體驗,去策劃每一個營銷環節。
比如這個環節是對應把潛在的行業人群轉化成品牌的A人群,另一個環節是把A人群轉化成I人群,再透過別的內容把I人群轉化成P人群……
針對品牌人群資料現狀以及對應的營銷目標,品牌可以有側重地投入在某個環節,最終的效果是讓每一個執行環節都是有的放矢的,從而促進消費人群往後連路流轉。
所以,在做電商營銷策劃的時候,建議先基於品牌人群鏈路當前存在的問題,明確此次campaign的人群運營目標。
比如:基於資料銀行分析到,鏈路中“I人群”到“P人群”流轉率太低的問題,說明店鋪目前缺少銷售轉化機制。
做法是先把“I人群”根據標籤分成不同的群組。有的可能是對促銷折扣敏感,那就可以透過鑽展給他們推送店鋪折扣資訊來做收割;而有的是透過明星活動拉進來的,那或許可以透過一些明星周邊貨品來吸引他們做下一步的購買動作。
總體而言,建議在做電商營銷策劃的時候,可以畫一張類似下面這樣的AIPL鏈路流轉圖;先基於人群運營目標,再把做的每一個營銷環節對應進表格中。
我看過很多social、digital廣告公司寫出來的方案,從小二那得到的反饋是:這跟我平臺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點:做電商營銷策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怎麼迎合電商平臺一起玩。
為什麼要迎合它一起玩?
原因很簡單,資源置換嘛!品牌方既然投入了資源做電商營銷campaign,肯定希望多多少少可以從平臺那換來一點資源。甚至可以pk到諸如超品日、歡聚日、小黑盒這些營銷IP活動。
那麼,怎麼才算迎合電商平臺一起玩呢?
我覺得可以有以下三個方向切入,可以結合品牌自身的情況去選擇。
就是各種媒介資源,比如KOL、硬廣都帶上電商平臺連結;或者是各種線下快閃活動、影片尾版、海報都帶上品牌和電商平臺的聯合logo。
這個是最容易想到的,但也是最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被反饋“跟電商平臺沒關係”的背後,其實方案中沒有體現這些,或者放得不夠突出沒被看到。
就是在不同階段,都會有電商平臺主推的趨勢。品牌要是抓住這些趨勢紅利,就自然能夠從平臺那獲得一些資源傾斜。
比如大概是去年這個時候,天貓在大力主推店鋪自播。有的品牌就抓住了這個紅利,開始了一天長達幾個小時的店播,在當時就獲得了很多免費的直播推薦流量。
到現在每個品牌都在做直播的時候,這種紅利就自然消失了。
現在直播紅利還有嘛?
有,我在之前一篇《直播帶貨接下來會有這些小動向》中講到,虛擬主播和各種技術型的直播可能會是下一個階段的紅利。
就是品牌和電商平臺可以共創傳播內容或者一些話題貨品。
這裡的“共創”,不是像第一個方向那樣,帶個聯合logo就是共創了,而是真的量身定製的那種。
我舉個可以堪稱是“教科書”式迎合電商平臺的案例。
迪卡儂前段時間的天貓超品日做了個“阿里巴巴運動學院”短影片,把阿里旗下所有成員的吉祥物:天貓、菜鳥、閒魚、千牛、飛豬、蝦米、神馬等等都召集在一起,用卡通動畫的形式把它們都在迪卡儂打造的“運動學院”中動起來。
這個案例大概是小二給後續商家打了個樣:啥叫內容共創?
這就是!
當然,我個人覺得,所有這些迎合電商平臺的招數,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改變品牌初衷。
這個“初衷”既包括遵循品牌原本的主張、調性,也包括不增加品牌既定的資源投入。
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未來,電商平臺環境中的營銷,肯定會需要更多讓年輕一代消費者覺得好玩、有創意的玩法。
social、digital廣告公司要想把握住這個機會,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原本技能優勢的基礎上,再增加對於電商營銷的瞭解。
本文講了三點,從傳統做廣告策劃轉型到電商營銷策劃的內容。
希望對你有用!
普浪呢,公眾號:普浪呢(ID:planner233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電商營銷策劃,聚焦品效合一活動創意策劃。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